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句宾语句反整合的结果

2010-04-08 07:18朱丽杰
关键词:小句主句语气

王 华,朱丽杰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2.河北税务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091)

小句宾语句反整合的结果

王 华1,朱丽杰2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2.河北税务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091)

小句宾语句指的是句子的宾语由小句充当的一种句式,它是一种整合结构。当小句与主句分离后形成反整合结构,其结果一方面是主句形成了一些语用标记,另一方面则是小句具有了自身独立的语气。

小句宾语句;反整合;语用标记;语气

小句宾语句指的是句子的宾语由小句充当的一种句法结构。该句式是由主句与小句整合而成。在整合结构中,主句动词对小句宾语具有一定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但是由于有些动词对宾语的控制度减弱,约束力降低,使得一些小句宾语有机会脱离主句动词的控制,在结构上独立出来,以分句的形式出现,形成一种与整合相反的结构,即反整合结构。在该结构中,宾语和主句动词都会出现一些变化。反整合的小句宾语句从形式上看与两个分句相似,小句宾语在结构上具有了相对独立的位置,而主句动词从形式上看则成了光杆动词,二者向着与整合结构中的作用、地位不同的方向发展。其反整合结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语用标记的出现

本文认为,语用标记是小句宾语句经过分裂,主句与小句宾语脱离后,地位降低,信息量减少,最终固化而成。语用标记和话语标记是两个相近的概念,这里采用方梅[1]的观点认为本文所讨论的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基本上属于语用标记,它们一般不参与组织结构,而主要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看法。语用标记本身一般不负载概念意义,对句子命题的真值意义也不具有影响力,它主要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性,它的作用是语用性的。

对于语用标记的确立,B rinton和 Fraser提出了衡量一个语言片段已经虚化为语用标记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一,从句法上具备相对稳定的线性位置到句法上没有位置限制。二,从句法上具有明确的功能和地位到句法上难以确认其功能和地位。三,从表述客观事件到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四,从具体词汇意义理解到整体格式意义理解。五,从韵律上的非独立形式变为独立的语调单位。

当一个语言片段具备了上述五项标准时,说明它已经完全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语用标记主要有“我觉得”“我看”“我想”“你看”“你想”“你说”“你知道(吗)”等。笔者认为在反整合结构中,还有一些由主句构成的语言片段也处于向完全的语用标记虚化的过渡阶段,它们已经体现出了语用标记的某些特性,下文拟对这些正在虚化为语用标记的语言片段逐一加以讨论。

(一)我说

“我说”既可带直接引语句又可带间接引语句。后者是一种整合结构,是小句宾语句的基本式。其中“说”可以有各种时体变化,也可以带一些情态成分,是小句宾语句的核心动词,它支配后面的小句,且与其有依附关系。但本文所讨论的“我说”指下面的用法:例 1:戈:诶,诶,我说,你抽什么疯啊?例2:陈:哎呀,我说你们这些个年轻人啊,也太容易自满了。例1、2是反整合结构,这两个句子中的“我说”都出现在口语对话中,不具有实在的概念意义,不表达真实具体的“我说某事”这一事件,也不参与后续句的命题表达,去掉“我说”,这两个句子依然可以实现交际目的。而且“我说”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语言片段,中间不可拆分,不可替换,它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后续句之间可以有停顿,也可以后置,“说”后不能出现时体标记等。由此可见“我说”具有句法的独立性,结构的整体性,语义的主观性,语用的口语性,它已完全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我说”的后续小句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建议、询问、不满、提醒和批评等,用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看法和态度。

“我说”在句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提请对方注意,说话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对方不能再沉浸于自我的认识中。二是引出说话人的看法。这遵循话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一方面使说话者看法的提出不很突兀,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另一方面充分表现出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使对方明白他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忽略。因此上述例句的语气比去掉“我说”显得温和、委婉。

(二)你看(你)

“你看”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语用标记,它体现了对听话人的关注,很多学者曾进行过研究,如曾丽英[2],陈振宇、朴珉秀[3]等。以往大家更多讨论的是“征求意见”这一用法,如例4;这里我们要补充一种变异情况,如例5、6。例3:刑警队长望着章华勋问:“章厂长,你看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办呢?”例4:老郝说:“你看你看,平时挺聪明的人,怎么节骨眼儿上不明白哩!”例5:“你看,”李乡长呵呵笑着说,“你不能这样不论理嘛!”

从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看出,“你看”处于一个连续统中。例3中“你看”的小句宾语是一个疑问形式,“看”这里还存留着“认为”之义,“你看”具有些微的实义性,表示“你认为”。例4中的后续句则是一个反问形式,其目的不是向对方提问而是委婉地指出对方的问题。例5的后续小句则是一个感叹句,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有些不满,而“嘛”的出现使得这种不满语气弱化,如果去掉“嘛”,则与前面的“你看”不能很好地匹配。可见从征询到委婉的指责和弱化的批评,“你看”的语义逐渐模糊,而后续句的语气也有所改变。

我们可以把例3的“你看”处理为“你看a”,例4、5的“你看”处理为“你看 b”。“你看 b”也出现在口语对话中,句法位置灵活,不可以拆分,“看”不能有其他的变换形式,因此也是一个虚化得比较彻底的语用标记。它是在“你看a”的基础上逐步变化而来,但二者的语用环境不同。“你看a”主要用于征求听话人的意见;“你看b”主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看法,特别是表示对听话人的委婉指责。

“你看”有一种变体形式“你看你”,同样也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不满,但这种变体形式似乎已经固化为一个独立的语用标记,如:例6a:“你看你,冷成这熊样子。”

我们认为“你看你”是从“你看,你……”经过停顿的变化而得到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例6b:“你看,你(怎么)冷成这熊样子。”

例6b中,一方面“看”保留了一部分的实在意义,说话人让听话人看他的样子;另一方面与例4有相同的功能,都表示一种嗔怪。当“看”的实在意义消失后就形成了“你看b”。我们认为一个语言片段重复出现于同一个位置后,会逐渐凝固为一个新的固定成分,它原有的意义也会渐渐消退、淡化,人们可以从语境中推导出其新的意义。在这里,“你看你”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意义——嗔怪。而且“你看你”独用的例子也充分说明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语用标记,不再是“你看,你……”的一种变体形式,如,例7:一直注视着妻子的新郎官见她如此这般,凑了过来,含嗔地提醒她:“你看你!”

(三)要知道

由“知道”构成的语用标记,一般认为有“你知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此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语言片段也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标记功能,那就是“要知道”。

例8:您不该在作品里非难那位女主人公……要知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感情原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地方,她并没有伤害另一个人的生活……其实,那男主人公对她也是有感情的。

“要知道”没有完全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主要是它的句法位置还相对固定,一般处于句首,我们没有发现它在句中或句末的用例。而且“要”还存留一定的情态意义,也就是说“要知道”还可以从词汇意义上加以理解。但笔者认为它具有了一定的语用标记功能主要在于,它的有无对句子命题的真值条件没有影响,而且句法上它也不具有强制性,它的出现与否不影响整个句子的合语法性[4],而且“要知道”作为一个固化的格式,表达了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态度,具有自身的语用功能。

“要知道”位于句首,其后续小句主要是向听话人提供一个用以理解说话人意图的背景信息,而该信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从情理上应该或必须知道。同时该事实往往被说话人用作对某事的解释。其隐含义是“如果你知道这样的情况,你就会理解我的话”或“如果你知道这一情况,你就不会做出某事”。“要知道”是说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替听话人考虑,因此具有交互主观性。

(四)别忘了

“别忘了”在口语中常常表示提醒,让对方记着某事。如,例9a:“别忘了你回来的时候买袋盐。”(自省)例 9b:“记着你回来的时候买袋盐。”(自省)例9a有两个特征,其一听话人往往可以回应“知道了”;其二“别忘了”可以替换成“记着”,如例9b。而本文中提到的“别忘了”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用法,如,例10a:王喜说,“可你别忘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例10b:王喜说,“可你记着,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例10a也有两个与例9对应的特征,其一听话人一般不能回以“知道”或“记着呢”;其二“别忘了”不能用“记着”替换,不可以说成例10b。这说明此处“别忘了”不再是让对方记住某事,而是表示说话人的立场。说话人一方面提醒听话人要重视情况本身,另一方面更要表达自己对听话人的主观态度。例10反映了说话人的蔑视和否定。

“别忘了”不论从位置、结构,还是韵律上都体现出了一个语用标记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立场的整体意义,然而鉴于某种程度上它还具有“不要忘记”这样一种词汇意义,因此我们将其算作一个没有完全虚化的语用标记。

(五)你信不信

“你信不信”是一个疑问格式,询问对方是否相信某事为真,这时的“你信不信”表示的是一个真正的正反疑问义,它可以存在两种答案。“你信不信”由这个意义引申出一种新的用法。如:例11:“……不然,我能让你爬着出去,你信不信?”

例11的“你信不信”形式上看仍提供听话人两种选择,但语义上说话人已经不允许听话人不信了。因此这种类型的“你信不信”不再表示询问而是通过询问格式展示自己,这种展示既可以通过威胁的方式张扬自己,如例11;也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炫耀自己,如:例12:我用上了向那女人学来的一句土话,“我受的苦你老人八辈子都没受过,你信不信?”

“你信不信”体现了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它通过询问对方意见的形式照顾到了听话人的面子。同时它又借助正反疑问这样一种客观形式表达了说话人主观的态度“你必须信”,体现了说话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正因为“你信不信”含有上述的整体语义,同时又在句法、结构和韵律上体现了语用标记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你信不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语用标记。

Traugott(1995)讨论语法化的主观化时指出,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主观化的表现同时涉及多方面的变化过程:从命题功能到语篇功能,从客观意义到主观意义,从非认识情态到认识情态,从句法主语到言者主语,从具有词汇完整性的句法上独立的词项到句法上失去独立性的粘着形式[1]。这几个方面在上述我们讨论的语用标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因此“我说”“你看(你)”“要知道”“别忘了”“你信不信”等在成为语用标记的同时也经历着主观化的过程。

总之,当反整合结构中的主句部分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时,主句动词所包含的概念意义所剩无几,不能表达一个确切的事件,也就丧失了作为句子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宾语不再具有控制力,因此主句动词的整合能力已经降至最低。而此时,宾语的自由度则处于最高点,小句宾语可以任意地游走于主句前后。

二、语气的出现

小句宾语在整合结构和反整合结构中的独立性不同,在前者中宾语紧附动词,完全被主句掌控,没有独立性可言;在反整合结构中,小句宾语从主句中分裂出来,主句已经不能完全控制,从而使宾语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

语气是一个语言片段具有独立性的显著标志。整合结构中的小句宾语不论是语义上还是形式上都被包含在主句之内,不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因此没有自己的语气,要与主句保持一致,全句只有一个语气。我们之所以说反整合结构中的小句宾语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有自身的语气。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主句和小句宾语各种不同的搭配情况。

(一)陈述主句+小句

当主句为陈述格式时,小句宾语可以是陈述形式也可以是疑问、感叹等。在整合结构中,不论宾语为何种形式,全句只能是陈述语气。如,例13:我不明白她怎么还想着我,总不是因为那20块钱吧。例13的宾语尽管是疑问形式,但全句仍为陈述语气。

在反整合结构中,宾语不必与主句语气保持一致,它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语气。如,例14:他不能明白,为什么生活偏是这样安排着的?例15:“我相信,他这种无理要求任何人民法庭都不能予以主张!”

(二)疑问主句+小句

整合结构中当主句为疑问格式,小句宾语是陈述、疑问等形式时,整个结构的语气是疑问,不允许其他语气出现。如:例16:你真的以为她会来接你?例17:可是当只有您才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您却松手了,您知道秀秀当时是在做着什么吗?

例16的宾语“她会来接你”是陈述形式,疑问是对主句动词的询问,意思是“你真的这样以为吗”,因此整个句子是疑问句;例17的“吗”是加在主句动词“知道”上的,是“你知道吗”,所以全句的语气与主句一致,是疑问句。而反整合结构的语气可以前后不同,如:例18:我生气地说,“你知不知道,海喜喜是个好人哩!”例18很明显,主句是疑问语气,宾语却是感叹语气。

(三)祈使主句+小句

不论是整合结构还是反整合结构,主句为祈使形式时,宾语都是疑问形式。但整合结构全句不是疑问语气,是祈使语气,而反整合结构的宾语可以有不同于主句的语气。如,例19:“这样吧,”老太太转身对大家说,“咱先查查这鬼是谁,然后再考虑请谁捉它。”例20:杜娟噗嗤地笑了,说:“看你说的那个怕人,你也打听打听,我爸爸往外赶过谁?”例21:你想啊,这消费者最担心的是什么?

例19是整合结构,句子只能是祈使语气;例20、21是反整合结构,主句是祈使语气,宾语是疑问语气。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宾语的独立性与宾语具有自身的语气之间互为表里,正因为宾语在形式上脱离了主句动词,动词对它的控制力减弱,使得它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带自己的语气词,同时宾语带了语气词后又越发显示出它自由的一面。

三、小结

在反整合结构中,宾语和动词分裂后,随着听说双方对宾语所述事件越来越关注,小句宾语的地位逐渐增强,一些光杆动词的控制力随之减弱,自身在句子中的地位也逐渐降低,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也随之减少,最终形成了只反映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而不参与表达命题意义的语用标记。而小句宾语,在整合结构中,紧附于动词,自身没有独立性;分裂后,由于形式上取得了相对自由的地位,语义上又成为表达的重心,因此具有了标志其独立的语气。

语用标记和小句宾语语气的出现充分说明,与整合结构相比,反整合结构中,主句和小句宾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合结构中,主句不仅在句法上对小句宾语有着绝对的控制力,而且在语义上也对全句意义的表达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反整合结构中,虽然,从句法角度看,主句对小句宾语仍保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小句仍是主句动词的支配对象,然而,从语义上看,全句语义的重心基本偏离到了小句一方,小句成为说话人表达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反整合结构中,主句的地位有所下降,成为一种背衬,小句的地位得到提升,成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关注的焦点。(本文语料均来自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网络版。)

[1]方梅.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从谓宾动词到语用标记[J].中国语文,2005(6):495-507.

[2]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48-52.

[3]陈振宇,朴珉秀.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J].语言科学,2006(2):3-13.

[4]刘丽艳.话语标记“你知道”[J].中国语文,2006(6):423-432.

[责任编辑王雅坤]

Abstract:The clausal-object constructions are formed by means of blending two events.In general,the clausal-object attaches to the main clause closely.The anti blending clausal-objects refer to those constructions in w hich the objects of the clauses are not closely attached to the main verb.The reasons of its emergence are the w eakening of the verb control and the enhancing of the extent to w hich the clauses are paid attention.The verbs in the discrete sentence have weak meanings and eventually become discourse markers;but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lauses are on the increase,even have their ow n tones.

Key words:the clausal-object constructions;anti blending;discourse markers;tones

The Results of the Anti Blending Clausal-object Constructions

WANG Hua1,ZHU L i-jie2
(1.College of Litera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91;
2.HeBei Taxation School,Shijiazhuang,Hebei 050091,China)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小句宾语句整合特征研究》(HB08BYY004)

王华(1975-),女,河北张家口人,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H04

A

1005—6378(2010)06—0112—04

2010—05—23

猜你喜欢
小句主句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论英语反意问句中附加问句与主句的可分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