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商福公司研究述评

2010-04-07 06:45衡芳珍
关键词:矿权焦作河南

衡芳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史法律系,焦作 454000)

英商福公司研究述评

衡芳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史法律系,焦作 454000)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开始逐渐重视对福公司的研究,并涌现出一大批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本文通过资料钩沉与梳理,将已有研究成果分别归类到资料汇集和工人运动、矿权纠纷、道清铁路、福公司与近代教育、福公司与城市建设、相关历史人物等研究专题,并分别指出了它们的长处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发掘历史资料、拓宽研究思路、开阔学术视野,客观认识福公司对焦作近代化和城市化的贡献等问题。

福公司;研究成果;学术述评

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掀起了新一轮攫取中国内陆铁路、矿山的投资权和开采权的疯狂活动,英商福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1898年)采取卑劣的手段取得了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的采矿权。1906年,福公司在焦作开掘出了它在内陆投资的第一眼矿井,开启了它在中国内陆长达几十年的掠夺经营活动[1];1907年,用来运煤的道清铁路全线贯通[2];1915年,与中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公司)组成福中总公司;1933年,改名为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公司迁重庆等地办矿[3]。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的重要煤矿和唯一富源,福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人们经济生活的转变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福公司,既包括福公司,也包括福中公司和中福公司(即1898-1949年期间发生的所有的历史事件)。对福公司研究的述评,主要有王守谦的《学术视野中的福公司河南矿案》[4],它评述了福公司矿案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研究前景。苏全有、葛凤涛的《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5]中的相关章节,述评了福公司对河南矿权的掠夺及河南绅商收回矿权的斗争。薛毅的《关于中国煤矿历史的研究与思考》[6],涉及到了福公司研究的部分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缺乏宏观梳理,因此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关于福公司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述评和系统整理,以便为学人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上的参考。

一、资料和综述性著作

要进行一项研究,必须拥有大量的、丰富的历史资料;所以,傅斯年认为,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应该说近30年来的一些资料汇集与相关著作为人们对福公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20世纪80年代,由河南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主编的《焦作煤矿工人运动史资料选编》[7](下称《选编》)是一部研究焦作煤矿和道清铁路1949年前工人运动的重要史料,它不单涉及工人运动史,还兼及学生运动和福公司的矿案交涉。具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焦作煤矿的发展和早期工人境况”,它介绍了英福公司和中原公司的概况、中国政府和民间关于焦作矿权的交涉、焦作煤矿工人状况;第二部分即“党对焦作煤矿工人运动的领导和各个时期工人斗争情况”,它包括中共对焦作煤矿工人运动的领导,1925年大罢工的详细史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工人运动史料,遗憾的是缺乏有关国民党整理中福公司时期的工人运动史料;第三部分即“旧政权的有关函电”,它包含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关于1914、1925、1933年罢工的有关电文,但内容较少,稍显单薄;第四部分即“关于焦作煤矿工人运动的论述和主要当事人回忆”,它涵盖了中共领导人邓中夏、张国焘、罗章龙、瞿秋白、毛泽东、王若飞等人对焦作煤矿工人的论述和焦作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的回忆文章,革命性较强;第五部分即“焦作煤矿史大事记”,它列举了从公元前770年到1949年发生于焦作煤矿的一些历史大事。1990年编印的《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8]也收集了焦作煤矿的一些史料,但主要是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其中有翁文灏、孙越崎等人和焦作矿务局矿志办工作人员对焦作煤矿和福公司的回忆。由于这些资料是当事人的亲历,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但一些回忆录夹杂有个人感情的成分,使用时要注意。除个人回忆外,这份文史资料还收入了一些墓碑材料。该文史资料和《选编》收集的资料有部分重复。

在专业学者中,薛毅对福公司关注较早,他有两本研究福公司的著作。其一,1986年出版的《焦作煤矿史》[9]。它是国内出现的第一部研究福公司历史的著作,该书将其历史分为英商福公司、福中总公司、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焦作碳矿矿业所及新华公司五个时期,内容比较全面,但由于认识上的问题,缺失福公司在四川、重庆等地投资经营活动的分析。其二,1992年出版的《英国福公司在中国》[10]。它分阶段论述了福公司在中国的历史变迁,包括福公司攫取河南山西的矿权及两省人民的反抗斗争、福公司各个时期的生产管理、福公司所办教育及工人运动情况等。该书重视整体研究,资料翔实,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外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项可喜成果,它不仅对研究英国福公司在华活动的性质和作用、意义与影响较为重要,而且对认识近代中英关系、近代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功过是非乃至这一时期的历史,都是甚为有益的”[11]。两书虽出版年代不同,但内容多有相似之处。相对于薛毅的两部著作,焦作矿务局史志办的《焦作煤矿志》[12]则侧重于1949年后的焦作煤矿研究,但有关部分也涉及到了福公司的历史,如大事记、矿井建设、煤炭生产、煤炭运销、教育科研、政治、卫生福利、人物等。

二、关于工人运动

工人运动一直是学人关注的焦点,各类著作、专题研究论文多有述论。如《英福公司在中国》就专章介绍工人运动,它包括福公司工人的生活状况、1914年反对减低工资的罢工、1923年道清铁路工人罢工、1925年焦作煤矿大罢工和1933年的罢工。作者在评价1925年大罢工时说:“这次罢工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也是少见的。它沉重打击了福公司在中国的统治,大大提高了福公司煤矿工人的阶级觉悟和斗争水平。”[13]薛世孝的《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14]谈到焦作煤矿时,也重点介绍了1925、1933年的两次煤矿工人大罢工的情况,其中对1925年的大罢工评价尤高:“这场气吞山河的英福公司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谱写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煤矿工人反对帝国主义的壮丽诗篇。”实际上,工人的斗争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罢工只是工人反对资方形式的一种,工人的其他斗争形式如消极斗争方式在这两部著作里都未论及,似有缺憾。比较全面反映焦作工人运动的著作是《焦作煤矿工运史》[15],其中的第一编将其分为不同时期的工人状况、工人的苦难生活和工人运动三部分阐述,突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对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和著作关注的焦点相似,学术论文也大多集中在对1925年大罢工的研究上,其中研究水平较高的论文有程峰的《五卅运动中的焦作煤矿大罢工》[16]、《浅析1925年焦作煤矿大罢工胜利的原因》[17],董延寿、苏全有的《1925年焦作煤矿大罢工述论》[18],程峰、夏绍能的《五卅运动中的焦作煤矿大罢工》[19],张伟的《浅析1925年焦作煤矿大罢工胜利的原因》[20],这些文章大都介绍了大罢工发生的背景、原因和过程,对大罢工意义的阐释也多归结为“五卅”运动中的反帝高潮、沉重打击英帝国主义、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程峰认为,大罢工胜利的原因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统一战线、全国各地的声援和支持,更有地方政府的同情和支持。薛毅的《毛泽东和焦作煤矿工人反帝斗争略论》[21]则详述了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焦作等地煤矿工人称赞的由来,特别介绍了在大罢工中经受考验的工人代表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受到毛泽东接见和称赞的大致情况。杨玉东的《焦作近代煤炭产业工人的成长和道清铁路工人大罢工》[22]分析了福公司煤矿工人成长的艰难历程,详述了1923年道清铁路大罢工的过程和影响;此文是目前研究1923年铁路大罢工的最详实、最全面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开拓并推动了对福公司工人运动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多有参考文献雷同、结论和认识相似的现象。另外,几乎一致把罢工运动中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脸谱化,其实北洋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废约和争取关税自主,并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交涉中,有意地利用了民众的力量,正如冯筱才所认为的,执政府“在沪案交涉初期有意利用了民众的力量,迫使外人让步”[23]。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更是致力于革命外交,并在一定范围内大力支持民众运动,特别是在对外交涉中更是借重民众的力量,为国家赢得尊严。

三、关于道清铁路

道清铁路是英福公司为运煤而修建的,1902年开始修筑,1905年由清政府被迫赎回,1907年全线通车。张冲霄的《英商福公司和道清铁路》[24]是较早研究道清铁路的文章,它肯定了道清铁路的修建加快了焦作的近代化过程,认为没有道清铁路就没有焦作的经济近代化。刘仰州的《道清铁路兴废记》[2],概述了道清铁路的修建过程以及废弃经过,得出了焦作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道清铁路的贯通。薛毅的《英商福公司与道清铁路》[25]从英商福公司的由来及道清铁路的选线、修筑、赎回四个方面介绍了道清铁路。选线部分指斥了英国攫取道清铁路修筑权过程中的蛮横行径;修筑部分分析了修建过程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赎回部分则阐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作用,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该文资料详实,是改革开放后研究道清铁路的开山之作。无独有偶,薛世孝的《詹天佑与道清铁路的收赎》[26]详细介绍了詹天佑在收回道清铁路过程中的作用,赞扬了他据理力争、寸土不让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聪明才智,特别指出了他在铁路收回过程中为政府节省资金13万英镑的重大贡献。岁有生、张雷的《论道清铁路对沿线社会经济的影响》[27]认为,道清铁路全线通车后,促进了当地工商业和交通邮政事业的发展;具体的讲,促进了铁路沿线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外运,加快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生活方式。程峰的《道清铁路始末》[28]是目前研究道清铁路最为全面的成果,该文详述了英国攫取修筑权、勘察确定线路和通车、清政府赎回路权等史实,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路况,肯定了道清铁路对铁路沿线市镇工商业和交通邮政事业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陈康的《道清铁路对焦作近代社会经济影响初探》[29],指出道清铁路的修通打破了焦作对外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之与外界发生了规模空前的交往和联系,推动了焦作区域工业近代化的发展。其中,岁有生、程峰的文章肯定道清铁路的修筑对促进焦作及沿线市镇近代化的积极作用,表明了其研究视角的转换。

四、关于矿权纠纷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由此产生了经济民族主义。作为对西方经济侵略的反制,中国绅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收回路权、矿权的民族革命运动。而福公司自取得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的矿权后,社会各界的反对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构成了一卷卷矿权交涉和反帝斗争史。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较早,20世纪60年代,杨炳延的两篇文章《1894—1904年英国福公司侵占河南矿山的活动》[30]、《1909年河南人民反对福公司就地售煤的斗争》[31]最早涉及该问题。前文用“勾结官僚买办集团”、“在合同中玩弄手段”、“第一次被河南人民赶走”、“擅自建立开矿基地”、“取得‘黄界’凭牌”五部分详细介绍了福公司取得焦作煤矿开采权的过程,并认为河南巡抚陈夔龙和交涉员韩国钧的行为“顺从了帝国主义的讹诈”。后文把河南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划分为“学生的宣传鼓动”、“河南巡抚谈判”、“绅商的进京请愿”、“外务部强令河南巡抚妥协”等四个方面,突出了河南巡抚在交涉中的困境。两文均参考政府档案、报纸、地方志,应是研究该问题的开山之作。郑永福先生的《试论辛亥革命前河南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32]认为,河南留日学生和开封郑州两地的学生走在了收回矿权斗争的前列,随后河南绅商也参与其中并起了主要作用;在交涉过程中,河南地方政府也基本站在民众一方,而清政府外务部却迫于英方压力而妥协,斗争失败的原因是“河南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何玉畴的《清朝末年河南人民向英商福公司收回矿权的斗争》[33]认为,河南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经历了工人捣毁机器毁坏厂房、留日学生宣传、绅商学界和焦作的土窑主广泛参与三个阶段。该文重点谈到了河南巡抚在交涉中的两难境地,与郑永福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文参考资料不同,前者主要参考报纸,后者主要参考清政府的矿务档。薛世孝的《清末河南人民收回福公司矿权的斗争》认为:“在这场运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其具体成员包括民族资本家、开明士绅及知识分子。但是由于运动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手里,又把斗争始终纳入'文明抵制'的范围,在政治上经济上表现了极大软弱性与妥协性。”[34]李玉的《尽一分努力,保一分权利》认为,河南地方政府通过限制占矿面积、反对福公司开铁矿、阻止就地售煤三种方式试图收回矿权;并对“地方政府抵制福公司的态度和策略从根本上顺乎了民情”的结论持肯定看法[35]。景东升的《论近代河南官民对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的斗争方式》[36],把河南人民反对福公司的斗争在方式上归结为限制福公司占矿面积、反对福公司在河南开办铁矿、阻止福公司就地售煤等形式;具体表现为河南地方政府采取保护地方、袁世凯政府理性抗争、地方民众直接抗争等多种形式。程峰的《二十世纪河南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37],从反对豫丰公司与福公司合同草案的签订、反对福公司开铁矿、河南绅商学界《警告河南同胞速办矿务书》的发表、反对福公司就地售煤四个方面谈到了收回利权的斗争,强调了商界的软弱性。黄天宏的《为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河南绅商》[38]则把近代河南绅商分为两类,其中就有主张收回路权矿权的绅商,既概述了他们在收回福公司矿权中的积极表现,也指出了他们的软弱性。王守谦的《政治变迁中福公司企业竞争》[39]则详细论述了河南学生、绅商、当地民众、土窑主、地方政府在收回矿权斗争过程中的表现。黄天宏的《论1897-1915年英国福公司对河南矿产资源的掠夺及其影响》[40]也谈到了河南人民的反抗斗争。

自福公司攫取焦作煤炭资源以后,河南民众就从未停止过收回矿权的斗争,河南士绅更是走在收回矿权斗争的前列,并在斗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已成为史学界的公论。学者大都肯定河南士绅在收回矿权中的作用,并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是交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收回矿权的斗争中,河南社会各界包括士绅、地方政府、学界、当地农民和土窑主广泛参与,学者们对此也无异议。但地方政府的表现成为争论的焦点,有的学者完全肯定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的则突出了地方政府的两难境地,认为在近代复杂的社会矛盾斗争中,地方政府的行为也会顺应民情。

五、关于福公司与城市建设

城市史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个亮点,而焦作作为近代崛起的工矿业城市值得关注,它的形成在中国近代城市史上具有代表性。研究福公司的著作、论文对此都有涉及,但深度不够,内容也不完整。现在能看到的专论仅有两篇。王敬平《英商福公司与焦作近代煤炭城市的形成》[41]是较早关注该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它认为福公司投产后,促进了焦作城区人口和工业产值的增长,带动了现代商业、现代交通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韩长松等人的《英福公司与焦作早期的城市化进程》[42]则把焦作市的形成分为起步阶段(1902-1905年)、发展阶段(1906-1915年)、形成阶段(1915-1939年)三个阶段来论述,内容概括比较全面,但深度不够。两文采用的资料稍有差别,立论的角度也不同。相对其他研究,焦作城市的形成史研究则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加强。

六、关于相关历史人物

在福公司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近代著名的人物,如胡汝麟、王敬芳、堪锐克、李文浩、翁文灏、孙越崎等,在学者的研究中对他们多有论述。薛毅的《袁世凯与福中总公司的建立》[43],介绍了袁世凯1912-1915年在帝国主义压力下攫取福中总公司的过程;《抗战时期的孙越崎》[46]肯定了孙越崎力争福公司南迁,在四川开办煤矿进而为抗战胜利提供能源支持所做的巨大贡献;《孙越崎传略》[45]也谈到了孙越崎任职焦作煤矿期间的贡献;《工矿泰斗孙越崎》[45]一书则详细介绍了孙越崎整理焦作煤矿、完善管理、打开运销局面及任私立焦作工学院常务董事的贡献,同时也谈到了孙越崎抗战时期积极备战、力主南迁、四川办矿的爱国行为;《刘鹗与英商福公司》[47]指出了刘鹗的主观愿望尽管是为了富国养民,但他的一些言行还是伤害了国人的民族感情。 薛世孝的《冯玉祥与焦作煤矿》[48]肯定了冯玉祥1924-1929年支持焦作煤矿大罢工、反对福公司的爱国行为;《翁文灏与焦作煤矿》[49]则谈到了翁文灏任职中福煤矿整理专员期间卓有成效的措施;《论英国福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经营活动 》[50]既指出了福公司侵犯中国主权的一面, 又客观地评价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的一面。王守谦的《买办刘鹗与福公司矿案》[51]则分析了刘鹗帮助英福公司取得采矿权的人脉关系,肯定了他对外资办矿积极作用的认识,阐述了他被指斥为汉奸的原因。张玉清的《中原公司董事长李文浩教育观初探》[52]分析了李文浩任职中原公司三年期间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对他所提出的“发展我的观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得出了其教育实践和训育思想对焦作各级学校在20世纪30年代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结论。另外,崔晓君的《从中福公司历史档案看当年合资企业的档案管理》[53]介绍了中福公司的档案的内容和档案管理的特点。

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大多集中于孙越崎、翁文灏和刘鹗等三人,对其他人物的研究较少,甚至没有。研究队伍也相对集中,同时对已有人物研究有重复现象,今后需要加大对福公司管理制度和其他人物的研究力度。

七、关于福公司与近代教育

福公司投产后,陆续兴办了从小学到大学各级学校10多所,其中根据合同规定所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其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中国矿业学院和焦作矿业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也是从焦作中国矿业学院分出),为中国近代矿业教育的发展乃至中国近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福公司教育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私立焦作工学院。张仲鲁(曾任该校校长)的《焦作工学院始末》[54],分缘起与创办、初期的发展与斗争、进行中的低潮与高潮、爱国运动与抗战迁校、复校南迁与解放后改组等几个部分,既可以作为当时的焦作工学院的简史,也可作为资料使用。焦作工学院1949年以前的教育经费大多来源于中福公司,所以从此文可以看出中福公司的兴衰,时局的变化,企业和学校的关系等。薛世孝的《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55]的前半部分是关于1949年以前学校的历史,肯定了学校对中国矿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但介绍较为简单,可以作为普及性读物;《献身工程教育事业的冶金学家张清涟》[56],将张清涟对学校的贡献归结为:筹措经费、扩充校舍,增加科系、聘请名师,革新教学内容、提倡学以致用,开辟运动场地、注重体育锻炼,从严治校、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抗战期间主持学校西迁等几个方面,分析得比较详细;《爱国教育家张仲鲁》[57]论述了张仲鲁任校长期间任劳任怨、积极作为,使焦作工学院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历史性贡献。薛毅的《试论焦作路矿学堂的创办及其意义》[58],从创办的缘起、办学交涉、学堂的创办、办学的顿挫四个方面介绍了焦作工学院的早期历史,并把它的创办放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教育转型的背景下,肯定其对当地文化教育、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预科至正科的演进——从福中矿务学校到福中矿务专门学校》[59]则详述了福中矿务学校到矿务专门学校的演变历史,指出该校初期的发展对后来的快速发展及繁荣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的焦作工学院》[60]介绍了焦作工学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迁移过程,肯定其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朱雪里的《百年风华——河南理工大学文化精神解读》[61],把该校的精神归结为爱国爱校、追求进步;尊重人才、崇尚学术;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等几重含义。该文很多内容涉及1949年前的历史,肯定了该校学生在“五四”运动、1925年煤矿大罢工、“一二·九”运动中的革命行为,赞扬了该校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杨玉东的《焦作路矿学堂创办背景分析》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分析该校的创办缘由[62],认为焦作路矿学堂的创办与中外煤炭企业的竞争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息息相关;《中国矿业大学早期教育观念初探(1909—1949)》[63]详述了该校早期教育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内涵,是研究焦作工学院早期教育思想的力作。阎国华的《中国矿业大学早期学术研究论述(1909—1949)》[64],从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学术探索的领域和成就、学术形态氛围和学术研究基本条件创造四个方面,分析了该校1949年前的学术研究,资料翔实,可见作者用功之深。杨玉东、阎国华、薛毅的文章拓展了对福公司的研究领域,是对福公司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引导深化福公司研究的积极作用。2009年,值焦作路矿学堂创办100周年之际,河南理工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分别出版了《河南理工大学史》[65]、《中国矿业大学史》[66]、《中国矿业大学志》[67],这几本史志著作从不同角度对福公司所创办的矿业高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完整论述,但尚显不足的是,它们都弱化了抗战时期西北工学院发展阶段,这可能是囿于认知上的偏差,有待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这些著作和论文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第一所矿业高校的发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该校早期发展的历史全貌,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焦作工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运动,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薛世孝的《河南理工大学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学生爱国运动》[68],写于河南理工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该文分时期对1949年前的学生运动做出了总结,肯定了该校学生在反帝保矿斗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1925年焦作煤矿罢工、抗日救亡、“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护校爱校迎接解放的斗争中的贡献;《抗日救亡中的焦作工学院》[69]叙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间焦作工学院学生的爱国运动。王传棨的《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矿大学生爱国运动述论(1909—1949)》[70]从焦作工学院学生爱国传统产生的特定条件、学生投身爱国运动的历程、学生爱国运动凝聚的精神和传统三个方面分析了矿大学生的爱国运动。但这些成果很少涉及和平时期的学生活动状况,如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做的贡献。

福公司还创办有10多所中小学,培育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目前未见有研究成果问世;因此,需要学界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

八、结 语

从事历史研究,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研究成果除了矿权纠纷参考了政府档案外,其他研究大部分存在参考资料雷同的情况,特别是关于工人运动和矿权纠纷的部分;因此,发掘资料势在必行。但目前关于福公司的大批档案分置在河南省档案馆、中国矿业大学和北京中国煤炭档案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理出版,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作为当时河南尤其是焦作重要的煤炭企业,福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焦作市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福公司对焦作市兴起的作用及对焦作本地社会经济变迁的贡献,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基本上还是处于空白。可喜的是,黄天虹的《英国福公司对豫北近代经济的影响》[71]已开始用近代化的视角透视该问题,肯定了福公司对近代工矿业、近现代教育和现代交通产生的积极作用。董佳康的《民国时期焦作煤矿矿难问题研究》[72]则探讨了民国时期焦作煤矿的矿难问题。这些成果既开阔了学人的视界,也为研究思路的转换提供了借鉴,具有前导的积极意义,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

[1] 翁文灏.关于福公司历史的回顾[Z]//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焦作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豫内资准通字焦新发第0106号.焦作:焦作市塑印厂,1990:83-87.

[2] 刘仰州.道清铁路兴废记[Z]//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焦作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豫内资准通字焦新发第0106号.焦作:焦作市塑印厂,1990:126-128.

[3] 孙越崎.中福煤矿的坎坷道路[Z]//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焦作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豫内资准通字焦新发第0106号.焦作:焦作市塑印厂,1990:61-82.

[4] 王守谦.学术视野中的福公司河南矿案[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1-235.

[5] 苏全有,葛凤涛.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J].殷都学刊,2008(2):37-45.

[6] 薛毅.关于中国煤矿历史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7-113.

[7] 河南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焦作煤矿工人运动史资料选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焦作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Z].豫内资准通字焦新发第0106号.焦作:焦作市塑印厂,1990:60-169.

[9] 薛毅.焦作煤矿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10] 薛毅.英国福公司在中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11] 宋羽.研究近代外资企业的新成果——英国福公司在中国简评[J].江汉论坛,1994(11),96.

[12] 焦作矿务局史志编纂委员会.焦作煤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3] 薛毅.英国福公司在中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155.

[14] 薛世孝.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15] 《焦作煤矿工运史》编撰小组.焦作煤矿工运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16] 程峰,张伟.五卅运动中的焦作煤矿大罢工[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1998(2):12-18.

[17] 程峰.浅析1925年焦作煤矿大罢工胜利的原因[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2-18.

[18] 董延寿,苏全有.1925年焦作煤矿大罢工述论[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67-70.

[19] 程峰,夏绍能.五卅运动中的焦作煤矿大罢工[J].焦作大学学报,2000(1):7-10.

[20] 张伟.浅析1925年焦作煤矿大罢工胜利的原因[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1999(1):1-6.

[21] 薛毅.毛泽东和焦作煤矿工人反帝斗争略论[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3-45.

[22] 杨玉东.焦作近代煤炭产业工人的成长和道清铁路工人大罢工[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64-269.

[23] 冯筱才.沪案交涉、五卅运动和一九二五年的执政府[J].历史研究,2004(1):54.

[24] 张冲霄.英商福公司和道清铁路[Z]//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焦作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豫内资准通字焦新发第0106号.焦作:焦作市塑印厂,1990:108-125.

[25] 薛毅.英商福公司与道清铁路[J].中州学刊,1984(9):111-114.

[26] 薛世孝.詹天佑与道清铁路的收赎[J].当代矿工,1997(8):44-45.

[27] 岁有生,张雷.道清铁路对沿线社会经济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0-72.

[28] 程峰.道清铁路始末[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98-203.

[29] 陈康.道清铁路对焦作近代社会经济影响初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6-109.

[30] 杨炳延.1894-1904年英国福公司侵占河南矿山的活动[J].史学月刊,1964(8):13-17.

[31] 杨炳延.1909年河南人民反对福公司就地售煤的斗争[J].史学月刊,1965(3):10-13.

[32] 郑永福.试论辛亥革命前河南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17-23.

[33] 何玉畴.清朝末年河南人民向英商福公司收回矿权的斗争[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23-31.

[34] 薛世孝.清末河南人民收回福公司矿权的斗争[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9(3):24.

[35] 李玉.尽一分努力,保一分权利——河南官员与晚清福公司办矿交涉[J].中州学刊,2000(1):126-130.

[36] 景东升.论近代河南官民对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的斗争方式[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5-7.

[37] 程峰.二十世纪河南人民收回矿权的初斗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39.

[38] 黄天宏.为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河南绅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3):109-111.

[39] 王守谦.政治变迁中的福公司企业竞争[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0] 黄天宏.论1897-1915年英国福公司对河南矿产资源的掠夺及其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02.

[41] 王敬平.英商福公司与焦作近代煤炭城市的形成[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2-64.

[42] 韩长松,刘勇,周长明,等.英福公司与焦作早期的城市化进程[J].焦作大学学报,2008(3):30-32.

[43] 薛毅.袁世凯与福中总公司的建立[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89(6):74-76.

[44] 薛毅.抗战时期的孙越崎[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109-113.

[45] 薛毅.孙越崎传略[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6-159.

[46] 薛毅.工矿泰斗孙越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47] 薛毅.刘鹗与英商福公司[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9(3):25-29.

[48] 薛世孝.冯玉祥与焦作煤矿[J].当代矿工,2003(2):52.

[49] 薛世孝.翁文灏与焦作煤矿[J].当代矿工,1998(11):9.

[50] 薛世孝.论英国福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经营活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9-155.

[51] 王守谦.买办刘鹗与福公司矿案[J].兰台世界:上半月版,2003(3):44-45.

[52] 张玉清.中原公司董事长李文浩教育观初探[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7-43.

[53] 崔晓君.从中福公司历史档案看当年合资企业的档案管理[J].煤炭企业管理,2002(11):57.

[54] 张仲鲁.焦作工学院始末[Z]//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焦作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豫内资准通字焦新发第0106号.焦作:焦作市塑印厂,1990:129-140.

[55] 薛世孝.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9-61.

[56] 薛世孝.献身工程教育事业的冶金学家张清涟[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5-91.

[57] 薛世孝.爱国教育家张仲鲁[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81-188.

[58] 薛毅.试论焦作路矿学堂的创办及其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

[59] 薛毅.预科至正科的演进——从福中矿务学校到福中矿务专门学校[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76-382.

[60] 薛毅.抗日战争时期的焦作工学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20.

[61] 朱雪里.百年风华——河南理工大学文化精神解读[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1-84.

[62] 杨玉东.中国矿业大学早期教育观念初探(1909-1949)[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

[63] 杨玉东.焦作路矿学堂创办背景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64] 阎国华.中国矿业大学早期学术研究论述(1909-1949)[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2.

[65] 王少安.河南理工大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6] 邹放鸣.中国矿业大学史[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67] 邹放鸣.中国矿业大学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68] 薛世孝.河南理工大学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学生爱国运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17.

[69] 薛世孝.抗日救亡中的焦作工学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91-196.

[70] 王传棨.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矿大学生爱国运动述论(1909-1949)[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13.

[71] 黄天虹.英国福公司对豫北近代经济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7-49.

[72] 董佳康.民国时期焦作煤矿矿难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 杨玉东]

AnAcademicReviewonFuCorporation

HENGFang-zhen

(DeptartmentofPolitics,Historyamp;LawSciences,JiaozuoTeachersCollege,Jiaozuo454000,Henan,China)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phere of learning has gradually turned to focus on the study of FU corporation and a lot of importa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By sorting out and probing into some historic documents and the related materials, the paper represents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about the workers’movements, the dispute of mine right, the Daoqing railway, modern education, Fucorpo-ration and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personage in historic events. It perspectively puts forward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achievements,proposing the ideas that only deepening the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ic documents,broadening out the thinking ways of the study and enlarging the academic views can enable people to have objective cognition of Fu Corporation’s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Fu Corporation;academic achievements; academic review

2009-11-17

(1974-),男,河南内黄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E-mail:zhenhongzhai740421@163.com

K258.9

A

1673-9779(2010)02-0242-08

猜你喜欢
矿权焦作河南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南非矿业本土化立法进展及相关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矿权管理:怎么流转才顺畅
油气矿权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临轩听雨
现阶段矿权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