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海霞
书边杂谈
■ 丁海霞
从图书馆里借来何士信的《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馀》,信手翻开,就发现了宋谦父的《蓦山溪》一词,细品之,意趣无穷。其下阕曰——“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唤。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这位湖山居士自言“未老心先懒”。既已厌倦浮名,休问尘世俗务,便在青山中砌小屋几间,于林海中辟幽径一条,与清溪为友,以修竹为伴。然独居山林,岂无孤感?即使友人造访,饭酌自便,只是云深水阔,路遥途远,孤径隐蔽,一年中能得几次欢聚?唯有寂寞之余,漫卷诗书,化悲为喜,喜而诵曲,曲蕴旷达,令人情醉神怡,心愁释然。而从史海风骚间拉出几个像宋先生一样的爱书惜书的文人,顿觉亲切,和谐,颇有遇古之知己之感。
翻阅陆游《剑南诗稿》,知其居有一汗牛充栋之“书巢”,乃其五十八岁时在“湖山胜处放翁家”所建,并曾作《书巢记》自嘲。文章略言其不顾老病,整日与书为伴,“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正如其《读书》诗曰“客来不怕笑书痴”。其父陆宰乃当时藏书名家。宋高宗设立秘阁,广征天下遗书,曾令绍兴府交上陆宰的藏书名录,计一万三千余卷。放翁继承如此多的藏书,加之自己后来的收集,想必藏书更富,而读书更饱,著书更勤。陆游爱书如痴如醉,如诗所言“爱书即欲死,人笑作书癫”。其《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曰:“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诗人读书至“二鼓”时分,偶感韶华即逝,宝刃空老,唯青灯黄卷,仍似少时。寒气凛冽,睡意渐浓,一杯山药热腾腾,情趣尽在诗语中。放翁先生读书至老不废,八十四岁时仍自谦为学识不足的“驽马”。《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诗曰:“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其“暮年于书更多味”,将读书进行到底,成就了在诗词、散文、史学、训诂诸方面的伟业。
我曾深悟于《读书》诗中那句“寂寞衡门书满屋”:门外冷落,门内热烈;冷落的是人情世故,热烈的是书山典籍。陆先生少时英气冲天,指点江山,书生论剑,总想铁马金戈,就踏平那祁连雪山。后来关河梦断,没有了匹马戍凉州的惊奇和浪漫,只好闲居山阴湖林畔,整日与书为伍。这与张可久曲《人月圆·山中书事》营造的乃是同一境界——“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先生极言兴亡盛衰如幻梦,早已参破尘世情。往昔里典雅的孔林,锦绣的吴宫,繁华的楚庙,仅剩寒鸦点点,凄凉西风。唯归隐山野居茅舍,览书饮酒品春茶方得幽静闲适、淡泊清爽之境。
近日偶翻《续古文观止》至郑日奎《醉书斋记》,集爱书、惜书、嗜书、醉书于一文,尽言藏书之趣,著书之乐,较之放翁有过之而无不及。郑先生“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在堂屋设书斋,可谓敬书;在坐卧处置书,堪称喜书。而“明窗素壁,泊如也”,阳光入室,风通堂庑,书可沐日光之浴,可感清风之抚。不易泛潮而滋生蠹虫,不易患火而湮灭丹青,可谓爱书。接着向下看,“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早晨一起床,没戴帽子便去抹掉书桌上的灰尘,翻书批读;婢子“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正是惜书。更妙的是“及就食,仍挟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食物变质而不知,非味觉太差,实乃嗜书至极也!更有甚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此其谓醉书乎!
关于郑日奎,我只读过他的一篇《游钓台记》,其文意于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其文色于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容于沉着之中有浪漫之息,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一泻千里,造境写境,浑然天成。故非博闻强记者无以至斯境,非饱读万卷者无以达此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余自诩知识分子,必负起罗家伦先生所谓的“知识的责任”(Intillectual Responsibility)。自幼狂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山水历史间跋涉。即使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文化苦旅,也可使我悟得历史定位,以获得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文化沧桑感。而这种人文沧桑感须建立在历练人生,通晓经史基础之上,是深沉历史文化底蕴与人生阅历积淀重熔升华的产物。对于文化者来说,废墟是历史,残垣是江山。今世的荒漠断垒曾燃起过豪杰逐鹿中原时的烽火狼烟。并由此引发的冷峻历史的厚重感与肃穆自然的庄严感,令时间老人发抖和震撼。
正是历史沧桑感点化了漂泊的人生,而历史沧桑感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人生风雨的沐浴中,历史沧桑感才能更加深刻与厚重;也只有在人文的沉思中,生命沧桑感才能上升为哲学。流世肤浅,红尘虚泛。无聊于酒肉朋友的假意伪情,倦怠于功利场上的一团和气,空虚于市井闲人的山吹海侃。于是乎辗转千挫,驻足深思,还是摒弃浮躁,静下心来,与书为伴。当年徐燕谋赠钱锺书先生佳句曰:“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这便是对痴书者最典型最完美的诠释吧!
昨夜故友来访,送其归去时,残月出门,夜深人静。归室难眠,便安坐灯下,饮一口泡过了的苦茗,随手一撩窗帘,但见夜色深沉,灯若繁星。此时眼前一亮,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一句话浮了上来:“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精当至极也!是以卧读诗书,渐吟渐记,遂至梦乡。夜半风起,帘动惊寐,而书在吾怀,籍在吾背。视其时,凌晨三时许也,正所谓——“倦意渐浓夜渐深,三更有梦书当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