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晶歆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上海200122)
移动互联网一般指用户使用手机等无线终端,通过3G(WCDMA、cdma2000或者 TD-SCDMA)或者 WLAN 等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如在地铁、公交车等)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的模拟移动终端的出现,满足了人类随时随地通话的要求,即在5W场景下(whenever、wherever、whoever、whomever、whatever)进 行 自由通信。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发挥着日益巨大的影响力,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从自由通话逐渐上升到在4A场景下(any where、any time、any data、any device)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且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爱立信的研究显示,2010年7月全球移动用户数量突破50亿,每日新增移动用户200万,3G用户数量超过5亿。CNNIC的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越了传统互联网。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看,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一种新的网络,而是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利用移动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络的方式。因为与互联网一样,移动互联网也是基于TCP/IP的,按照小的子网将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由于接入方式是无线,接入终端具有移动特性,因此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具有与传统互联网不一样的新特征。
相对于PC,移动终端的CPU处理能力有限,存储空间较小,键盘操作较不方便,电池电量以及带宽有限,从外形到操作系统内核个性化,用户一般都会随身携带。概括地说,移动终端在个性化、永远在线、位置性等方面强于PC,在处理能力、显示效果、开放性等方面则无法和PC相提并论。
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小巧轻便、随身携带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应具有下列新特征,而不是传统互联网应用的简单复制和移植。
· 接入移动性: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接入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是动态变化的。
·时间碎片性: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往往是上/下班途中、工作之余、出差、等候间隙等碎片时间,数据传输具有不连续性和突发性。
· 生活相关性:移动终端被用户随身携带、具有惟一号码、与移动位置关联等特性使得移动应用可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需求。
·终端多样性:目前各手机厂商分足鼎立,有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终端类型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协议。
笔者认为,人们使用手机不可能像使用PC那样,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搜集资料、筛选有用信息,因此,贴近生活、方便实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核心所在。如果手机应用能充分挖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将极有可能形成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轻量级应用,依托移动互联网庞大的用户规模,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
随着终端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移动终端正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在沟通、生活、娱乐、商务等方面对移动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手机能随身携带,用户要求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娱乐、生活、商务相关的信息,进行支付、查找周边位置等操作。
·由于屏幕和运算能力有限,手机上显示的内容较少,用户不会在手机上采取复杂的输入操作,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要以小巧和方便为主。
·移动通信网比互联网成本贵,用户需要用更少的流量获得更加精准和更能满足需求的信息,而不会像PC那样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消化冗长、复杂的信息内容。
·在当今个性张扬的年代,移动互联网应用不仅仅满足用户生活需要,用户需要通过手机展示自己的个性,手机上的应用也趋向个性化。
随着LTE、OFDM等移动技术不断发展和终端软、硬件性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发展也呈现出以下趋势。
· 高带宽:随着 PON、WLAN、LTE等技术发展,接入网络日益宽带化,理论上4G技术能够以100 Mbit/s的速度下载,以前无法使用的多媒体、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应用都可以逐步实现。
·多媒体:3G网络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内容从文字、图片走向音频、视频、游戏等多媒体形式,以高清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业务多媒体化特征更加明显。
·生活化:终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终端硬件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感应器,如重力感应器、陀螺仪等,推动了定位、遥控、测量健康指数、记录运动状态等生活应用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个性化:当今时代内容过剩,富有个人特色、彰显用户个性的内容UGC制作、分享、交流、订阅对用户越来越有吸引力。
·开放化:开放是互联网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移动互联网更加强调开放和聚合,能够开放各种CT和IT能力,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和应用,通过统一标准的接口进行开放,方便SP调用、组合和产生新的应用。
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代表了互联网演进趋势的Web2.0技术,体现新一代软件架构的SOA、SaaS(软件即服务)技术和满足大规模计算需求的云计算技术。
(1)Web2.0
Web2.0是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相对于早期的Web1.0服务,Web2.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既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侧重用户之间的交互和用户对于网络内容的贡献,由此带来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深刻变革。Web2.0包含一系列技术,如 Mashup、RSS、P2P、Ajax、Widget等。
Mashup是一种把多个来源的数据聚合,整合成新的Web应用程序的技术。Mashup核心思想是通过开放的API,将多个使用公共或者私有数据库的Web应用叠加,构成新的服务。
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能够实现基于网页的Web应用到基于数据的应用之间的转换。例如在基于数据的应用中,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可以从独立的服务器数据库中获取并动态地写入网页,使得Web应用体验类似本地桌面应用。Ajax有机地利用了如下一系列相关技术:
·基于Web标准的XHTML+CSS表示;
·使用DOM进行动态显示及交互;
·使用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及相关操作;
·使用 XMLHttpRequest进行异步数据查询、检索;
·使用 JavaScript进行组合。
RSS(聚合内容)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技术,是资源共享模式的延伸。RSS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中,例如在网站发布一个RSS Feed,这个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用户可以快速获取网站上最新更新的内容。
P2P(点对点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用户终端之间不通过中介设备直接交换数据和资源的技术。P2P的本质是把集中处理和存储转化为分布式处理和存储,它改变了互联网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状态,使得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扩散到终端设备。P2P典型应用包括服务共享、应用协作、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系统等。
Widget又被称为微技,可以使用户在任意一个基于HTML的Web页面上执行移动应用程序,表现为在浏览器界面之外运行的Web页面、视频、地图、新闻、小游戏等。手机用户借助Widget不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服务。
(2)HTML5.0
与以前的HTML版本相比,HTML5.0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属性,如嵌入了音频、视频、图片的函数、客户端数据存储和交互式文档,内建了WebGL加速网页3D图形界面的技术标准,有利于搜索引擎进行索引整理和手机等小屏幕装置的使用。
(3)SOA
SOA可以使用户通过定义好的独立接口联系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使各种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便于构建开放式、可扩展、集成的分布式系统。SOA使用WSDL描述服务,通过UDDI来注册和查找服务,使用SOAP进行消息传递。
(4)SaaS
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体现在服务上是变卖为租的业务提供模式。从实现上看,SaaS提供商搭建应用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运作平台,负责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所有服务,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SaaS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应用,满足处于长尾效应尾部的各种小众市场的要求,大大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使得业务提供更加灵活、简便、实用。
(5)云计算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借助先进的商业模式将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技术通过不断提高“云端”的处理能力,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把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按需享受“云端”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一般认为云计算能够把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的5%~15%提高到60%~80%,例如Google计算成本是对手的1%,存储成本是对手的1/30。
目前,普遍认为云计算服务可以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 3类。IaaS面向企业用户,提供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管理工具在内的虚拟数据中心,帮助企业削减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PaaS面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简化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屏蔽了底层复杂的操作,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开发出高性能、可扩展的Web服务;SaaS面向个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在线软件服务。在线Office、在线CRM、在线存储、在线杀毒、虚拟机租用等服务都是云计算的典型应用。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是一座大厦,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能力就是构建大厦的一些最基本的结构化组件,这些基本能力经过组合、会聚、延伸、拓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虽然应用层出不穷、永无止境,但笔者认为,以下这些能力是移动互联网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基本能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如果要成功必须和这些能力进行深度结合。
(1)消息能力
从最早的短消息到多媒体消息,再到现在的即时消息,消息能力可靠实用、成本低廉,不受终端开、关机和网络忙闲等状态影响,一直是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能力,被广大用户接受、熟知和大规模使用。
(2)定位能力
移动性是手机和PC的关键区别,移动定位能力可以通过测量卫星、基站等无线信号计算出用户当前的位置,提供与当前位置相关的各种服务。定位能力包括GPS卫星定位、基站定位、GPS卫星和基站联合定位、WLAN定位等多种方式,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定位精度差别较大,目前GPS卫星和WLAN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 m左右。
(3)支付能力
支付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用户行为,由于手机便携、号码真实,使得手机可以提供一个可信任的交易账户,而被作为“钱包”使用。支付能力包括近程支付和远程支付,近程支付需要RFID芯片/卡、POS机等设施配合,远程支付通过短信、WAP等手段接入互联网实现支付。
(4)浏览能力
正如Explorer、Firefox是互联网浏览的主要载体一样,手机浏览器是手机获得移动互联网信息的基本载体。手机浏览器需要能够同时支持浏览Web及WAP两种格式,能够把互联网内容转换成适合手机浏览的格式,能够进行数据压缩。这些要求对小型手机而言实现较为困难,因此浏览器逐步从手机预装发展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端的架构,由服务器负责页面所需数据处理、压缩工作,客户端负责解析处理过的数据,类似UCWeb模式,形成移动互联网的浏览能力。
(5)通信录能力
移动通信录是移动通信的基础,也是移动通信的核心服务。通信录最初是终端的基本功能,但由于从手机上导入通信录的操作较困难,且需要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同步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通信录共享服务,通信录逐步向具有网络能力方向发展。目前的移动通信录可以从Gmail、Sina、Sohu、MSN、163、Yahoo中导入,也支持通过 CSV或 Excel格式批量导入。
互联网上的丰富应用,如图片分享、视频播放、音乐欣赏、电子邮件等,与移动网的移动特性、用户位置特征、终端随身携带等特征结合,使得移动互联网业务产生了新的使用场景,为用户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1)娱乐类业务
从日韩的经验看,3G用户使用的业务以娱乐为主,最常使用的服务包括图铃下载、音乐欣赏、卡拉OK、游戏等,主要使用的场合是等待空闲等碎片时间。
·WAP是一种向手机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协议标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的WAP浏览器,浏览实时的资讯和生活信息,接收最新本地及世界新闻,进行图片、铃声下载。
·移动音乐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好的移动增值业务,早期用户可以通过彩铃在呼叫时听取被叫设置的个性化回铃音,现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点播喜欢的歌曲、MTV,查找最新金曲,对来电号码设置喜欢的和弦铃声,把网上下载的音乐以及CD上的歌曲转换到手机上,用手机听音乐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方式。
·移动阅读能够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电子书形式的数字内容,使得用户可以在线或下载阅读。移动阅读为用户提供电子图书、手机漫画、报纸杂志等电子书内容,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终端上在线阅读,也可以请求下载之后离线阅读。目前移动阅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手机登录WAP网站或在手机上下载客户端,阅读的内容一般较短小、时尚,大多是满足用户在碎片时间里进行浅度阅读的需要;另一种以电子阅读器为载体,通过内置的移动上网模块随时随地上网阅读,可以满足用户长时间深度阅读的需要。
·手机视频是一种通过手机终端,向用户提供影视、娱乐、原创、体育、音乐等各类音、视频内容直播、点播、下载服务的增值业务。直播指内容源的发送与内容播送同步,其特点是用户对内容没有选择权,常用于具有时效性的新闻、重大事件、发布会、庆典等内容的播放;通过点播(VOD)用户可以主动选择视频源的内容,一边获取内容一边播放;下载播放需要用户先把选定内容下载到移动终端上,再使用播放器进行播放,一般用于高价值的音、视频内容。
·手机动漫是一种采取交互式矢量图形技术制作多媒体动漫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下载、播放的增值服务。用户可以下载观看flash动画、视频、游戏、卡拉OK文件等内容,或者把下载的动漫内容设置为来电通知画面、制作电子贺卡等。
·移动游戏是指以移动网作为游戏运行载体,在手机、手持游戏终端等移动设备上进行游戏的增值服务。早期移动游戏只有一些简单的、出厂时预装在终端上的单机游戏,目前用户已经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复杂的、可下载的联网游戏,随时随地参与网络游戏。从日韩的发展经验来看,在手机终端上实现3D游戏是全球手机游戏的发展趋势,另外对那些集成了重力感应器的终端来说,体感游戏也是目前玩家比较喜爱的新型游戏类型,用户可以通过驾驶、打球等动作参与到游戏中去。
笔者认为,娱乐类业务的关键在于内容是否精彩和对用户是否有吸引力。考虑到用户主要在等车、等人的片段时间使用娱乐类业务,娱乐类内容应该短小、精彩、时尚、经常更新,而且要能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推荐。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不同,手机上的娱乐类应用将会成为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内容的首选渠道。
(2)生活类
移动终端贴身伴随在用户身边,这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可以开发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如位置信息、网上购物、手机支付等。
·位置服务是移动互联网特有的业务,也是用户需求量极大的业务。目前许多手机已经在芯片上集成了GPS定位功能,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GPS卫星和运营商基站信息确定用户当前位置,提供周边详细地图,为用户指引去目的地的最佳路径,查找朋友或家人的位置,为用户提供当前所在位置的各种信息,如当前所在地的天气、交通及购物信息等。
·手机支付是一种利用手机,通过短信、STK、语音、WAP、RFID等方式,进行消费、充值、转账、查询等电子商务操作的业务。手机支付利用手机号码真实、可靠和随身携带的特点,把用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进行捆绑,使得手机账户成为用户的 “钱包”,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票务预订、小额支付、网上购物等金融活动。手机上还可以集成RFID射频装置,作为移动POS机轻松完成购买电子门票、公交刷卡等日常操作,方便用户生活。
·家庭监控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用以监控老人、儿童、家居安全等。用户可以在家中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手机摄像头实时接入和查看家庭监控视频,随时随地监视家里状况,直观、准确、及时地获取监控对象的最新动态。
笔者认为,生活类应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购物、交友、出行、消费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娱乐类应用不同的是,报纸、电视内容不断向数量有限的企业集中,如新华社、CCTV、凤凰卫视等,而生活类应用虽然领域广泛,但是并没有形成一批或某个具有垄断性地位的企业,目前提供服务的SP的规模还较小,因而在这一领域里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和潜能。随着手机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如重力传感器、动作传感器,未来手机服务生活领域还可以不断拓展,例如可以作为健康仪表测试移动用户的血压、心跳等指标,通过移动互联网传给专家会诊,实现掌上医院的功能。
(3)商务类业务
商务人士具有很强的支付能力,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目标客户群。与侧重娱乐体验的年轻人不同,商务人士更青睐实时信息服务,如实时股价、移动银行、电子转账等。
·邮件推送业务把企业邮箱和移动互联网进行结合,用户可以不受工作场所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个人邮箱和企业邮箱的邮件并进行阅读、回复、转发等操作。当新邮件到达时,邮件推送服务器可以主动通过SMS Push、WAP Push等方式通知移动用户,触发终端及时收取新邮件。在国外,2008年黑莓用户数已经超过1 600万,成为近年来国际电信市场增长较快的业务之一。
·移动办公是高速发展的通信业与IT业交融的产物,是继计算机无纸化办公、互联网远程化办公之后的新一代办公模式。用户通过在手机上安装企业信息化软件,连接客户原有的各种IT系统,包括OA、邮件、ERP以及其他各类业务系统,通过手机浏览和处理工作事务,摆脱了在固定场所固定设备上进行办公的限制,为企业管理者和商务人士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应急性事件的部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移动电话会议是使用移动终端作为工具,利用移动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新型会议模式。移动电话会议使得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以低廉的成本迅速召集多方人员参加会议,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移动电话会议支持移动和固话接入,提供方便的会议预订、会议调整、会场控制等功能,支持参会者之间进行文档、视频、PPT等文件共享服务。
· 移动电子商务依托移动互联网,利用手机、掌上电脑等设备进行在线交易和商务活动,如手机理财、手机证券、银行业务、手机彩票、手机交易、移动商城、保险理赔等。
笔者认为,商务类业务通常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不同行业甚至不同企业都需要不同的服务,因此商务类业务是典型的面向小众市场的服务,需要服务提供者具备很强的软件开发和集成能力。随着SaaS、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Office、在线CRM等业务都可以在规模化运作后提供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按需订购软件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服务成本,使得抓住潜力巨大的“长尾”市场成为可能。
(4)沟通类业务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移动终端的基本需求,目前沟通已不仅仅局限在两人之间的语音通话,而是扩展到了多人之间实时共享语音、文本、视频等信息。
·VoIP是一种将模拟声音信号数字化,以数据包的形式在 IP网上进行实时传递的技术。VoIP能广泛地利用互联网全球IP互连的环境,以相对便宜的成本,提供比传统语音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如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
·视频电话是一种利用电话线路实时传送语音和图像(如用户的图像、照片等)的通信方式。视频电话能够弥补语音电话缺乏视频信息的不足,使人们在千里之外沟通如当面交谈。用户可使用3G手机和带有显示屏的固定电话进行视频通话,也可以把视频电话打到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PC上,或向对方手机发送一段录制好的视频作为留言。
·Push to Talk简称PTT技术,其使用半双工技术实现手机单向交流,使用户可以与另一个或另一组用户通话,在实现上和对讲机类似,同一时间按下通话键后只能一方说话,另一方倾听,一方说完了另一方才可以通话。PTT业务在饭店、安保、企业内部有较大的需求,使用移动互联网作为承载,用户可以不受空间和地点限制,同时和多人通话,极大地提高了通话效率。
·移动即时消息集成了实时文字、语音、视频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在网络上进行实时通信。用户使用移动即时消息业务时可以查看联系人在线状态信息,通过手机终端或者PC客户端与联系人实时交流或者多方通话,能够群发通知,收发文件、音频、视频,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定义群组和发起主题讨论。
(5)社交类业务
Web2.0的核心之一是用户参与,即用户不仅是服务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服务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形成Social Web(网络社交)的概念。基于Web2.0理念诞生的新业务包含博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等。
·手机博客又称微博,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形式,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想法,及时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和沟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区开始向移动领域渗透,用户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相互联系形成社区。移动社区可以让用户建立或参与不同维度的群组,提供基于手机的个人内容分享,进行个性化形象展示,实现个人或群组之间的沟通,通过移动方式开展在线讨论。
·视频分享是Web2.0的新业务,指用户自己制作视频内容,把视频内容上传至第三方网站供他人浏览、下载,是典型的UGC(用户制作内容)业务。由于终端随身携带,而带摄像头功能的手机更能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和上传视频,使视频内容更新更加及时。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如YouTube、优酷等已经在移动视频分享业务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6)基于云计算的业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上内容的飞速增长,信息已经开始泛滥,用户越来越希望能够迅速获取有价值、有帮助的内容,搜索引擎的地位和价值日益提升。由于移动终端和PC的差异性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区别,需要移动搜索结果更精准、更智能。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大规模运算成本不断降低,计算速度不断提高,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移动搜索、移动识别业务也随之产生。
·移动搜索利用移动网络作为数据传输承载,把分布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供手机用户进行查询。与PC相比,手机用户在搜索时更希望获得周边地域的内容,如周边位置、本地新闻、购物信息等,要求搜索结果更精准、搜索排序更满足个性化要求,能够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推荐。
·移动识别业务利用手机终端集成的摄像头对目标对象进行拍照或者拍摄视频,通过移动网络上传到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服务器上,由服务器对目标进行识别并提供更多和目标相关的信息。如果目标是风景名胜,可以得到相关的旅游资讯与推荐;如果目标是书籍,可以得到相关的竞价和评论;如果目标具有二维码,可以直接透过条码解析找到产品相关资讯;如果目标是人物,则可以进行人物识别,显示目标人物的社会网络关系、博客网站、联系信息等。
笔者认为,手机是一个典型的轻量级终端,处理能力有限,不宜进行复杂的计算操作。云计算技术把计算资源集中起来,通过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大型服务器集群,不断提高“云端”的处理能力来减少用户终端的负担,非常适合处理需要通过大规模计算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手机应用,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结合智能搜索、识别、纠错、合成等技术,将产生大量新的服务。
传统的电信业务模式是前向收费,即向用户收费。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一是运营商具有独立的收费渠道,二是传统电信业务,如语音、短信、彩信等的业务模式、资费模式较为简单,可以由电信运营商独立提供。
互联网业务大规模兴起后,大多数服务提供商并不具备独立的收费渠道,因此传统互联网业务,如浏览、搜索、即时消息等,其业务模式大多是后向收费,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业务,而服务提供商则会通过竞价排名等方式向合作商户收费或者收取广告费用。这种业务模式广受用户欢迎,促进了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会打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很难把用户和流量转化为收入,使得互联网内容大量重复,缺乏版权保护。
对移动互联网业务来说,移动网络的成本远远大于传统互联网,因此其业务模式必须要充分吸收传统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教训,实现价值链上用户、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共赢,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对以提供内容为主的娱乐型业务,如电子书、音乐、游戏等,业务模式以前向收费为主,根据业务差别可以考虑以包月、按次等形式向用户收取内容费,同时服务提供商可以借用电信运营商的收费渠道,以合作方式与电信运营商分成,借此保护内容版权,实现内容正向盈利,促进产生更多、更好的内容。
对于信息和商务类的业务,如果用户的选择空间较大,且市场上已经有成熟或者颇具竞争力的产品,替代性很强,如WAP网站浏览、移动电子商务等,其业务模式更多以后向收费为主,用户可以免费浏览信息,而服务提供商则是通过广告向商家收费等形式实现盈利。但对于需要为小众客户量身定做的业务,如移动办公、邮件推送等,也可以采用前向收费的模式,向用户按月收取服务费,并与运营商进行分成。
笔者认为,由于受到互联网模式的深刻影响,我国用户已经习惯了互联网上的免费服务,因此传统的前向收费的空间将会被挤压,例如谷歌的业务几乎都是免费的,要完全按照新经济的盈利模式进行后向收费不是很现实。因此,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很可能在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两种模式之间产生一定的组合和折中,例如游戏、即时消息等业务采用免费方式提供基本业务,而对商机撮合、道具下载等增值业务进行收费。根据Morgan Stanley的研究,2009年中国用户在网游虚拟物品上的消费达到50亿美元,证明了“免费使用+道具收费”的业务模式能够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和接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还将产生各种新的收费模式。
移动互联网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领域。互联网上众多的创新与移动特点相结合,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的业务模式,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不管怎样发展,只有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不断创新,实现价值链共赢,才能使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
1 Morgan Stanley.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2009
2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研究,2008
3 蒋林涛.互联网引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电信科学,2008,24(1)
4 李安民.中国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分析.电信科学,2008,24(5)
5 薛立宏,张云华,曹敏.移动互联网运营关键问题及商业模式探讨.电信科学,2009,25(5)
6 董斌,曹敏,薛立宏等.一种移动互联网技术框架的探讨.电信科学,2009,25(5)
7 谢峰.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应用的探索和展望.电信科学,2009,25(1)
8 北京华经纵横经济信息中心.2009年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竞争及行业发展态势分析咨询报告,2009
9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
10 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电信科学,2009,25(10)
11 杨震,陈晓勤.电信企业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电信科学,2009,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