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蔬菜价格6、7月将继续下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大白菜、土豆、青椒等24个蔬菜品种平均价格比4月份下降14.12%;价格出现明显回落。预计后两个月价格将继续呈下降走势。
监测数据显示,随着批发市场蔬菜价格持续回落,零售市场价格也逐步回落。5月份,36个大中城市大白菜、土豆等15个主要蔬菜品种平均零售价格比上月下降10.14%,价格止涨回落。
蔬菜价格是季节性变化较强的农产品价格。从近十年价格监测情况看,蔬菜价格普遍存在二、三季度环比价格下降的特点。从近三年情况看,6月份主要蔬菜品种零售价格与5月份比都是下降的;近两年,7月份蔬菜价格与6月份比也都是下降的。目前,种菜与种粮相比,收益仍较高,今年以来菜价上涨比较明显,农民种菜积极性也相应增加。后期,随着夏季蔬菜生产、供应旺季的到来,各地蔬菜供应无论从产量还是品种上都将持续增加,特别是露地菜将大量上市。综合分析,预计今后两个月蔬菜价格总体上将继续呈现季节性下降走势。
(来源:中国证券报)
游资撤退绿豆价格跳水囤货商户全赔钱了
4月份开始,市场上绿豆的价格就出现了连续增长,目前绿豆的价格已经相当于年初价格的4~5倍,除绿豆外,包括黄豆、黑豆、玉米在内的粗粮价格都有所上升。然而近期却大幅回落。
针对这一现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作出了解释。“宣传起作用了,价格真的是‘啪’的就下来了,囤货的商户全赔钱了。”杂粮批发商付老板昨日在采访中显得有点郁闷,原因是“疯狂的绿豆”价格突然回落,而且一下就跌去近三成。昨日的市场数据显示,进入6月,绿豆价格已降至14元/kg,较5月份19元/kg的最高价格跌去了不少,而且市场普遍预计后市“上涨动力减弱”。杂粮价格也开始止涨趋稳,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人们可能会吃上比原来预计稍微便宜一点的粽子。
“国家一宣传,根本没人买了,原来一天卖20袋,现在一天也就卖5袋,全都在观望啊!”付老板表示,有关部门调研绿豆涨价的消息铺天盖地出来之后,原本预期中的5月绿豆销售旺季并没有到来,绿豆销量一直上不去,那些按往年正常销量进货的商户绿豆全砸手里了。
“大的囤货商肯定是没事儿的。”付老板表示。据一些业内人士估计,就算在目前价位出手,真正的炒家还是不会亏本的,因为去年9月份新绿豆上市、批发价格飙升之前,才6元/kg左右,即使入手时间比较晚,到10月下旬价格也仅为 8.4 元/kg。
据了解,早在去年夏天,由于绿豆主产区东三省和内蒙古出现干旱,当时预计绿豆产量会下降,很多炒家将炒作的目光投向绿豆,因此在去年9月新收绿豆陆续上市时,价格不降反升,而绿豆炒家们普遍就是在去年底出手的,平均价格在 10~12元/kg, 更有 6~8元/kg拿到货的,利润空间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批发价格会陡然从20元/kg左右降至14元/kg的原因。
“价格突然下降,显然是迫于调控压力,游资在疯狂退出。”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只不过这么一来,就变成了商户承担风险、替炒家买单。
实际上,在5月中旬左右,绿豆价格就曾有跳水的迹象,当时一些批发商降价几毛钱,并对外声称是 “主动促销”。没多久,几个部委的官方调查声音就出来了,紧接着就是绿豆大幅跳水。
目前,有关绿豆价格下降的原因,除了气温回升不如往年、价位偏高导致风险过大、销售状况不如预期之外,进口绿豆的冲击也比较严重。据介绍,目前越南、缅甸等地的进口绿豆价格基本维持在12元/kg左右,远比国内绿豆便宜。不过市场人士表示,“进口绿豆一向都比国产绿豆便宜,原因是进口绿豆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都不如东北绿豆,而且一直以来日本等市场也只进口中国绿豆。”
一些市场人士估计,由于目前绿豆行情得到抑制,调控已经起到作用,预计后期仍会维持弱势局面。同时,其他杂粮价格也已止涨并趋于平稳。
(来源:北京晨报)
发改委称游资炒作农产品将处5倍罚款
今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5月22日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产品价格上涨除了天气原因外,也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不给投机和炒作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昨日对本报记者透露,近期发改委将会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对于游资炒作农产品、囤积哄抬物价进行专项检查,专项检查具体工作将由发改委价格检查司进行操作。该专项检查何时展开,周望军表示,相关部门做好统一部署后,将对外公布专项检查的具体时间。
昨日,有媒体援引周望军的说法称,“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
对于如何鉴定游资炒作农产品,周望军表示 “这需要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由银监会等部门监测资金流向”。
周望军透露,一旦确认游资炒作农产品,发改委将根据相关价格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没收全部炒作农产品所得,并处以最高5倍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个人或机构投资相关产品,但是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做好价格监测,观察到价格异动,如果有关部门认定个人或机构是炒作囤积,就可以进行查处,这方面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按照我国《价格法》规定,对于违反《价格法》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行为,罚款可高达100万元。
(来源:新京报)
超市特价菜揽客屡试不爽把菜市场推向去留关口
大蒜疯涨、绿豆飙价、老崇菜搬迁、农超对接……在菜价的涨落之间,菜市场越发难以实现“质优价廉”,而老百姓的“买菜经”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去超市赶集。
“去超市买菜,一顿饭可省下一半的开销,还不用担心菜价随时猛涨。”家住小关社区的杜女士,在最近绿豆、大蒜、土豆等菜价疯涨之际学会了省钱招数,舍近求远去大超市买特价菜。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记者的证实。昨日早上8:20,离物美惠新店开门还有10 min,门口已聚集了数十位顾客。而在1 km内的小关菜市场,整个上午菜市场内消费者寥寥无几。
超市的基地直供特价菜是消费者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在物美惠新店,西红柿卖1.58元、特价五花肉仅售3.9元、红富士苹果卖3.99元;而在小关菜市场,西红柿为2元,五花肉为9.9元,苹果为5元。“最近周边又开了一家大型超市,客流又分出去不少。”一位经营米面粮油的摊主告诉记者。
超市生鲜产品价格低廉主要得益于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开始实施的农超对接项目。通过农超对接,超市可直接到田间地头采购,而以往从农户到超市一般需4个以上环节。中间商环节减少使得产品的采购成本至少降低了30%。
相比超市大规模基地直采方式,传统的菜市场商户仍沿袭以往的进货模式。小关菜市场摊主余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去东昌利华批发市场进货,日运费为20元,摊位费约1 100元,每天毛利只有100多元。“比如尖椒进价1.5元,零售价2元加上蔬菜损耗,每斤尖椒就挣2毛钱。”
据了解,像余先生一样从周边中小型批发市场进货的商户还有很多。而东昌利华批发市场一工作人员称,大多数商品的进货渠道分为三种:新发地等大型批发市场、山东直接采购和其他渠道。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认为,短期内传统的农贸市场这一业态不会被超市取代,农贸市场发展目前受到了超市的挤压,但其生鲜产品的丰富度是超市无法比拟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可在经营模式上求变以应对困境。
据了解,大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已开始谋变。几天前,新发地首家直营菜店落户德外大街东社区塔院胡同,因平价的蔬菜和靠近社区的购物便利获得了居民的欢迎。新发地相关负责人称,预计今年便民菜店将开设100家,3年左右达到1 000家形成规模效应,把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建到百姓家门口。
而刚刚在上周迁至新址的崇文门菜市场也开始了“类超市化”运作,30%的直采(直接从新发地进货)比例使生鲜商品的平均价格下降了三成,也促进了市场内其他柜台在保证一定利润空间下的良性竞争。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沈阳蔬菜今后出售时得有“身份证”
沈阳日前下发《关于实施蔬菜产品准出制度意见的通知》,这也是沈阳继2008年对蔬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后,又在辽宁省第一个出台实施蔬菜产品准出制度。
根据新规,蔬菜生产者必须建立蔬菜生产档案。蔬菜的产地证明、质量合格证明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格式和编码,并加盖生产单位公章和检测专用章。
沈阳市农委介绍,今年沈阳市将打造蔬菜质量安全工程。“准入和准出制度是民心工程,它将为沈阳740万人的‘菜篮子’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来源:新华网)
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医学专家驳斥张悟本
卫生部昨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内知名中西医专家,针对近来流行且争议较大的中医养生理论予以回应,专家对社会上流行的养生理论进行了驳斥。
最近,养生明星张悟本的走红程度堪比娱乐明星,他的书上市6个月销量突破300万册,他的挂号费高达2 000元,被称为京城最贵的中医。在他的养生理论中,每天500 g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
专家在会上列举了大量数字和临床试验结果,驳斥了此类明显违背常识的伪养生理论。针对张悟本提倡绿豆汤能治十几种疾病,中国营养学会的理事长明确指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甚至有专家说,吃绿豆吃杂粮是好的,但是到底能不能治病,或者按他说的吃这么大的量到底对人体好不好,这个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张悟本曾否认盐摄入量太多将导致高血压的说法。对此,几位专家提到,这是全世界公认的,而且经过了大量的数据研究、试验而得出的世界公认的结果,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定要降低盐的摄入量,也就是说他是完全颠覆了已有的建立在完善科学试验基础上的一些基础养生理论。还有比如牛奶和酸奶,张悟本提出是不能喝的,因为粘稠会引起血液变稠,引起血管堵塞,专家明确指出这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而对于张悟本声称补钙可以降低高血压,并给出很大剂量的做法,专家也指出,这个是没有科学道理,而且是有害的,因为如果过量的话,会影响肾功能甚至引起肾衰竭。
专家同时对“患病不用服药”的论调予以坚决驳斥,称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合理用药都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老百姓不能一味拒绝使用药物,以免失去有利的治疗时机,从而对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来源:新华网)
韩日客商看中朝书村“宝地”投资二千万建有机蔬菜基地
近日,我们来到衢江区湖南镇朝书村,只见绿油油的高山蔬菜一丘连着一丘,地里的茄子等已经开花;而一旁的空旷山地上,数十人正在忙着架电线、铺水管,这是该村今年发展的高山有机蔬菜基地。
村党支部书记吴云峰相告,这个有机蔬菜基地一期面积40 hm2,是由衢州客商周源泉会同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等4位客商,投资2 000万元共同建设的。5月初,合作事项谈妥后,4位客商就预付了定金,以每667 m2每年60元的价格,租赁村里低丘缓坡开发整理出来的40 hm2闲置土地。目前政策处理已基本结束,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预计7月底8月初可投入生产。
朝书村是市级高山蔬菜特色示范村。通过两年的发展,全村今年种植规模已达到了 46.7 hm2(不包括 40 hm2新建基地),主栽品种为茄子、辣椒、西红柿和生姜等常规蔬菜。空气无污染,灌溉山泉水,朝书村农耕生产的原生态高山蔬菜逐渐被市场看好,去年还打开了深圳市场,种植效益逐年提高,667 m2纯收入超过4 000元,全村230户农户有60%以上年种菜收入超过1万元。产业有基础,种植有技术,环境无污染,周源泉等4位客商正是看中了朝书村发展高山蔬菜的这些优势,才到此建基地创新业。
有机蔬菜出口价是同类菜的5倍以上,种植效益相当诱人,如果农户管理技术过关的话,每667 m2纯收入可达6 000元。朝书村准备以基地为示范,2年内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新发展133 hm2有机蔬菜。该基地全部实行原生态种植,自配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除搭建6.67 hm2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外,其余用作菜苗繁育,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统一提供村民种植,统一管理技术,统一订单价回收。
(来源:衢州日报)
菜价上涨菜农却难获益
尽管目前的菜价已经有所回落,但消费者依然诟病于当前的高昂菜价,然而菜价虽然高涨,但菜农并没有感觉自己从中受益。
“蔬菜从地里出来,经过流通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里,一般至少要上涨120%~150%。”太原市小店区新土地农业科技开发园经理原月明告诉记者,“今年菜价是很高,可是菜农的利润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今年蔬菜“出地价”比去年同期平均有30%~50%的上涨,但是成本上涨却几乎抵消了这部分上涨。抛去成本,菜农的利润并没有多少。
黄瓜去年 1 kg“出地价”为 0.8~1.0元,而目前为1元。但是原月明算过一笔账后,发现自己与菜贩相比收入还是很少。667 m2黄瓜按2元/kg的价格计算,667 m2产量 7 500 kg, 能卖 15 000元。一年667 m2地肥料需要500~600元,租地要4 500元/年,按照三个月的生长周期来计算,这两项加起来近1 300元成本。另外,种子需要80元,吊绳、铁丝100元,水费100元,再加雇工费7 500元,黄瓜要想获得理想收益还是很有难度。
肥料、农药以及大棚塑料薄膜等农资的价格不断拉升,更加重了菜农的种植成本。蔬菜大棚用的塑料膜,今年比去年贵了600元,再比如用来御寒的小草席,每个2 m长,去年1块多1个,今年涨到了3块多,大草席涨得更多。现在蔬菜大棚都很少用化肥了,农家肥也涨价不少,去年每1 t牛粪是80元,今年涨到了240元。其他的种子、钢丝、水、电、人工都涨了,算下来,每个大棚的成本增加了近1 000块。
据了解,每1 kg露地蔬菜的生产成本价格在0.6元左右,设施菜的生产成本在1元,如低于这个价格,菜农则连生产成本都难以收回。
原月明说,现在人工费在涨,农药肥料价格在涨,蔬菜成本整体在涨,“几分钱、一两毛钱吃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长期趋势来看,菜价整体会稳步上涨。
而另一方面,蔬菜从菜地最终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要经过菜农、菜贩、批发市场、零售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想控制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层层剥皮,蔬菜“出地价”也被压得很低。种植成本却并没有降低,最终造成菜价上涨菜农却难获益的情况。
菜卖多少钱并不是由菜农说了算,如果供大于求,价格就会被压得很低,因为摘下的菜得赶紧卖出去。菜农没有定价权,就很难保证利润,在菜价波动较大的时候,就很容易赔钱。
“菜价不论涨还是跌,菜农受益有限,倒是菜贩的利润比较保障。”原月明发出了“种菜不如贩菜”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