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魔女
——从边缘性人格障碍角度分析《一号书迷》

2010-04-07 09:29戴先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边缘性书迷人格障碍

戴先艳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变态魔女
——从边缘性人格障碍角度分析《一号书迷》

戴先艳*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集无情、歹毒、自以为是、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等多种人格障碍特质于一体,正如《一号书迷》的女主角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手段无所不及,极尽惨绝人寰之能事。变态者的癫狂让读者在心悸、恐怖的同时也引起反省、探寻变态背后深层的社会因素。

一号书迷;边缘性人格障碍;残忍

作为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家中的翘首,斯蒂芬·金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最负盛名的美国小说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小说类上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他的作品的发行量惊人,只有《圣经》可与之相比;不仅如此,他的小说是好莱坞的抢手货,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后都大受欢迎。但是对斯蒂芬·金的作品的价值向来存有一丝非议,有的作家对其不屑一顾。多年不懈的努力使得他最终受到专业的认可,于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一号书迷》讲述的是遭遇车祸的畅销书作家保罗被他的疯狂书迷安妮救回家后,被当成猎物囚禁在她独立的房子里,她用各种方法,如控制止痛药、用斧头砍腿、电刀锯掉大拇指等等颠狂变态的手段逼迫他为她一个人写她想要的小说。《时代周刊》、《卫报》等主流媒体对作者的写作技巧及驾驭能力赞誉有加。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危情十日》甫一推出便大获成功,女主角因此成为当年金球奖、奥斯卡双料影后。尽管斯蒂芬·金声名赫赫,国内学术界对他的小说关注度并不高。本文将从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

一、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病学会将人格障碍定义为“关于内在经历和行为的某种持久模式,开始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长时期内是稳定的”。[1]换而言之,“人格障碍是一种明显偏离了相应文化常规模式的、持久的、慢性的、稳定的和不适应感知、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可严重损害一个人在社交或职业场合的功能,造成显著的痛苦。”[2]而边缘性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的重要的分支,因为还伴有自恋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症状,所以边缘性人格障碍是最难诊断的一种。

二、小说中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体现

“具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个体具有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混乱的自我形象、变化不定的心境或情绪的冲动。该种人通常有人际关系紧张、抑郁或物质滥用的既往病史。此病是最难诊断的一种,女患者是男患者的二倍。”[3]《一号书迷》中的女主角安妮独居在孤僻的房子里,最近的邻居也离她家好几公里,也都不喜欢她,平时彼此鲜有往来。她生活中的伙伴就是自己家里的“六只下蛋鸡,两头牛,还有米泽莉(她给猪取的名字,米泽莉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也就是男主角保罗笔下系列小说中的女主人公)。”[4]在情绪低落失控的时候,她就只会沉浸在自己狂乱的情绪中,外出自我调节。数天的外出,没有人帮忙,只有任家畜嗷叫挨饿。每遇不顺自己意时,就会不由自主陷入一种疯狂失控的状态。当她知道保罗的新作不是她喜欢的类型而骤然升起怒气咒骂时,她的脸“不由地扭曲”,不可控制地将手头的东西摔向保罗。在意识到失态后,她的“脸又变得呆滞无神”,“大脑似乎一片空白,进入一种虚无空间”。[4]她因此拒绝给深受病痛折磨的保罗提供止痛药,甚至逼迫他就着充满洗衣液、肥皂味道的污水吞下止痛片,用种种她认为温和的、让保罗自己做选择的软胁迫方式使其亲手烧掉自己花费两年的转型之作的唯一手稿。“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完全没有内疚感,做了坏事不感到后悔或者痛苦,没有同情心。一有欲望便迫不及待得到满足,不能延迟。”[3]根据克雷克利的观点,心理变态者只是有最浅层的情绪,他们缺乏爱,缺乏同情。[1]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无法表现出忠诚和责任感,易怒、冲动且具攻击性,漠视真理”。[1]为了让保罗按照她的意愿写小说,安妮使出的手段日渐残暴:以止痛药为要挟、逼迫他喝污水、让他挨饿、用斧头砍断脚踝、电锯锯掉大拇指等等。这些手段一个比一个残忍、血腥,让卧病在床深受病痛折磨、失去人身自由的男主角保罗备受身体、心灵上的折磨,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满足她的私欲。在安妮看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保罗自作自受、不肯乖乖就范,她只是被迫使用这些方法让他步入正轨。当年轻的警察听到保罗打碎玻璃的声音、发现他的存在不幸被安妮残忍地杀害时,她就警告保罗“是你杀了他!你把烟灰缸砸到窗外,你就杀了那个可怜的孩子。”[4]在威逼之下重新进行米泽莉系列小说写作的保罗通过对安妮的了解,清醒地认识到,写作越临近结局,他离死神也越来越近。

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说,他们容易“情绪大起大落,有时非常焦虑或陷入深沉的抑郁,但仅维持几个小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愤怒,易与别人打架或者大嚷,发泄怒气。”[3]这种情绪的变化在安妮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每当事态没有按照她的想法发展,她情绪便会出现大幅波动:暴饮暴食、大声叫骂、摔东西或者自虐打自己耳光等等。有时她也会表现出惊人的沉默,而恐怖的是她的脸部表情常常不与情绪相一致。她有灵魂出窍、陷入自我深思的习惯,仿佛身体只是不称职的躯壳,并不能和内心的变化相配套。她情绪失常的时间不一而足,有时稍纵即逝,有时却持续数日。而情绪的瞬间转换也让人倍觉惶恐不安,一旦达到她的预期要求,她马上就会体贴备至,慈爱有加,仿佛那些失控的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一样。反之则让保罗担惊受怕,不知道她会有什么更加恐怖的行为。

“人格障碍通常不影响一般生活,或至少可以使生活过得去。”[2]安妮年轻的时候,生活还是很体面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以优等成绩从护士学校毕业时,她前程远大、踌躇满志。家乡的报纸还特意刊登了她穿戴护士服的照片,看上去“令人吃惊的漂亮”。虽然为了安全需要得不停地转换医院,但有一技傍身的她也不用担心自己失业,并且也曾经做个护士长。“障碍并不是持续地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与一定的环境条件有关。在特有的、使矛盾紧张激化的状态下,行为扰乱的程度可增强,反之则可减弱。这取决于不同的生活状况。部分人格障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严重程度因人而异。”[2]短暂的婚姻,曾经有过的幸福生活,使她暂时不再杀人。但是婚姻破裂后,她重操旧业并变本加厉,最终东窗事发。

“克雷克利在他的《心智健全的面具》中表示,心理病态者与正常人(包括“正常的”罪犯)之间的不同,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行为,还有他们的情绪、动机和思维过程”。[1]在保罗将书稿烧掉后,她“哼着歌曲”[4],体贴地将止痛药塞入保罗嘴里。她无视保罗的哀求,一边带着茫然又温柔的神情安慰他,一边冷静地挥起斧头。手起斧落,脚踝易处。事毕,看着满是血迹的床单,她一脸的“惊愕的神情”[4],漫无目的地四处张望,“声音突然之间变得像受到惊吓似的”[4],而这远不是她的疯狂终结。当保罗抱怨从杂货店淘来的旧打字机失灵的字母键时,她骂骂咧咧地拿出电刀,对保罗的恳求充耳不闻,“刀刃飞快地来回锯着大拇指”,对飞溅的血肉“视而不见”[4]。而次日,她又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似地兴奋地给他准备生日蛋糕。

在克雷克利看来“目的性的缺乏使多数心理病态者成为一个并不成功的罪犯,不过里克肯(1995,Lykken)指出:一些心理变态者是成功的,而且没有被抓住。成功的心理变态者有很高的智商,来自相对特权的背景,并且显示出欺骗的能力,而且常常与心理变态相关。”[1]在胁迫保罗按照她的意愿写作的事情上,安妮表现出与她失常的情绪不一致的冷静和高智商。她知道如何利用止痛药对患者的诱惑力,在保罗饱受疼痛折磨时,拿出止痛药却故意让保罗触摸不到,以此来逼迫保罗烧掉自己唯一的新书稿、答应重新回到系列小说的写作上;当保罗趁安妮外出,发现自己能够坐着轮椅出入房间的时候,她明察秋毫却又不动声色,以此来麻痹保罗,使其放松警惕;在重要的物品上,她都用自己的发丝做了记号,以这种不着痕迹的方式来监控别人是否翻动自己的东西。而在杀人这方面她更是行家里手。在她的“回忆之路”这本剪贴簿里,保罗发现她用剪报这种特别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杀人名录。早在十一岁时,她就纵火引发了火灾,导致五人死亡,其中四人是自家楼下一户人家的父亲和三个小孩。无意间造成的惨剧意外地向她开启了一扇诱惑之门,让她感受到自己主宰别人生杀大权的魅力。从此之后,开始踏上一条杀戮之途。她制造假象,让人以为他父亲是因为黑暗中不小心绊倒,摔下楼梯致死。五年后,用类似的手段将大学室友害死。从护士学院毕业之后,安妮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至此以后,只要在她工作的医院,都会出现重病患者或者年迈的病人暴亡的事件。“判断力差及不能从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克雷克利认为,心理变态者没有把他们的行为和那些行为的后果联系起来…不善于学习停止做出会导致惩罚的反应。即使因为某种行为受到了惩罚后,他们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种行为,而且是以与原来相同的方式进行。”[1]虽然安妮时不时地更换医院,但是她这种频繁的杀戮行为却一直都没有被发现,这也使得她更加有恃无恐。厚厚的“回忆之路”,显示她的凶残变态。当然,她的杀人模式也有稍微的变化,走火入魔的她开始将黑手伸向婴儿。也正是婴儿事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她的杀人事实,大家“知道她做了这一切,但是没人能证明。所以,她从他们的指缝中溜掉了。”[4]尽管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她也并没有因此有所收敛,虽然失去医院的工作使她失去以前杀人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杀人的欲望像是冬眠的毒蛇蛰伏在她内心,等待随时复苏。她以前的杀人对象是手无寸铁、无反抗能力的老弱妇孺,但她后来将沾满血腥的双手开始伸向年轻力壮的男人。将二十三岁的短暂情人杀死后,她用斧头肢解尸体并抛尸野外。而保罗,则是她下一个目标。

根据克雷克利的观点,“大多数心理病态者都能够保持一个愉快的、使人信服的外表。由于不会焦虑而且缺乏罪疚感,所以他们在说谎、欺骗、偷窃时仍非常镇静。”[1]当谋杀婴儿事件事发而被拘押时,被媒体称为“恶龙魔女”的安妮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表现出任何罪恶感,“她镇静地坐在关押她的单人牢房里”[4],读着保罗的小说。因感到受欺骗,盛怒下她杀掉小情人。为了消除一切痕迹,在他死的时候,她给他洗了澡,清洗干净,不留让自己可能陷入麻烦的蛛丝马迹,利用即将下雪之便,抛尸野外。积雪消融,尸体被冲至几十里外的野外,一年后才偶然被发现。这些都是她带着朦胧的笑,一本正经、轻描淡写地向保罗叙述的。同样,她也有预谋地掩盖她囚禁保罗的事,“也许两年后或是五年后或七年后某个猎人会在野生保护区发现你那锈迹斑斑的车”[4]。在处理年轻警察的尸体和巡逻车的时候,她特别镇定、当机立断地想好对策。应对警察询问的时候,都能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且滴水不漏,为自己毁尸灭迹赢得时间。

三、原因分析

“精神分析学家主张,人格障碍之成因,可追溯至童年期的创伤。这些创伤可能是性或躯体上的侵犯或者失去双亲的庇护,加上处于暴力、吸毒环境。总之,同其它心理障碍一样,其成因非常复杂,既有遗传成因,又与后天环境有关,有生理方面,也有社会方面。”[2]安妮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尤其是“汽车没有刹车,有时是毒气,有时是电击”[4]的带有惊悚、悬疑情节的故事片,自己常常“一个礼拜都在想着下一集的故事梗概,特别是在枯燥的课堂上,或者楼下的太太在照顾四个淘气包的时候。那时我很讨厌那四个小坏蛋。”[4]当电影情节不是如她所想的那样发展的时候,她不顾一切地在电影院大喊大叫。而十一岁时的神不知鬼不觉的纵火杀人案,使她感受到一种主宰的快意。在安妮自以为是的世界里,“所有的人被分为三种:吵吵闹闹的家伙,可怜的家伙,还有她自己。”[4]而这些弱势者都是她杀戮的对象,她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她所做的,只是帮他们了结痛苦罢了。一直以来的侥幸无疑让她变得更加有恃无恐、越走越远。

四、结语

斯蒂芬·金在《一号书迷》中所描写的边缘性人格患者这种不可琢磨、似笑非笑的呆滞空洞眼神,一触即发的愤怒,深藏不露的心机,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残忍暴虐的秉性,让读者对保罗身体、精神上所受的折磨感同身受,这一切都很好地烘托小说的恐怖、惊悚气氛。即算保罗后来历尽苦难逃脱魔爪,安妮还阴魂不散,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在他梦中和白日梦里,一遍又一遍地不安生地从墓地里出来”,[4]像白色鬼怪一样,能从某个地方突然站出来,让他不得安生。在恐怖小说中,心理病态者扭曲的心理、癫狂的行为在制造恐怖气氛方面起着推波助澜、不可取代的作用。人心是最不可琢磨的,很多病态心理的产生是社会环境、生存压力等多种原因所致。深入病态者的心理轨迹,用一种人文情怀探寻病态背后深层的社会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斯蒂芬·金及其他作家的作品。

[1]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斯变.态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徐少华.新编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4]斯蒂芬·金.一号书迷[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5.

Abstract: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grates the qualities such as brutality,vaciousness,ego,fantasticality,which demonstrates perfectly by the heroine of misery as she does everything cruel for her own purpose no matter how malicious it is.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sane adds to the terror of the novel as well as evoking the readers to probe into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

Key words:the Nove“Misery”;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cruelty

Abnormal Witches——Analysis the Novel“Misery”from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DAI Xian-yan

I106

A

1009-5152(2010)03-0052-04

2010-05-18

戴先艳(1979-),男,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2008级英美文学方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边缘性书迷人格障碍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小书迷
相爱相杀的人们,都得了“一种病”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书迷”妈妈
小书迷
我是小书迷
论《黑暗的心》中的帝国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