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定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是元代诗人李开先在《宝剑记》诗文中的名句。图片上的这位老人眼含泪水,强忍悲痛的表情,把这古代名句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图)。这位老人名叫郭永和,他身居辉县市太行山区扶贫济困14年,用自己的劳动收入创办了“向阳幸福院”。他先后收养过20多名孤寡老人,周围村的20多名编外“院民”也常年享受到领零花钱、领大米、领面粉和治病的待遇。2007年3月20日,笔者慕名前去采访,在他的房间里面对面座谈,当谈到因创业艰辛,他患上了脑血栓、冠心病等多种疾病,老伴也因患严重心脑血管病住进医院时,老人心里压不住的痛苦顿时迸发,笔者立即摁下了挂在胸前相机的快门,拍下了这感人瞬间。这张照片成为笔者报道的“郭永和的‘向阳幸福院”图片专题的主打照片,因图片冲击力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并在第十六届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拍摄这张照片时,笔者没有通过眼睛对住相机取景框取景,而是在老人完全不知情时摁下快门,既没有影响他的现场情绪,还拍出了他生动的面部表情和内心世界,这就是盲拍。盲拍是当今许多摄影记者常用的一种抓拍手法,也是摄影记者与被拍摄对象面对面的“偷拍”。盲拍不需要把相机放在眼睛前取景,在记者娴熟掌握相机功能和镜头特性的基础上,靠经验、用“心灵”,在被拍摄对象完全没有意识到你在拍照片时,拍出被拍摄对象最生动、最感人的典型瞬间。
盲拍,在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为实用。摄影器材先进了,新闻采访用的照相机已经全部换成了数码,盲拍不成功也不会浪费胶卷。照相机的感光度(ISO)放在400上,室内不用闪光灯基本就能满足盲拍的需要。照相机已全部实现了曝光自动化、对焦自动化,加之16mm~35mm超广角定角或变焦镜头的普及,其镜头视角涵盖范围之广,短焦距景深范围之大,盲拍成功率更高,笔者拍的郭永和这张照片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剪裁,一次成功的。我们在盲拍时,可以把相机挂在胸前,也可以放在胳膊上,还可以手提着相机,甚至高举相机,手指可随时摁动快门。后期处理就更方便了,电脑Photoshop软件的问世,可使盲拍照片更完美。盲拍完成后,可以在Photoshop里用剪裁工具裁掉不需要的空间,使照片主题更加突出。同时,以画面的垂直线或者平行线为基准,在剪裁时给予画面适当的旋轉。如果因广角过大,造成被拍摄对象变形,可以在Photoshop里用矩形选框工具圈住照片后,在编辑菜单里点“变换”,再点“扭曲”,就可以矫正变形的图片。还可以在Photoshop里点开滤镜菜单,再点开“扭曲”,然后在弹出的新窗口里,利用“垂直透视”、“水平透视”、“比例”三个项目的调整,达到一张接近真实现场的照片的效果。盲拍时,相机尽可能处在平行位置,这样拍出的照片构图不至于歪扭,后期剪裁幅度小,可避免大幅度剪裁造成的照片像素损失。总之,只要多拍、多练,盲拍拍出的照片不需剪裁、矫正,一次成功的几率很高。有的照片就是出现点歪扭,也会产生新的视觉冲击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闻照片的生命是真实,最引人关注的新闻照片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中人的情感典型瞬间的表露。在突发性新闻发生时,摄影记者只要不怕危险、不怕辛苦,就可以拿起相机在新闻现场穿梭,这时忙碌的人们在新闻事件中并不关注相机快门的摁动,摄影记者可以集中精力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在日常生活报道中,新闻照片要以“情”取胜,但要拍出人间真情的照片很不容易。当摄影记者与被采访对象面对面时,相机是最影响人们情绪的物品。一张生动的新闻照片,是现实生活真实的再现;一张富有冲击力的的新闻照片,是事物发展的典型瞬间。靠人诱导、干预,甚至凭自己的想象去组织、摆布,这样的新闻照片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当今读者最唾弃的。新闻照片要以情动人,盲拍就是很好的一种拍摄手段。在新闻摄影发展迅速的今天,摄影记者要通过盲拍,用人们流露出喜怒哀乐的真实表情,用最能感染人的人间真情的新闻照片,逐步取代那些矫揉造作、指手画脚的照片,使新闻照片走出“唯美”的误区,使新闻照片更有冲击力,使报纸更有可读性。
在多年的摄影采访中,笔者用得最多的镜头有两支,一支是70mm~200mm的中长焦镜头,一支就是16mm~35mm的超广角变焦镜头。长镜头适于在距离被拍摄对象很远的地方,当被拍摄对象没有发现时抓拍。广角镜头则用于贴近被拍摄对象,在其没有意识到拍摄时进行抓拍。广角镜头使用最多,特别是拍人物活动时尽可能盲拍。2008年7月3日,《河南日报》第五版刊登的“孤老太和她的村医儿子”图片专题,就是笔者去社旗县采访时全用盲拍手段拍摄的。该县党柳庄村孤老太李香芝已86岁了,她在村医党周先家中生活了8年,她说:“要没有这个好村医,俺早就不在人世了!”笔者在他们家中采访,边聊边盲拍,拍出了孤老太无忧无虑的好生活,拍出了村医党周先一家精心照顾孤老太的真情。2007年4月17日,笔者去林州采访,来到桑镇西岗村青年李建勇创办的“洒满爱心的‘阳光书屋”,笔者和他边聊边盲拍。临走时,他拉住笔者的手说:“王记者,这个‘阳光书屋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你能拍几张照片在报纸上宣传一下吗?”当笔者回答说“已经拍过了”时,他顿感吃惊。不久,这组照片就在《河南日报》上见报了。
(作者为河南日报摄影记者)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