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昊
摘要:近年来,以“网友曝”打头的新闻在传统媒体上逐渐多了起来,有的媒体不经调查就把网帖曝光的信息当做新闻原封不动地予以刊播,从而催生出一系列虚假新闻,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针对“网友曝”这一方兴未艾的网络传播现象,传统媒体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谨慎对待: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网友曝”内容严加甄别;坚持新闻公正性原则,对“网友曝”内容平衡报道;坚持正面报道原则,对“网友曝”内容加强正面引导,从而起到沟通民情民意、团结鼓劲、正面宣传的传播效果,提升传统媒体的亲和力与公信力。
关键词:网友曝 新闻真实性 正面引导
近年来,以“网友曝”打头的新闻在传统媒体上逐渐多了起来,刊发这些新闻的,既有地方都市报,也有严肃的地方党报,有媒体甚至还开设了刊载“网友曝新闻”的专版,专门从网上寻找这样的新闻线索,不经调查就把网帖曝光的信息当做新闻原封不动地搬到新闻版上。这种“网友曝”式报道,不仅成为一种文风,甚至大有成为舆论监督新文体的趋势。
不可否认,“网友曝”作为公民传播信息、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成为“自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观点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和“网友曝”,纪检监察部门获取了大量线索,为反腐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南京周久耕天价烟事件、江西新余公款考察团事件,都是先由网友在网上爆料,进而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引起舆论关注,纪检监察部门最终介入调查处理的。
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友曝”由于其主体不确定、动机千差万别,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失真风险,在《新闻记者》杂志评选的2008年十大假新闻中,源自“网友曝”的就占了四篇之多。其中的《孙中山是韩国人》(《新快报》2008年7月31日)由于造成国际影响,还引来韩国驻华大使的正式辟谣,而它的来源仅仅是7月28日天涯社区一名叫“huhuhu8hu”的网友所发的胡编乱造的帖子。①可以说,“网友曝”已经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一大温床,对此,传统媒体必须持有高度的警惕,决不能为抢新闻而失去判断力。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网友曝”内容严加甄别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本质的一种属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是整个新闻大厦的基石。新闻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向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那么,新闻媒体如何才能做到向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呢?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无产阶级进行报刊宣传,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②。这明白无误地说明,新闻媒体向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的方式就是:立足于事实,实事求是地客观报道每一件真实发生的事件。而“网友曝”充其量只是为记者提供了可供采访的新闻线索,它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存在,还需记者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如果对“网友曝”不加甄别,直接当做新闻刊播,媒体显然就失去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职责,极易造成“客里空”假新闻。
以四川某报2009年3月28日的一条社会新闻为例,这则新闻的标题相当吸引眼球:《女孩拒给老人让座遭男乘客钞票抽脸》。说近日青岛某辆公交车上,一个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年轻女孩不给70多岁的残疾老人让座,被旁边一愤怒中年男子用100元的钞票抽脸,边抽边骂,周围乘客则一致叫好。报道称这件事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议,并摆出“挺抽派”和“反抽派”的观点。
新闻刊出后,因其激烈的冲突性、“抽”的刺激性,立即成为不少都市媒体和网站狂转的焦点。然而时隔不久,事件发生地青岛的媒体在调查中发现,本地根本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新闻”来自某论坛一则网帖,网帖所述之事的原型发生在2005年江苏某市,网友恶作剧“移植”到了青岛。四川某报的记者当新闻抄到了版面上,于是就成了大新闻。该报随后已就此表示歉意,不过辩称“栏目不是新闻性的,只不过从网上摘抄内容进行评论”——这种解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媒体都必须对自己刊载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必须当好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从各媒体转载这条新闻的标题看,他们不是对该新闻的真实性没有怀疑,所以他们用的标题大多是《网友曝女孩拒让座遭男乘客钞票抽脸》,这个“网友曝”是一个可进可退的绝妙前缀。加上这个前缀,似乎自己可不对真假负责任了——真的当然好,假的就可以把责任全部推到网络和网友身上,把自己扮成网络传闻的无辜受害者。然而,从本质上讲,这其实是一种很要不得的做法,转载同样要承担核实责任,这不仅是国际新闻界的实践惯例,是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共识,更是主管机关的明文规定。那些转载了虚假新闻却不认错的媒体,无非是一种狡辩和抵赖。而它造成的后果则很严重,因为与“网友曝”相比,传统媒体在公信力方面显然大得多,一旦报道失实,起到的负面效果也会随之倍增。
坚持新闻公正性原则,对“网友曝”内容平衡报道
与真实性一样,客观公正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媒体在报道中不能以偏概全,应当做到平衡报道,让当事双方都有话语权,有说话的空间。而当前一些冠以“网友曝”的新闻,往往都是来自一方当事人的陈述,缺乏第二方、第三方的声音,一些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不仅对某些人的讲话断章取义,而且还对其进行无限的联想发挥,强化读者的负面印象,从而形成一种可怕的社会情绪和具有煽动性的社会舆论,甚至进行媒体审判。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以2009年上半年热炒的周森锋打伞事件为例。本来周森锋以29岁的年纪担任湖北宜城市市长的确是一件新闻,但一些媒体不去报道周森锋工作的实绩,不去分析他的成功对于80后年轻人成长的正面激励意义,却将重点放在了对他家庭背景的猜测上。在河南媒体最终赴周森锋老家调查清楚他的确是出自普通农民家庭之后,又有媒体以“网友曝”的形式将他下乡打伞的照片予以刊载,并引用网友的话质疑他“年纪轻轻便让人代为打伞”,进而把温家宝总理下乡调研自己打伞的照片拿来予以对比,这样一来,周森锋在很多人的心中俨然成了一个官僚形象,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好在《新京报》等媒体随后赴湖北进行了实地采访,了解到周森锋的提拔任用完全符合程序,他身上有着从基层做起的干部的扎实和务实精神,“被同事称为‘工作狂,经常加班到半夜”。③那张打伞照也只是在很随意的状态下照的,他平时下乡并不要求别人来打伞。这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公众对于周森锋的认识,然而对周森锋来说,这种来自舆论的压力并不是轻易能够消除的。
由此可见,对于“网友曝”新闻的片面性引用,不仅对缺乏话语权的一方不公平,而且还会造成社会分化,导致人们产生隔阂,负面效应不容小视。因此,媒体在处理“网友曝”新闻时,一定要做到平衡性报道,使新闻客观、全面、公正。
坚持正面报道原则,对“网友曝”内容加强正面引导
“网友曝”虽然存在随意性强、真实性差等弊端,但它是来自草根的监督与平民的发声,这个本质决定了不能因为一件或几件略有偏差的报道就将所有的“网友曝”一棍子打死。只要有网络存在,只要网络还能继续保持公众平台的特性,“网友曝”就不会绝迹。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针对互联网上舆情多发、自发、多变的特点,传统媒体应当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针对潜在的热点及时设置适当的议题,对网民的议论妥善进行引导,并且根据事态的发展不断对议题进行更新和修正,以达到团结鼓劲正面宣传的传播效果。
在这方面河南日报《焦点网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焦点网谈》是河南日报和大河网之间开展报网互动的一个版面,首开报网互动、手机短信互动先河,精彩发言将择优在每周二、四的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见报。多年来,《焦点网谈》在网友发帖中寻找新闻话题,选择其中群众关注、社会意义显著的内容予以报道,从而起到影响社会舆论、促进问题解决的效果。
以郑汴马拉松的设立为例,最初就源于2006年8月6日大河网大河论坛出现的网友“2月大哥”曝出的一个帖子,关于“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赛”的倡议,《焦点网谈》编辑组看到这个帖子后非常重视,在8月10日《焦点网谈》版推出“网友曝”内容——“网民倡议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并配发评论,经过多轮宣传,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最终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复,这也成为当年中国媒体引导网友设置社会议题的一个很著名的案例。
总之,正如现实世界存在种种真伪美丑的现象一样,虚拟网络上的“网友曝”同样具有包罗万象的复杂性特征。传统媒体担负着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作用,对于“网友曝”的内容,应当谨慎对待,严加甄别,平衡报道,防止假新闻的产生;同时还应该利用好“网友曝”这一有效消息来源与舆论互动平台,加强对它的正面引导,以达到沟通民情民意、团结鼓劲正面宣传的传播效果,进而提升传统媒体的亲和力与公信力。
注释:
①贾亦凡、陈斌:《2008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09(1)。
②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③孔璞:《“周森锋是工作狂”》,《新京报》,2009年6月24日。
(作者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记者、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职硕士生)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