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观点综述

2010-04-07 23:49:11张润锋张志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理论

张润锋,张志杰

(1.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 100071)

●会议综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观点综述

张润锋1,张志杰2

(1.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 100071)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举行,年会主题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主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我国宏观经济及其政策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思想、地方特色等进行探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政策

2010年7月31日至8月2日,由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主办、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承办的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举行,年会主题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本次年会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暨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当代经济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等3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学术期刊的近60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参会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结合年会主题作了重要学术报告。他指出此次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大震荡发生于资本主义核心地区——美国,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它的发展和影响,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论研究。具体而言,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于美国的制度,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我们仍然要以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经济危机的根源涉及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两方面:(1)结构性问题是指美国经济的特点是金融大资本占统治地位,金融垄断资本主导经济。美国金融业是大企业主导的、大金融主导的,其获取金融垄断利润比其它产业部门利润更高。而美国分配不公,使大众收入增长缓慢又赶不上生产的发展,由此爆发危机。也就是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由金融垄断资本扩张趋势造成的,并非突发事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形式即经济过度金融化、虚拟化发展的产物。美国金融经济过度发展原因有:在金融垄断利润驱使下,出现金融工具多样性,货币扩张;衍生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信贷扩张;金融业中通行的超强机制促进金融、高物质刺激,滥用激励机制等。(2)制度性问题:美国金融危机的最深根子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有经济学家单纯认为只要调节好结构,经济周期性危机就不存在。事实上,金融危机产生于房贷,而次贷危机产生于美国人民的购买力不足,金融危机是由于人民收入赶不上生产的发展、赶不上房价的上涨,收入分配有问题,所以制度是根源,而仅仅解决金融监管是不够的。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恰恰说明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河北经贸大学张昌廷、张蕾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提出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而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生产过剩和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解决非自愿失业的问题。两种理论在研究方法、研究目的、阶级立场、对待危机的基本态度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学说,我国要避免和克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江西农业大学刘小进、谢元态在剖析两者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两种理论的融合:认为无论凯恩斯从心理层面还是马克思从产品的价值构成上分析,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有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崔朝栋从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入手,探讨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的创新: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存在经济危机可能性的分析,是从生产关系一般的角度阐明了经济危机根源于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既是从生产关系一般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必然会和怎样会导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分析,也是从生产关系特殊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西安石油大学王君萍和陕西师范大学王敏从马克思《资本论》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与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作者回顾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重建中的定位,基于当今国际形势,认为应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

二、我国宏观经济及其政策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丁任重在解读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其政策的基础上,具体阐释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六个方面的“两难选择”:(1)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否。(2)房地产价格调控力度如何把握。(3)收入分配怎样调节。(4)如何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5)人民币汇率该不该升值。(6)怎样扩大出口。对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如调整经济政策(包括收入分配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继续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

北京工商大学王福成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用“极不平凡、极为复杂”八个字概括;在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宏观调控核心问题,应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特殊位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启英以《资本论》为指导,剖析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调整。《资本论》揭示:资本的本性是危机爆发的深层诱因,虚拟资本过度膨胀是危机产生的直接导因,制度、市场、理论失灵是危机产生的内在逻辑。后危机时代中国处于旧周期和新周期的过渡阶段,我国将会度过一个“无创新、低增长、高波动”的过渡阶段。基于我国经济增长还缺乏刺激性政策、存货调整和出口复苏的三个核心动力机制,应对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转变,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紧缩性货币政策转变,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改善供给。

南京财经大学何干强认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创新要求从解决生产领域的失衡入手解决金融信贷失衡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通过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现扩大消费需求,把振兴新型公有制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关键措施,坚持国民经济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统一。总之,解决我国国内宏观经济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下定决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决振兴新型公有制经济;同时从有利于人民出发,构建既开放又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

除此之外,有学者还就我国宏观经济的具体领域进行探讨。吉林财经大学周晓梅指出,构建我国私营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此,政府应当在其中发挥有效监管作用,工会要增强独立性和广泛性,加强宣传教育,加快协调劳资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搭建劳资双方平等协商的平台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刘晓华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既有宏观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经营等问题。因此,政府要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发展环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提倡低碳经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东经济学院戚丛丛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货币政策,认为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协调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应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考虑将通货膨胀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山东经济学院李彬探讨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文章从对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历程入手,对政策进行简单评析,提出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住有所居”;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山东经济学院崔友平、金玉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转型时期我国职工工资的相对水平的高低由行业的行政垄断程度不同决定,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消灭这种现象,只有靠深化改革、消除和限制行政性垄断来实现。

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河北经贸大学闫慧敏、单海鹏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限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如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等,以此为依据,围绕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河北经贸大学张亚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如不尽早实施由“高碳”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会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贯彻低碳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山西财经大学苑琳、武巧珍基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等方面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实施生态优先原则、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体而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完善市场机制,明晰资源产权,通过市场交易使其价格更准确地体现生态价值;坚决抑制浪费性、挥霍性、野蛮性、破坏性高消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建立效益协调机制,尽力化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江西财经大学彭新万认为,我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众多的后发优势,消除后发“锁定”,最终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并使低碳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刘志国认为,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投资与出口的拉动作用,而在理论上强调生产决定消费,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带来我国经济结构的内部与外部失衡。在后危机时代,需要从理论上重新认识消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方式的缺陷,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角度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山东经济学院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他指出目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而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同时,朱芳漪在解读马克思的相关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消费需求的历史变化趋势,从收入分配角度剖析居民消费需求低迷的原因,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相关政策措施,以期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思想

吉林财经大学丁堡骏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对萨缪尔森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转型问题的错误批判进行反批判。他认为,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所谓“里昂惕夫和斯拉法时代”的批判在逻辑上采用割裂价值体系和生产价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办法,选择接受生产价格体系而放弃价值体系。萨缪尔森的所谓回避价值,采用实物量关系的分析,不过是一个狂想到不要还原方程就想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分析与斯拉法的实物量关系分析相连接的空想理论。

蒋南平总结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自然力的思想:(1)马克思认为自然力作为生产力可以无偿获得。(2)自然力不能形成商品价值。(3)自然力与人的劳动力相互作用,通过人劳动改变自然。(4)自然力是生产重要条件。(5)人的经济活动破坏自然力。(6)自然力在一定条件下会被资本剥夺。(7)自然力是劳动成为有用劳动的前提。(8)自然力与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自然力可以替代劳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成稼认为,“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的原意是恩格斯经马克思首肯的解读,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河北经贸大学杨欢进评新版《辞海》对“生产时间”的释义:马克思在他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中,创立了“生产时间”这个基本概念,并对“生产领域时间”与“生产过程时间”进行了严格区分,新版《辞海》在对“生产时间”这一词条的释义中,混淆了生产领域时间与生产过程时间,这一根本性错误又导致了将储备时间和停工时间包括在生产过程时间当中这一衍生的错误。

山东大学费利群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特别是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不仅为我们正确界定和把握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而且对我们理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兰州商学院张存刚、田彦平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科学内涵的分析,认为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包括经济发展的二重性、协调性与比例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动态性等思想。兰州商学院张存刚、陈增贤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要求人类自身发展的追求应该实现科学的价值转向,要对当前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并存的社会制度进行变革,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前提和基础的。安徽财经大学王永年、王纲、陈艳君对《资本论》中关于单个资本循环连续性条件的原理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整理,提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是一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政府、社会多层面进行努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梅金平认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指导意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不仅要注重单个部门企业的利益增进,更要注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五、地方特色

河北经贸大学于刃刚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特点,对于河北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新的看法。河北经贸大学谭立群探讨河北省传统产业的新增长模式,他指出:河北省传统产业在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外部需求锐减的困境下,需要寻求和确立新的增长模式,为此要寻求三个方面的突破:不断改善的供给能力,稳定的国内外需求以及实现传统产业的发展与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南京财经大学钱书法、周绍东以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为分析工具,结合产品建构理论,探析本土企业陷入产品内分工陷阱的原因,并对两种理论的解释力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本土企业避免落入产品内分工陷阱的对策和建议。暨南大学王富初从回顾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入手,以广东省为例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探索:如转型的主体、转型从哪里起步、转型的目标以及转型的路径等,他认为广东省只有找到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道路,才能延续和创造持久的繁荣。山西大学李定在对长治市农村金融体系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如农村金融主体单一、农户金融需求轻“正规”重“民间”等,进而从供求两方面分析山西省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特征和长治市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坚持创新与监督并重,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引导资金回流,构建农村资金回流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改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环境等。

六、其他问题

吉林财经大学丁堡骏认为,在探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经济转变方式的问题”时要认识到:(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但是在现实中出现教学一边倒现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一定范围内被边缘化。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范畴和看不见的手原理使得人人追逐个人利益、不关心集体利益成为普遍的现象,理想教育面临问题,如何坚持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指导很关键。(2)中国经济的成就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强调马克思经济学对其他学科如部门经济学(财政、会计、金融等)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

西南财经大学丁任重、郭洪涛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道路:(1)经济发展的前提:从三个共识(“华盛顿共识”、“圣地亚哥共识”和“北京共识”)到立足国情。(2)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纯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从渐进式改革到攻坚改革(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分配制度改革)。(4)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从局部开放到全局开放。(5)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容:从“三高发展”(高速度、高排放、高污染)到“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6)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河北经贸大学武建奇对什么是学术和学者这个“一般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认为(1)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知识。有无知识增长和知识积累才是裁量学术的根本标准。学术要回归工作,回归生活,对学术的理解不能神秘化。学术不用刻意追求,它是内心认识的外部表达,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2)学者的本质是思想创新。学术偏好者以探讨为乐趣,学术活动本身对他就是一种快乐,他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过程就是一切而结果对他是微不足道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上从来不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成本核算”。他们偏好学术,苦于钻研,忘我献身,“用心血做学问、以生命写文章”,国家和社会需要这样的自发的学术偏好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学者。

Major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China's Macro Economic Policies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Zhang Runfeng,Zhang Zhijie

The 27thnational annual seminar by the institutes of higher financial education on the study of On Capital is held in Shijiazhuang,whose main topic is about"the ma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macro-economic policy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It mainly includes Marxism economic crisis theory,analysis of national macro-economy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transform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lassics of Marxism,and loc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Marxism economic theory;era of post financial crisis;macro economic policy

F110

A

1007-2101(2010)06-0093-05

2010-09-21

张润锋(1978-),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张志杰(1985-),男,河北遵化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

焦世玲

责任校对:李金霞

猜你喜欢
资本论马克思理论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神秘的混沌理论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