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区保护地蔬菜蜗牛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0-04-03 16:25:31朱富春
长江蔬菜 2010年5期
关键词:陵区生石灰保护地

朱富春

召陵区保护地蔬菜蜗牛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朱富春

蜗牛,属软体动物、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蜗牛发生种类很多,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以灰巴蜗牛、同型蜗牛为主要优势种。近年来,我区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蔬菜保护地面积逐渐扩大,为蜗牛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光、温、湿环境和充足食源,造成蜗牛对各种蔬菜的为害逐年加重,已逐渐从次要害虫成为为害本地区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害虫,其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直接影响我区保护地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多年观察、试验、查阅有关资料,基本摸清了保护地蔬菜蜗牛发生规律、为害特点,提出了保护地蔬菜蜗牛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保护地蔬菜蜗牛的大面积严重为害。

1 为害特征

召陵区保护地蔬菜蜗牛主要以灰巴蜗牛、同型蜗牛混合发生,蜗牛用其特殊的舐刮式口器来刮锉植物的幼嫩组织,常造成植物组织失绿干裂或舐成小孔,将叶柄咬断以及取食叶片或叶柄、茎秆,同时分泌黏液污染幼苗,阻碍幼苗的生长,造成受害植株部分叶片为网状、缺刻或者孔洞,果实残缺不全,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保护地蔬菜如果苗期被害,常造成叶片、茎苗破损、僵苗,成苗率下降,重者将幼苗全部吃光,造成缺苗断垄;后期为害造成花叶天窗状,取食时造成的伤口及分泌物、排泄物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情况下,还可诱发软腐病、镰刀菌枯萎病等病害,造成叶片、幼苗腐烂坏死,给保护地蔬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 生活习性

蜗牛年繁殖1代,从孵化到死亡经过2年,以成长的蜗牛及幼龄蜗牛在土壤中或秸秆下越冬,3月中旬开始活动,但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由于气温较高,越冬时间较短,一般在土温达7~8℃时开始活动,常群栖为害,蜗牛怕阳光,怕干燥,在阴雨天可整天活动,晴天在傍晚开始活动,到第2天上午8:00~9:00停止活动。蜗牛雌雄同体,一般为异体受精,少数也可单体繁殖,卵生。其交配后1年产卵2次,在4~5月进行第1次产卵,9~10月进行第2次产卵,每个成虫可产卵300~500粒,多将卵产在松软的土壤中或植物秸秆下。

3 发生特点

3.1 寄主多、食性杂

据观察,蜗牛喜欢取食保护地内的萝卜、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以及豆科、茄科和葫芦科等绝大多数蔬菜的苗和果实(葱、蒜、金针菜、芦笋等百合科的蔬菜受害很轻或几乎不受害)。

3.2 发生期早、为害时间长

保护地蔬菜常年3月上旬棚内平均温度达12℃以上时,蜗牛开始活动,并为害蔬菜,比露地蔬菜地早发生35~40天。6月中下旬棚内温度高于35℃时,便钻入土壤或草丛中越夏,此时蜗牛壳口有白膜封闭;9月中下旬随着温度降低,棚内较潮湿时,蜗牛开始进入暴食期;12月中下旬棚内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开始越冬,比露地蜗牛越冬推迟25~30天。

3.3 生活隐蔽、适应能力强,药剂防治困难

蜗牛越夏和越冬时躲在土缝里,春、秋季为害时,白天多潜伏在土中、植株底部的菜叶背面或白菜、莴苣、甘蓝等叶片之间。遇到不良环境,如干燥、异味刺激等能迅速将腹足收缩于壳内,并分泌粘液形成蜡状膜将口封住,以保护自己度过不良环境,因此药剂防治蜗牛比较困难。

3.4 局域性明显,发生量大

一般地势低洼,多年种植的老蔬菜保护地,靠近排水沟、底部无固定塑料围裙的蔬菜大棚,同一大棚内靠近围裙两侧等地段发生数量多、为害重。在适宜的发生期内,大(阔)叶蔬菜(如大白菜、甘蓝、茄子等)保护地因下部荫蔽潮湿,有利于大量发生繁殖,为害较重。

3.5 种群数量多,边吃边排泄,暴发成灾

蜗牛雌雄同体,既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繁殖,任何一个个体均能产卵,1个成贝一次可产卵50~60粒,一生可产卵300~2 000粒,而且产卵集中,成堆产卵于一处,幼贝孵化时也比较整齐。因此,蜗牛常集中在植株上取食,具有暴食性和边吃边排泄的习性。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①定期清除保护地四周的杂草,消灭蜗牛栖息地,雨后及时疏通排水沟,以防保护地积水。

②大棚四周下部要固定好塑料围裙,棚内进、出水沟平时要堵塞,以防棚外蜗牛爬入棚内。

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蜗牛发生繁殖的场所。

④利用蔬菜换茬,进行中耕灭卵,尤其是棚内四周,中耕松土后结合适期闷棚,一方面使大量的蜗牛卵暴晒于土表,让其自行死亡,另一方面耕翻作业也可杀死部分蜗牛,减少棚内蜗牛密度。

⑤对蜗牛发生特别严重,有条件(有水源)的保护地,可采取水、旱轮作,防治效果更好。

4.2 物理防治

①人工捕捉 蜗牛爬行较为缓慢,清晨日出前或阴雨天,蜗牛活动为害时,在地面或植株上进行人工捕捉,但用工量较大。

②撒石灰 及时在植株周围撒一层生石灰,但不要撒在蔬菜叶片上,以免影响光合作用。蜗牛晚间出来取食时碰到生石灰就会失水死亡,或把生石灰撒在进出口处、垄间、沟边,形成封锁带,667 m2用生石灰5~7 kg。注意:在地面潮湿时防治效果较差。

③诱杀 傍晚前后在保护地上设置草堆或菜叶堆,夜间蜗牛会集中躲于其下,次日清晨日出前揭开菜叶、杂草,将诱集的蜗牛集中杀死。

4.3 化学防治

在蜗牛盛发期,用10%蜗牛敌(多聚乙醛)颗粒剂1.5 g/m2,于傍晚时均匀撒施在畦面上,或用6%甲萘威·乙醛四聚颗粒剂 (蜗克星)0.75~1 kg/667 m2,拌细土15~20 kg,撒施在田间或植株下部地面。也可选用80.3%克蜗净可湿性粉剂170倍液或10%食盐水进行喷雾防治,或选用6%除蜗灵2号,每667 m2用500~750 g均匀撒施防治。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喷雾在炒香的糠、豆饼粉上,配成有效成分3%~5%的毒饵,施于田间进行诱杀。对蜗牛重发田块,隔10~15天,进行第2次防治,可有效地控制蜗牛的为害。

朱富春,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滦河路农委植保植检站,462300,电话:0395-3328971,13069567146

2009-12-14

猜你喜欢
陵区生石灰保护地
召陵区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38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绿色中国(2018年11期)2018-11-06 07:16:30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西夏陵区帝陵陵主新探
西夏学(2017年1期)2017-10-24 05:32:12
召陵区
消毒巧用生石灰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使用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