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三农”稳,天下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7次锁定“三农”,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号文件首次将“统筹城乡发展”写进文件标题,表明了中央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心和工作重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村的消费能力,具体内容关系到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性创新上,文件指出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的落户条件。
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说“农”,要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甚至要和世界经济走势联系起来考虑。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分析解决农业农村问题。坚持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使国民收入分配真正向“三农”倾斜,把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切实放到农村,让改善民生的举措更多地惠及农民。
一号文件对系统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了重要部署,可以预见,未来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围绕“城镇化”逐步展开,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国家将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财政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这些措施来克服城镇化的难点问题,确保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意味着农民工将在“农转非”和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和市民平等权益的美好愿景,有了现实的希望。
但统筹城乡并不仅仅意味着帮助农民进城定居,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城镇化成果更多惠及农村和农民;另一方面,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让留在农村的人能够安居乐业,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我国已进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有了一号文件的指引,我们相信,全国各地一定会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民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切实为亿万农民谋福祉,为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
治理现代化研究201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