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明
(中共溧阳市委员会,江苏溧阳 213300)
构建溧阳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韩立明
(中共溧阳市委员会,江苏溧阳 213300)
溧阳要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两翼齐飞”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以低成本为主导的传统产业体系向以高附加值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
现代产业体系;溧阳;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溧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溧阳要从以低成本为主导的传统产业体系向以高附加值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要致力形成全市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走上“微笑曲线”的高端,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和产业竞争高端化,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以创新招商、强化增量为策略,引进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
创新招商机制。实施全市一盘棋的立体式、系统化招商策略,形成项目资源共享、政策扶持统筹、要素集中配置的招商引资大格局。委托专业团队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谋划,运用科技、经济双思维模式指导招商,即在招商工作中盯紧既要科技含量高、又要市场前景广的项目资源。对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实行政府组织前期谋划,运作成功后及时向社会、投资者推介。
强化产业招商。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输变电、汽车零部件、重型机械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金密度大、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培育输变电、风能、生物医药以及重型设备等专题园区。把欧洲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地区,按照欧洲企业的要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为承接欧洲产业转移打造理想的载体,形成欧商集聚效应,将溧阳打造成长三角中欧合作的产业高地。强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央资、外资、民资等各类资本,深化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实现内涵式增长。
加强载体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拉开园区框架,完善园区功能,提升配套能力;加快天目湖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发展壮大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开展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互动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集聚;做强做特上兴金属加工园、埭头轻工食品园、戴埠机械制造园、南渡新材料产业园、北山工业集中区,推动各镇特色园区发展。
2.以科技创新、优化升级为重点,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技术创新。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孵化器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创业体系,重点加强溧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南京创业中心、常州科技城等创新创业平台的互动合作,进行资源共享。继续支持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专业化的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咨询、科技文献、科技查询及技术中介、技术培训服务。
推进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壮大输变电设备、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新型建材等重点优势产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骨干行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基地。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培植未来主导和支柱产业;重点关注一批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品牌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由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由制造产品向创造品牌转化。树立品牌典型,鼓励现有企业进一步做大品牌规模,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培育,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开展品牌培育,提高溧阳特色产业的名牌覆盖率、品牌知名度。
推进制度创新。以企业上市为抓手,推进组织结构创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5家企业上市,并产生积极的带动效应,让更多的本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经营机制,努力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走上现代企业之路。以信息化为手段,大力推进管理营销创新。
3.以提升业态、拓展领域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业态转变。积极整合传统业态资源,引进先进业态和先进管理,加快提升溧阳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和综合水平。大力发展区域型、规模型、特色型专业市场,在加快推进苏浙皖物流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引进业态新、品位高的家居类市场,实现生活资料类市场的新突破,把溧阳建设成为人气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促进行业转变。鼓励生产服务业企业向制造业企业的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管理、融资和后端物流、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渗透,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燕山新城建设为重要载体,突出抓好商务招商,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在溧阳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建设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融通交汇的区域性商务高地。
促进领域转变。以输变电设备、机械装备制造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产业。以溧阳东创科技园、苏浙皖现代物流中心等载体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
4.以放大特色、加强融合为目标,做大做强休闲文化旅游业
加快提升旅游内涵,向复合型旅游转变。大力发展集观光度假、康体休闲、会展商务、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文化旅游为亮点,专项旅游为补充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突出规划引领,有重点地规划一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突出产业融合,拉长旅游产业链,做大旅游产业群。突出要素配套,加快建设一批餐饮、演艺、娱乐、康体设施及度假中心、购物场所,开发高端旅游产品。
积极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大旅游板块。重点打造以观光度假为特色的天目湖景区,以旅游生态疗养为特色的南山寿文化景区,以生态运动为特色的瓦屋山景区,以中华曙猿为特色的长荡湖景区,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水西景区,以古琴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景区,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相得益彰、联接通畅的大旅游板块。
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提高对外知名度。坚持旅游促销与城市形象宣传相结合,突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生态城市”和“中国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主题,打出响亮的城市宣传口号,提高城市知名度。坚持旅游促销与旅游节庆相结合,办好中国溧阳茶叶节等重大活动,形成旅游宣传的轰动效应和节庆活动的综合效应。
5.以培养人才、集聚智慧为抓手,奠定转型升级的素质基础
做好人才发展规划。更加重视发挥人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关键作用,依靠智力、智囊、智库发掘溧阳跨越发展的内生“源泉”,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高地和海归创新人才首选之地。高起点制订“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积极推进“4+ 1”人才开发战略,实施新一轮溧阳市“2356”人才培养工程,编制《溧阳市紧缺型人才目录》,出台《溧阳市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
加快人才引进培育。推动中国科协海智服务基地溧阳工作站建设,规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高技能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重点抓好领军型海归人才、“双创”人才引进工作,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端人才带来高端项目,高端项目又吸附高端人才”的良性循环。在溧阳现有规模企业中,遴选一批有创业业绩、创新成果、创造价值的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培育和造就,促其成为领军人才。
优化服务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公寓”建设,改善人才居住环境形成人才聚集高地。不断完善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技术创新人员持股等制度,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交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配套服务,对业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企业管理干部、科技和营销人才队伍给予重奖,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领军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浩 宇
F127
A
1004-1605(2010)12-0070-02
韩立明(1964-),女,中共溧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