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问题分析和预防措施

2010-04-08 19:24:28李新辉登封市建设管理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10期
关键词:灰缝抹灰砌块

□李新辉(登封市建设管理局)

引言

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生产过程不破坏耕地、产品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性能好、施工工效高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节能环保产品政策的实施,加气混凝土砌块已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然而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以下就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问题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预防措施加以分析概括。

一、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砂浆问题

用普通砂浆砌筑时,砂浆失水过快,灰缝不易饱满填实,砂浆养护不足,粘结强度偏低,甚至粉化疏松,砌筑质量较差。普通砌筑砂浆的导热系数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的3倍左右,在寒冷地区容易形成热桥效应,使墙体传热系数增大25%以上,大大降低了加气混凝土墙体的保温节能效果,还容易在墙体内壁结露,影响使用。

(二)裂缝问题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经总结,其墙体裂缝主要发生在外表抹面层,根据延伸形态有:水平裂缝、竖直裂缝、斜裂缝、粉刷层窄鼓裂缝。

二、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材质因素

1.吸水性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性强,其内部充满细小气孔结构,吸水率可达70%~80%,如果砂浆的保水性及和易性不佳,将使砌筑砂浆(抹灰砂浆)过快失水,水泥浆不能充分水化形成具有胶凝性质的水化产物,造成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导致局部砌块受力不均衡,没有起到砖墙整体受力的作用;应力集中造成砌块和砂浆、墙面和抹灰层分层,出现空鼓裂缝,严重的还会造成砌块断裂,发生整个墙体破坏的质量事故。

2.收缩率高加气混凝土砌块是高收缩率的砌体材料,其制品收缩率是传统烧结粘土砖的3倍以上,比其它高收缩率的砌体材料如非烧结砖和普通混凝土砌块(收缩率0.2~0.4mm/m)等更高。自然堆积状态下,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逐步降低的同时,伴随着砌块体积的收缩变形。一般在28d内主要是干燥收缩,收缩量占全年总收缩量的60%,如果干燥收缩过大,收缩变形形成的应力超过了砌体的粘结强度,则砌体接缝处将会出现裂缝。

(二)施工因素

1.加气混凝土砌块从蒸压釜出来时,含水率一般>25%,因此,必须有一定时间存放让它含水量降低体积变化保持稳定。按要求砌块应该在出釜后存放28d,让含水率低于15%时,才能进行施工.

2.砌筑质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加气混凝土砌体一般作为房屋隔断和外墙围护结构而非承重墙体,因此砌筑质量的优劣对墙体裂缝影响很大。在施工时墙柱之间空隙过大,砌块与柱之间灰缝不饱满,砌筑砂浆和抹灰层干缩,加上砌块收缩不均匀,管线敷设后填充砂浆不饱满,故容易在墙体中间或相关部位出现纵向裂缝。

3.加气混凝土砌块是将加气混凝土坯体切割而成的,加工过程中易在表层形成一层松散层以及粉尘,如砌筑墙体前未进行清理或清理未彻底,就会在砂浆和砌块之间形成隔离层,影响砂浆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力,对于抹面砂浆,则易造成粉刷层空鼓、开裂。

三、预防措施

(一)材料的选择和存放

1.生产砌体的原材料应进行优选,选用具有质量保证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严禁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主要原材料粉煤灰选择质量等级二级以上的为佳。因为粉煤灰中最大限度的烧失量宜<8%,这样可减少砌块的含水率和保证砌块质量稳定性。

2.所选用的砌块应符合《蒸压加气砌块》标准的要求,严格控制砌块材料的尺寸偏差。为避免墙体因砌块收缩过大引发裂缝,砌块出釜后须保证有28d的养护期才能上墙砌筑。

3.选择强度等级相同的产品且同一工程应尽量选用同一厂家生产以及同种材质的产品,以保证产品具有相同的配合比和收缩值。

4.砌块进场后,要分类堆放,并明示标志。

5.砌块强度越高,其密度也越大,干缩值通常会相对减小,因此砌块用作外墙填充墙时,应采用06级以上产品。

6.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筑砂浆改用轻质保温砂浆,而不用水泥砂浆或水泥石灰砂浆。这样,砌体的保温性能将有所提高,外墙厚度将有所减小。

(二)设计注意事项

1.为消除主体结构和围护墙体之间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收缩裂缝,砌块与墙柱相接处,须锚固可靠的拉结筋。间距为500~600mm,压埋2根Φ6钢筋,两端伸入墙内不<800mm,另每砌筑1.5m高时应采用2根Φ6通长钢筋拉结加强,以防止砌体收缩拉裂墙体。

2.在跨度或高度较大的墙中设置构造梁柱,当墙体长度超过5m,可在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墙体高度超过3m(≤120mm厚墙)或4m(≥180mm厚墙)时,可在墙高中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构造梁(带)柱可有效地分割墙体,减少砌体变形叠加值。

3.窗台与窗间墙交接处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容易受砌体收缩影响产生裂缝,因此,宜在窗台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以抵抗变形。在未设置圈梁的门窗洞口上部,过梁的边角处也容易发生裂缝和空鼓,此处宜用加长圈梁或混凝土现浇带取代短过梁。

4.外墙墙面水平方向的凹凸部位(如线脚、雨罩、出檐、窗台等)应做防水和滴水,以避免积水。管道穿墙时,做好防水、防渗漏处理,暗管要竖向预埋,不得水平开槽。

5.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缝隙(包括埋设管线的槽),应采用聚合物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然后再抹灰。

(三)施工注意事项

1.砌筑工程

施工是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保证墙体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为防止墙体开裂,针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在砌筑工程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不同干容重和强度等级的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砖、砌块等混砌。此外,不同厂家的产品也不宜混砌。

(2)砌筑前按砌块尺寸模数计算好皮数和排数,检查并修正补齐拉结钢筋。在墙根部预先浇筑一定高度的与墙体同厚的找平细石素混凝土。

(3)施工时砌块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10mm为宜。禁止直接使用饱含雨水或浇水过量的砌块。

(4)砌筑时灰缝要做到横平竖直,上下层十字错缝,转角处或交接处应同时相互咬搓砌筑,砂浆要饱满(饱满度≥90%),水平灰缝在8~12mm为宜,垂直灰缝在10~15mm为宜。

(5)墙体的施工缝处必须砌成斜槎,斜槎长度应≥高度的2/3。

(6)在砌筑至梁底约20mm处应静停7d,待砌体灰缝压缩变形稳定后,再用同材质实心辅助小砌块斜砌挤紧顶牢。

(7)在砌块墙身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处,以及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处钉挂10mm×10mm网眼大小的镀锌钢丝网直径不<1mm,网材搭接应平整、连接牢固,搭接长度不<100mm。

(8)砌筑时,不得在砌体上搁置施工脚手架;墙体预埋件及洞口应先预埋、预留,不得在已砌好的墙体中开槽打洞。

(9)在墙面上凿槽敷管时,管道表面应低于墙面与墙体卡牢,在保证没有松动,反弹现象之后,浇水湿润,然后填嵌水泥砂浆,且与墙面补平,并沿管道敷设方向铺10mm×10mm钢丝网,其宽度应跨过槽口,每边不<50mm,绷紧钉牢。

(10)须分段砌筑,采取防雨、遮阳及养护措施。

2.抹灰工程

(1)抹灰的时间应控制在砌筑完成且墙体干燥适度后进行,如遇雨季施工,砌筑完成和抹灰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视墙面的干燥程度适当延长。

(2)为避免抹灰砂浆厚薄差异太大而引起开裂、空鼓,抹灰前应将墙面低凹处修正补平,检查灰缝,将饱满度不够的灰缝补满。抹灰前还应先用钢丝刷将墙面满刷一遍,清除影响砂浆与墙面粘结力的松散物、浮灰等。

(3)抹灰时应保持墙面湿润,使其含水率在10%~15%左右。

(4)抹灰砂浆应与砌块材质相适应,保水性要好,宜选用加气混凝土专用抹灰砂浆,也可选用水泥石灰砂浆,不宜直接选用水泥砂浆,采用水泥砂浆时须使用可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粘结能力的砂浆外加剂。

(5)抹灰层砂浆宜采用在特细砂中适量掺配机制砂的混合砂,以改善其级配,特细砂的含泥量不>5%,且不得含有泥块。

(6)分层抹灰砂浆强度宜由内到外从低到高过渡,以兼顾基层墙材和外部饰面的要求。三层抹灰时间间隔应在3d以上。

(7)抹灰完成后,应采取防雨、遮阳及养护措施。

四、结语

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以及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对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作为一种新型墙体,为满足建筑节能要求提供了有利的保证。而其又存在各种质量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规范选材、设计和施工,抓好生产管理,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快墙改和建筑节能相关配套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并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1]吕仲强.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08(17):18、127.

[2]李泓.加气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183、188.

猜你喜欢
灰缝抹灰砌块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分析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种免拆模、免抹灰框架柱施工技术
磷石膏砂浆在内墙抹灰施工中的应用
LZ型混合纤维聚苯颗粒再生保温混凝土砌块设计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01-04 20:29:28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上海建材(2019年5期)2019-02-15 03:04:15
灰缝釉配方及施釉工艺的研究
佛山陶瓷(2018年5期)2018-08-20 09:34:04
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太阳能养护法
浅谈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
基层建设(2015年34期)2015-10-21 16: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