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康,吴小候,唐 伟,陈 刚,何云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400016)
输尿管镜下取石术是90年代以来腔内泌尿外科领域中最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发展至今已成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严重损伤的病例明显增多,输尿管断裂和撕脱是输尿管镜下取石术最为严重的损伤,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作者收集2005~2009年发生在重庆地区13所医院的输尿管镜下取石术并发输尿管断裂和撕脱病例21例,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均为输尿管结石。男12例,女9例,年龄23~78岁,平均41.5岁;结石横径为0.5~1.2 cm,平均0.8 cm;上段结石13例,中段结石2例,下段结石6例;左侧11例,右侧10例;伴有糖尿病1例,伴有下腹部泌尿系统外科手术史1例,均无患侧泌尿系统手术史,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侧肾功能良好。
1.2 典型病例 例1,女,40岁,输尿管上段结石约 0.6 cm×0.5 cm大小。输尿管断裂处距肾门4 cm,退镜时发现输尿管镜上嵌套20 cm长的远段输尿管,全部撕脱。立即改开放性手术,行自体肾移植,并做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该患者肾动脉有3支,自体移植难度虽大,但术后肾功能得以保存。
例2,男,65岁,左输尿管上段结石,约1 cm大小。输尿管全层撕脱长约20 cm,上端距肾门约4 cm,下端位于膀胱开口处,为退镜至体外时发现输尿管镜体上抱死的输尿管组织,立即改开放性手术,将离体的输尿管原位吻合,再用大网膜进行包埋,术后3个月拔除支架管,患者无不适。术后3年,行肾彩超检查,肾功能基本正常。
例3,男,42岁,右输尿管上段结石,1 cm大小。结石嵌顿,息肉形成,气压弹道碎石后退出镜体,发现长段输尿管撕脱,开放手术发现输尿管于结石处断裂,上段残留段长约6 cm,行输尿管皮肤造瘘,Ⅱ期充分肠道准备后,行回肠代输尿管,回肠输尿管近端与残留输尿管端端吻合,远端与膀胱行抗反流吻合。内置双J管。肾功能得以保存。
例4,男,54岁,右输尿管上段结石,约0.8 cm大小。退镜至膀胱时发现下段输尿管内翻入膀胱内,长约10 cm,立即开放手术。术中发现输尿管下段断裂,下端仅开口的1/4周与膀胱相连,内翻入膀胱,几乎是下段撕脱,将近远段输尿管端端吻合,下端缝合修补,但未用大网膜包裹。3个月后静脉肾盂造影(IVU)发现患肾不显影,下段输尿管不通畅,不能置入支架管,再次行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1年后肾功能丧失,肾脏萎缩。
病例5,男,37岁,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 cm 大小。术中进镜至上段时发现输尿管紧握输尿管镜,退镜时发现完全退出困难,及时停止退镜,改持续硬膜外麻醉为全麻,同时改为开放性手术。术中发现,输尿管从肾盂输尿管连结部(UPJ)处断裂,远段仍与膀胱相连,直视下缓慢退出输尿管镜体后,将输尿管与残余肾盂进行吻合,并用大网膜包裹,术后肾脏得以保存,恢复功能。
例6,男,43岁,中上交界段偏上结石,1.0 cm×0.7 cm 大小。输尿管扭曲,结石嵌顿处输尿管水肿,碎石过程中出血,视野不清,退镜时结石以下撕脱,镜体上输尿管组织长10 cm,改开放性手术,游离下移肾脏,行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术后漏尿,感染,效果不好,3个月后行肾切除。
例7,女,58岁,右输尿管上段结石,0.7 cm 大小。患者伴有糖尿病。镜检时发现输尿管腔较细小,勉强入镜至中段,继续进镜过程中突然感到轻松,退镜时图像移动,加深麻醉仍不能退镜,保持输尿管镜在体内,立即改开放性手术,术中发现输尿管壁菲薄,从膀胱输尿管开口处断裂,与输尿管镜抱死。术中直视下退出输尿管镜,见输尿管血供良好,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恢复良好。
断裂方式:上段断裂 3例,中下段断裂7例,全段撕脱(撕脱段输尿管长度大于等于20 cm)6例,下段撕脱5例。补救措施:所有病例均术中转开放性手术补救。上段断裂均采用了输尿管端端吻合术;中下段断裂的7例患者中6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下段撕脱的5例患者均采用了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1例患者1年后肾萎缩,失去功能;6例输尿管全段撕脱者中采用回肠代输尿管1例,自体肾移植2例,肾切除2例,离体的输尿管原位吻合,再用大网膜进行包埋1例;保留肾脏的患者中,2例肾功能未得到恢复。
文献报道发生输尿管断裂和撕脱的比例均较低,蒋雷鸣等[1]报道的804例输尿管镜术病例中无输尿管断裂和撕脱。张青汉等[2]报道的304例中有19例其他输尿管镜术并发症,但无1例断裂和撕脱。李春等[3]报道293例中发生1例输尿管断裂。李逊等[4]曾对1995~2001年广州地区12所医院输尿管镜手术发生较严重并发症进行了总结,总共28例患中仅4例断裂,2例撕脱,均行开放性手术,包括输尿管吻合、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肾游离下移膀胱瓣吻合术、输尿管缺损段支架大网膜包埋,其余均是发生输尿管黏膜剥脱,大部分剥脱2~3 cm,仅给予输尿管内置管3~6个月处理,少数(3例)较长黏膜剥脱行开放性手术。但是本组在调查的13所医院近5年里发生了21例断裂和撕脱,这是一个较高的发生率,而且多数发生在三级甲等医院。王阳等[5]最近报道6年内也发生了5例输尿管断裂和撕脱,其中虽然包括1例院外转入的患者,其发生率也不低。本组中1所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发生了4例。这说明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发生这一并发症并不少见,需要引起泌尿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但多数(本组16例)是在初期100例以内发生的,也提示输尿管镜技术对操作医生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
术中输尿管嵌顿致退镜困难是导致输尿管严重损伤的重要原因。蒋雷鸣等[1]建议,在进镜过程中如遇到退镜困难,镜体有抱紧感时,应及时停止进镜,并试图缓慢退镜,如退镜困难,则先在充分麻醉和镇静下插入导管引流肾内液体降低肾内压,注入少量水性润滑剂和1%利多卡因,在导管引导下缓慢退镜。作者经验是,在遇到退镜困难时,保持视野清晰,持续用力牵拉,力度为以不拉断输尿管,可观察到视野中的输尿管壁非常缓慢的相对移动为度,持续时间可长达30~60 min,同时加深麻醉或改硬膜外麻醉为全麻。作者采用此法成功退出输尿管嵌顿镜体20余例。
输尿管吻合或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后,采用大网膜包裹输尿管能减少粘连和输尿管狭窄,促进输尿管愈合,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组多数采用了这种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例将全段撕脱的输尿管原位吻合,用大网膜包裹,术后肾脏得以保全,而另1例下段几乎撕脱(仅剩余输尿管膀胱开口1/4周连接)者,未用大网膜包裹,结果修补段输尿管未存活,再次行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也未能保存肾脏功能。推测其原因可能与大网膜丰富的血供分不开,此法的可行性和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补救手术方式:下段撕脱主要采用了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但若下段撕脱长度大于10 cm,该术式效果差。本组2例下段撕脱长10 cm的病例,均未保住肾功能。其中1例术中Ⅰ期游离下移肾脏并行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术后出现漏尿,感染,效果不好,3个月后只好行肾切除术。其原因可能与膀胱瓣过长,其血供不好以及术中有张力吻合等有关。李逊等[4]建议输尿管黏膜或全层撕脱大于7 cm时,可以考虑作肠管代输尿管或自体肾移植的方法。下段断裂者多采用了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这与断裂后远段输尿管位于较深的盆腔,要行输尿管端端吻合难度更大有关,若远段输尿管较长,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是解剖复原的最好选择。上段断裂的4例均采用了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术式用于输尿管上段断裂的补救没有争议。对于输尿管全段撕脱者,若要采用自体肾移植,最好Ⅰ期手术进行,以免粘连影响移植肾的合格切取。本组采用了Ⅰ期自体肾移植手术,2例均保全了肾及其功能。
本组5例全段撕脱者均为男性,下段断裂者均为进境时发生,上段断裂和各种撕脱者均发生在退镜时。分析原因,对于全段撕脱者,多数是在退出时发现镜体上的撕脱输尿管组织,男性尿道较长,发现时已经将下端撕脱,而对于女性患者可以提前发现并及时终止退镜,防止了由断裂转为撕脱。输尿管下段较上段细小,而输尿管镜前小后大,因此,中下段容易与镜体嵌顿或称抱死,进镜时易导致下段断裂,而退镜时易致上段断裂。
在输尿管镜遍地开花的今天,作者在这里要大声呼吁,尊敬的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医生们,请高度重视输尿管镜技术的严重并发症,别因一粒小石头,让患者丢了宝贵的肾脏!
[1]蒋雷鸣,杨燕伟,蔡学明,等.硬输尿管镜术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8):843.
[2]张青汉,董能本,叶绪龙,等.输尿管镜致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8):540.
[3]李春,邱建忠,郑洁,等.输尿管镜致输尿管损伤16例原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5):537.
[4]李逊,曾国华,陈文忠,等.输尿管镜术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处理体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6):431.
[5]王阳,岑松,钟江,等.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严重损伤的治疗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2009,26(4):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