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祝:建设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先行

2010-04-03 13:11程杰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伟业农民信息化

本刊记者 程杰

个人档案

杨宝祝

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998年被列入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9年荣获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2001年获第七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先进个人一等奖,2004年荣获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2006年获得北京市评标专家资格,2007年荣获“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与管理带头人”称号,2008年获得“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个人一等奖”,并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年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个人奖,获得工信部高级项目经理证书等。

犹如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带入工业社会一样,信息革命也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

就在享受信息带来福利的同时,由于获取信息不均造成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也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对于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中国来说,如何依靠信息化手段缩小城乡差距?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定位?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的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信息化产业领军人物,杨宝祝一直致力于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事业。在他看来,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农村信息化能够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通过农业和农村信息网,可以快速传递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的农业布局,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可以为农民提供微观市场指导,是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的桥梁,帮助农民正确决策。信息化还可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杨宝祝说。

“一直以来,国家都是通过项目推动,示范区带动等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把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863计划重点课题,至今已经进行了连续20多年的支持。” 杨宝祝介绍。

据了解,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的显著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信息服务、远程教育、资源、环境和灾害等方面的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专家决策系统以及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等。

“科技部实施的‘电脑农业’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此项成果于2003年12月在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上还获得了‘世界信息峰会大奖’。”杨宝祝对记者说。

2005年,“农村信息化”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备受瞩目。从2005年起,国家将信息化建设范围从农业信息化拓展到了农村信息化。杨宝祝认为:“这样的拓展,使得信息化服务的范围更为广泛,同时,这样的拓展也是信息化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

实践证明,农业和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建立基层电子政务系统,能够轻松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科学管理,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又能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实现“乡风文明”。

回顾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10年,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杨宝祝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起步晚、发展快、不平衡。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受到地域、经济、观念等的制约,发展相对落后。但是经过了10年的探索,农村信息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一些省份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已与某些发达国家无异,但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就相对落后。”他说。

封闭式智能数字可视温室内的植物可在室外的橱窗和显示器上观看。

杨宝祝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加快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日益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农业和农村经营,并使之逐步成为政府引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系统。

成果转化的桥梁

为了使科研成果真正能够投入市场,2001年6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得伟业”),杨宝祝出任公司总经理。

派得伟业以“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依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依靠企业自身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以全面提供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己任,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带产品、以服务促销售”的经营理念,其经营业绩和行业品牌不断提升,并逐步成长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龙头企业。

“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农业农村需求提供服务,进行了一系列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的开发和实践,从产前、产中、产后整个农业产业链角度出发,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杨宝祝说,“由于我国农村地域跨度大,农业农村的差异化非常明显,所以公司一般开发的都是系列化产品,力求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派得伟业结合多年的信息技术研发和基层实践经验,推出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农业生产信息化、基层电子政务、涉农企业信息化、现代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农村远程教育、水利信息化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

杨宝祝介绍说,派得伟业的研发工作主要基于四个方面来开展。首先为农业生产信息化提供一系列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对高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为基层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实现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为目标,满足基层政府实际工作对信息化的要求,通过基层电子政务的使用、推广、普及,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为涉农企业提供信息化解 决方案;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实施方案,全面规划、逐步实施,逐步提升涉农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对科技、市场、管理、人才等信息的需求。

第四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搭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以海量的科技和市场数据源为基础,采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搭建一条方便、快捷、智能、双向的信息高速通道和交易平台,满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信息需求。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客观地说,中国农村、农民大多还处于比较传统的阶段,大多数农民受思想观念和知识素质的限制,完全接受农村信息化、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确实很难。但农民基本上都能从农业农村信息化中受益。这主要是‘中间层’的带动,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通过这些‘中间层’获得管理、技术和市场信息,他们受益,也带动农民受益。”杨宝祝表示,派得伟业将“中间层”群体作为公司产品的重要针对对象。

走过10年发展历程,派得伟业已经成为农村信息化领域内的领军企业。在被问及派得伟业是如何保持团队持续的创新力时,杨宝祝笑着说:“在这方面我们的秘笈就是‘把握人才’。作为一个高科技创新企业,人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建立了一套‘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完善机制,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来发挥其自我价值。”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

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农村信息化能否不再由政府一肩挑,走出一条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经营之路?成为业界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祝。

对此,杨宝祝表示:“政府支持是基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这不仅是因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农村信息化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农村的延伸,为农村信息化打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工业化初期,政府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发展工业,当时人们只注重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到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国民经济要想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启动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工业要为农业的生活和生态功能埋单,因为农业和工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循环体,农业在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空间,这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信息化建设是有条件的,是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法律保障的条件下开展的。”杨宝祝分析道。

然而,在政府大力支持并进行宏观引导的大背景下,企业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市场化力量能担当共同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任?在杨宝祝看来,首先需要企业认清肩负的责任,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一种能够发挥政府自上而下主导作用和企业自下而上的主体推进作用,从而最终实现政府、企业、农村三方共赢的运营模式。

杨宝祝说:“派得伟业也在尝试不同的产业化模式,在做原始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同时,对商业营销模式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

对于派得伟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杨宝祝坚信前景无限广阔。“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资源、品牌和服务,这些我们都具备了,发展壮大只是时间问题。下一步,我们在做技术研发的同时,将深度结合市场和农户需求,从大量的项目和市场调研中提炼共性需求,实现产品的批量化和规模化生产,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搭建一座桥梁。”

猜你喜欢
伟业农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建党伟业(油画)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拯救流浪地球 力挺“三农”伟业
中华伟业半于诗
成就伟业的
——商机数据库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