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威
近期,我国中南部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光天化日”之下防灾体系的缺陷和薄弱暴露无遗,个别地区甚至不堪一击,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大灾过后要有大反思。实际上,这次“天灾”不仅是对各级政府抗灾能力和抗灾体系的一次检验,也以另一种方式对以前的发展方式、发展思路做了一次“残酷”的评判和检阅。大灾一定会有大难吗?里面有多少是“人祸”的因素?灾害已经不只汛期才发生,为什么有的小灾也造成大难,我们的防灾体系为何如此脆弱?随着极端恶劣天气频率增多,防灾将成为日常性工作,我们准备好了吗?
历史地看,防灾体系的构建与政府的发展理念、官员的发展心态息息相关,那些科学发展观落实得好的地方,防灾抗灾的能力就强,灾害的损失就小。遗憾的是,有些政府在发展上还明显地存在着重速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投资、轻效益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有些官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政绩是从、不以人为本,甚至“只要我离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的发展心态。这样的教训已经很多很残酷了。政府发展上的失误,官员个人的所谓“政绩”,再也不能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来“买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愿这次政府官员们不要健忘,真正吸取教训,在灾后重建、防灾体系构建和今后的其他工作中,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谋划和推进,构建牢固的防灾体系,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从而为自己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