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杏,谭美云,熊爱兵,廖毅,何晓川,郭力(.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泸州市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泸州市 646000)
烧伤创面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和再上皮化等主要过程,受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调节[1]。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2~6],但目前的研究仅仅探讨了单独使用其中1种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而针对同一创面的不同修复期使用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案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笔者尝试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分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观察其临床疗效,以为临床合理使用2种细胞生长因子提供参考。
rhFGF由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rhEGF由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间收治的成年烧伤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1~56岁,平均39岁。入院时间:伤后0.5~7 h。致伤原因:火焰烧伤10例,热液烫伤7例,化学烧伤3例。烧伤部位:躯干或者四肢。烧伤创面深度依据临床通用的三度四分法标准诊断[7],均为深Ⅱ度烧伤创面,烧伤面积<20%的体表总面积。不伴有心、肝、肺、内分泌等其他基础疾病。随机选择同一患者4处深度相同、部位相应的创面进行自身对照,创面面积为12 cm×12 cm,4处创面分别标记为A、B、C、D;20例患者共80个创面,相应归为A、B、C、D组。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补液、镇痛、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入院后24 h内处理创面。A组:创面用1%的碘伏清洗并拭干,将rhFGF均匀喷湿在创面单层灭菌纱布上,以纱布湿透不流失为宜,常规包扎。隔日换药1次(重复上述操作),至创面愈合。B组:使用rhFGF,其余治疗相同。C组:先喷洒rh-FGF,10 d后改为喷洒rhEGF,其余治疗相同。D组:喷洒0.9%氯化钠,其余治疗相同。
(1)从治疗开始至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完全愈合的标准为创面完全上皮化[8]。
(2)创面愈合质量。所有创面愈合后1周检查外观是否平整、充血,用拇指和食指轻捏皮肤了解其弹性。以皮肤有一定弹性、创面平整、充血不明显为愈合质量好[9]。
(3)全身和局部皮肤反应。
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Tab 1 Comparison of the healing time of wounds in each group(±s)
表1 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Tab 1 Comparison of the healing time of wounds in each group(±s)
与D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ΔP<0.05vs.group D:*P<0.05;vs.group A:#P<0.05;vs.group B:ΔP<0.05
组别A组B组C组D组愈合时间/d 18.20±1.67*19.15±2.01*16.45±1.57*#Δ 23.65±2.41例数/n 20 20 20 20
创面愈合1周后,A、B、C组创面皮肤充血均不明显,有一定弹性和韧性。D组愈合后仍有充血,且弹性和韧性差。
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中毒症状,创面局部亦未见过敏和过度增生现象。A组有1例出现一过性刺痛,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目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多肽类生长因子参与创面的修复。常见的生长因子有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这些生长因子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趋化、合成分泌、增殖分化的作用,从而促进创面愈合[10]。邢帮荣等[11]动物实验发现,bFGF具有促使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活性增高、胶原纤维分泌增加、毛细血管增多、管腔扩张等加强修复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出现在修复的早、中期;而rhEGF在修复的早、中期虽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胶原分泌和创面的血管化,但其作用主要是在中、晚期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王配合等[12]临床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rhEGF和rhFGF均为生长因子,但二者的效应重点是有差别的,rhEGF主要对再上皮化作用显著,而rhFGF则主要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尝试对同一深Ⅱ度烧伤创面,先使用rhFGF,10 d后使用rhEGF观察其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发现:A、B、C的组愈合时间较D组短,C组的愈合时间较A、B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根据rhFGF和rhEGF各自的作用时期和效应重点,对同一深Ⅱ度烧伤创面分期使用rhFGF和rhGF能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加速创面愈合。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并未发现全身不适及中毒症状,创面局部亦无过敏和过度增生现象,仅A组有1例出现一过性刺痛,说明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1]Hunt TK,Hopf H,Hussain Z.Physiology of wound healing[J].Adv Skin Wound Care,2000,13(Suppl 2):6.
[2]谢举临,卞徼宁,利天增,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耳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3):298.
[3]王明利,柳大烈,袁 强,等.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8,14(6):397.
[4]徐建军,林 才,罗 旭,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及联合皮下注射生长激素对患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 559.
[5]梁鹏飞,黄晓元,陈北方,等.表皮生长因子对肿瘤坏死因子-α致HaCaT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4):284.
[6]李金玺,刘旭盛,唐 辉,等.部分创面外用抗菌药物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1):33.
[7]黎 鳌,扬宗城主编.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12.
[8]李学良,吕洪德,刘 忻,等.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7):2 123.
[9]廖 毅,郭 力,丁尔英,等.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17(4):301.
[10]Kwon YB,Kim HW,Roh DH,et al.Topical applic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ccelerates wound healing by myo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in rat[J].J Vet Sci,2006,7(2):105.
[11]邢帮荣,利天增,卞徽宁,等.表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的比较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3,12(1):340.
[12]王配合,齐顺贞,彭教志.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