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英
随着我国科技以及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计量与标准化愈加显得举足轻重,在我国大的经济形势下,县级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与变化,而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尚处于初级阶段。
(1)在思想观念上,普遍存在“满足现状”的思想,机构负责人的思路不新,视野不宽,对世界环境认识不足,没有危机感。由于技术机构缺乏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不足,发展的紧迫感不强,大部分职工特别是全额拨款职工的忧患意识不强,致使工作业绩不甚理想,还有一些观念出现偏差,不愿从事技术机构工作,认为干行政工作有前途,人家是铁饭碗,认为技术机构是体力活,重、累、脏,有了得过且过的思想。
(2)在管理体制上,政事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技术机构过分依赖行政的状况较为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大量运用了行政推动的手段,这势必给技术机构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技术机构的长远发展。用人机制僵化的体制,严重制约了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管理经验落后,缺乏客户服务观念,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旦计量技术机构走向市场,在心理和思想上都难以适应。不能形成长远目标机制,遇到实际困难就退缩,发展的资金不够,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具备与时俱进的计量技术研究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技术机构的发展。
(3)在综合实力上,技术机构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很多基层技术机构的设备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房屋环境条件完全不符合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让人望而却步,光靠自身的改造,连生存也困难。多年来,相对封闭的人才流动环境造成近亲繁殖,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断层,队伍素质低下,严重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
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机构改革,必须重组才能优化计量技术机构的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克服弊端,充分营造一个科学的量值传递体系,要统一规划,建立高标准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够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量值传递工作和依法开展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的重点:一是涉及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四大领域的强制检定;二是为当地支柱产业、龙头产品提供优质计量检测服务,要以开展商贸计量器具的检定,重点是衡器、水、电、气、加油机、定量包装商品的检定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支柱产业服务、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项目。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检测市场的委托方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来说,外资企业都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配备了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较为先进的检测能力。这与我们的工作方法、能力、服务、检测收费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委托方,可以在检测机构的能力、服务、检测收费方面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对我们现有基层技术机构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计量技术门类繁多,专业性强,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我们必须培养计量专门人才。没有人才的支持,计量检测工作是绝对搞不好的。因此,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平时学”的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一批有一定专长、能独挡一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另外,各技术机构要严格保障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加强职工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立足于现有人员培养,适当引进急需人才,改善队伍结构和面貌。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参加各种形式学习,不断提高整个技术机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技术装备落后是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否则,不仅影响计量事业的发展,还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计量仪器已经完全向综合型、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努力争取经费,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特色且有较高水平的检测筹资项目,抢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要改变对计量技术机构的管理方法,彻底改变当前技术机构存在的安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等问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计量技术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其项目的设置、资本的投入、人员的配备、实验室的建设等计量、质量检测资源都应该由市场来合理配置。
相邻县的技术机构联合起来组建一个“质检中心”,包括计量检定、监督检验等,形成一定规模的质检中心。保留大县的机构,也可带动小县的技术机构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运用灵活的用人机制,打造一个具有全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充满活力的综合检测技术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县级技术机构要及早规划、及早投入、全面铺开、拿出力度、抓出实效,为市场经济服务。可以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向企业、用户提供科学、准确的计量信息,办一些专题讲座等。要科学安排,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或者说在质监技术机构真正进入市场竞争之前,单位技术品牌似乎显得并不重要,但是我们如果客观地分析一下市场条件下的竞争因素,冷静地观察一下其他行业的兴衰演变,就可以深切体会到博弈的深刻含义。拥有自己的“技术品牌”,不仅意味着这个单位拥有技术实力、服务水平和社会公信度,而且意味着这个单位拥有生机和活力以及美好的前程。因此,新形势下抓紧培育单位“技术品牌”做大做强,是质监技术机构的长远目标。
计量技术机构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系统利益,特别是系统外原计量授权单位的利益,为保证计量技术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行,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清理和调整对外授权计量技术机构,凡是系统内计量技术机构能够开展的技术服务工作,原则上不对外授权,已经授权的到期收回,要努力加强计量授权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计量授权的审批机制。
(2)加强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宏观调控,实行对新建成或已改造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3)大胆改革现行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按照国家质监局的文件精神,认真完成计量技术机构的全员合同聘任制,实现对人员身份管理过渡到岗位管理,制定具有一定激励机制的分配制度。
总之,检测市场的开放和竞争不可避免,计量技术机构将面临着重新“洗牌”。改革的结果,可能会死掉一批机构,但有可能活好一批。再经过三年到五年市场竞争的锻炼,计量技术机构就再也不会惧怕任何国外计量检测机构的进入,有能力和国外的检测机构在同一个检测市场抗衡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