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的平均寿命明显提高,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工作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由于老年人所患疾病多见于心脏疾患、肺部疾患、脑动脉硬化等,一般都是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此类病患一般病程长、治愈率低、易于复发、且并发症多。当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生理和病理因素常导致个性变异、怪癖、固执、自尊心强,同时又害怕孤独,有的焦虑、怀疑、个别会产生悲观,甚至产生绝望等心理,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患者一旦离开亲人来医院进行住院治疗,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急性期患者须卧床休息。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家属与子女不能常来探视,患者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护理方法:应以热情、和蔼关心、帮助为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语言和蔼可亲,善于用礼貌、体贴、安慰患者的话,用委婉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有意地告诉家人多来看望,在病情许可下,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注重用礼貌性语言。老年人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要多关心尊重老年患者,在病情许可下,让患者进行必要的消遣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以解除患者无聊乏味的孤独心情。护士对患者生活要热情关心帮助,使患者能很快渡过孤独陌生感。以护理人员的行动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产生放心和安全感,适应病房环境,消除孤独心理,从而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躯体疾病的康复。
由于老年患者患病一般病情重而病程长,患者对自己所患病能否治愈、缓解、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当病情反复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影响睡眠和情绪,从而加重了原有病情。护理方法:应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护理人员应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了解周围环境,了解对自己的治疗和护理计划,使患者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护理,增强对医院的信赖,增强康复的信心。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多向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及时向患者说明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对焦虑心理患者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患者心情也就放松了。
患病后患者常变得异常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救治,对别人的好言相劝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原意,疑虑重重,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担心误诊,怕吃错药、打错针等。有的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乱作猜测。护理方法:以关心鼓励、疏导为主。护士应在主动与患者交谈中或从其他患友的反映中发现病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给药打针时,在患者面前要表现出严谨的态度,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疾病恢复好转的目的。
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常反复发作,加之家人子女与亲友体贴不够,家庭经济困难等,从而丧失了进一步治疗的信心,产生绝望感。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护理方法:以关心、帮助、安慰、激励为主。护理人员应多抽时间与患者交谈,与患者分析病情和预后,作好心理安慰,并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告诉其家属多来看望、关心体贴患者。对丧偶或无子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体贴,格外尊重。鼓励患者要振作起来,配合治疗,使病情尽快好转。
综上所述,要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产生的影响,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1]。通过用礼貌、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欣慰,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李艳辉.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