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升云 熊艺
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
司升云 熊艺
麻条子虫,麻麻点点,斜纹夜蛾,斜纹相连。
分布既广,迁飞也远,食性又杂,为害更贪。
注: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叫麻条子虫,是一种世界迁飞性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害,近年来呈暴发趋势。
旱田水田,百科齐全,蔬菜药材,粮棉油烟。
十字芦笋,葱韭姜蒜,茄瓜豆菠,薄荷芋莲,
大豆玉米,甘薯烟棉,酸浆首乌,参芪油甜。
注:寄主作物特别广泛,达100科近400种。可为害旱田与水田作物,包括蔬菜、药材、粮、棉、油菜及烟草,主要有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蓝、花菜、芥蓝、白菜、萝卜等,及茄科、葫芦科、豆科以及菠菜、芦笋、薄荷等,水生蔬菜如芋头、莲藕等,大田作物如大豆、玉米、甘薯、棉花、烟草、油菜、甜菜等,药材如人参、西洋参、黄芪、何首乌、酸浆等。
中型飞蛾,前翅暗褐,翅具白纹,丰字平斜。
卵若米粒,层层叠叠,外被黄绒,下附茎叶,
幼虫横卧,状似火车,青黄灰褐,多变体色,
黄线三条,黑斑四列,一八腹节,最易识别。
蛹赭红色,臀棘短截,棘刺分叉,强而弯曲。
注:斜纹夜蛾成虫前翅有斜“丰”字形白色横纹。幼虫共6龄,背线、亚背线、气门下线均为灰黄色及橙色,从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内侧各有1对三角形黑色斑,其中以第1、第8腹节的最明显。
低龄幼虫,聚集发生,先吃卵壳,再食叶梗,
点片为害,症状鲜明,大龄幼虫,分散进攻,
日间入土,夜出逞凶,粪便污染,缺株断垄。
注:斜纹夜蛾卵块较大,孵化后幼虫数量较多,全部聚集在已孵卵块周围为害取食,造成田间点片受害症状明显。
华南越冬,华中不明,珠长淮黄,代数不同,
华中华东,虫情最重,高温干旱,夏秋高峰。
蛾具趋性,昼伏夜行,卵生叶背,边际效应,
幼虫聚集,症状鲜明,六龄老熟,土室化蛹。
综合防治,绿色防控,兼防为主,技术集成。
6.1 农业防治
卵聚虫显,采摘叶片。草生残藏,清洁田园。
6.2 物理防治
光化趋性,加以利用。糖醋酒液,频振一灯。
大小中棚,虫网防虫。菜叶毒饵,诱杀高龄。
注:利用成虫的趋化性,以糖∶醋∶白酒∶水=3∶4∶1∶2,对好后加总量1%~2%的90%敌百虫晶体农药,放置盆中于田间离地1 m的支架上,每667 m2放3个,进行成虫诱杀。利用设施覆盖防虫网,在作物生长期间可以做到不施药或只施一次药。将残留菜叶剁碎,拌上1%的90%敌百虫晶体溶液,以潮湿为宜,撒施于蔬菜地面,诱杀地面高龄幼虫,保护出苗率。
6.3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综合利用。性引诱剂,仿雌捕雄。蜘蛛捕食,蜂营寄生,白僵绿僵,病毒线虫。
注:性诱剂应用于面积较大的生产区域,按要求布置于田间边缘,放置高度为高出作物20 cm,诱芯密度或使用时期根据不同产品性能确定。于卵孵化高峰期进行用药,5天左右视虫情可以进行第2次用药。200亿PIB/g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水分散剂5 000倍液,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800倍液。1千万PIB/g苜蓿·2 000 IU/μL苏云菌悬浮剂600~800倍液。
6.4 化学防治
夏秋高温,两蛾并存,主防甜菜,兼治斜纹,
若需单防,规律遵循,低龄挑治,农药轮混,
甲维除尽,安打普尊,昆调制剂,菊酯威磷。
注:7,8,9月夏秋高温季节,大多数蔬菜上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混合发生,一般以防治甜菜夜蛾为主,对斜纹夜蛾进行兼治。如果需要单独防治,宜在低龄幼虫期进行挑治,注意农药的轮用与混用。由于斜纹夜蛾抗性较低,可以选用一些常规性农药种类,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可选择农药有:5%氯虫苯甲酰胺(普尊)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1%甲维盐乳油1 000~1 500倍液、5%氟虫脲乳油800~1 200倍液、5%氟啶脲乳油800~1 200倍液、5%氟铃脲乳油800~1 2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600~1 200倍液、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 500~3 000倍液、5%虱螨脲乳油(美除)1 500~2 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安打)2 000~ 4 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除尽)1 000~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10%甲氰菊酯微乳剂1 000倍液、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
(本文配有图片,详见彩色插页)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09]19号
司升云,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
熊艺,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