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萍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过敏性的常见肺系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本病的发病率约占人口1%~4%左右,北方较南方为多见,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冬季发病率较高,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可见老年哮喘患者之多,危害性之大。笔者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老年哮喘12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常规治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两组共12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单纯西药对照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在66.5岁。患病季节:春夏季节42例,秋冬季节80例。
1. 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解痉平喘抗炎等西医常规治疗: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酮替酚1mg,每日2次口服,氨茶碱0.25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静脉滴注,每日1~2次;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2.0g加入0.9%氯化钠1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合并厌氧菌感染者,予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麻杏蝉苈汤:炙麻黄10g、杏仁10g、蝉蜕15g、大黄10g、葶苈子15g、炒莱菔子20g、射干15g、甘草15g。随证加减。风寒闭肺者加桂枝10g、白芥子10g,风热闭肺者加石膏20g、桑白皮10g,痰热闭肺者加瓜蒌10g、马兜玲10g,痰湿壅肺者加陈皮10g、半夏10g,痰热引动肝风,痉挛抽搐者加钩藤15g、羚羊角5g,水煎600ml,日一剂,分三次服用,一周为一疗程。
2.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解除,舌苔、脉象、指纹及血象均正常,肺部音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舌苔、脉象、指纹及血象也基本正常,肺部音未完全消失为有效;临床症状未缓解,舌苔、脉象、指纹及血象均无明显改善,肺部音未消失为有效。
2.2 治疗结果
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2例,显效43例,有效1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8.7%。单纯西药组60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6%。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7d39例,占总数65%,7d以上13例,占总数21%,2周以上者10例,占总数14%。单纯西药组:5~7d24例,占总数40%,7d以上8例,占总数13%,2周以上者28例,占总数47%。
哮喘为老年常见病,西医常规治疗多为解除气管痉挛,祛痰平喘,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抗感染等,笔者自拟麻杏蝉苈汤:麻黄直宣肺气,全身水津通调而气流自通。肺与大肠相表里,哮喘病发作,多因肺气壅滞而致腑气不通,腑气不通,浊气上逆,又加重肺气壅滞故伍大黄以能通腑气,腑气通则肺气下降。实践证明,老年哮喘不论寒热,凡属实证,麻黄则为必用之药,药量必需足以制邪。本病发作期常痰涎壅盛,其缓解期多有积、痰、热内伏之邪,故加葶苈子、莱菔子、杏仁,平喘润肠。明代《李时珍》于葶苈子泻法祛痰就极为推崇,其云“肺水气贲郁满急,非此不能除”,而莱菔子云:“下气定喘,治痰消食”,《本草纲目》之功世医皆知,尤其本症缓解期,以之助消化,进饮食,祛伏痰之功最宏。蝉蜕即可疏风泻热,宣肺之外风,又可平肝解瘙主内风,现代药理研究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过敏作用,对哮喘可谓肺肝内外同治之良药。石膏、瓜蒌清泄肺热,化痰利气,且石膏辛甘大寒能制约麻黄辛温之性,佐钩藤平肝熄风解痉。总之本方之剂,以驱邪为目的,以治实为主,基本符合老年哮喘的主要病机,用于临床疗效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