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昌斌,杨忠波
(1.鸡西市水利勘测设计所,黑龙江鸡西158100;2.鸡西市水务局,黑龙江鸡西18100)
鸡西市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河流域中游,全市总面积2 208.5 km2。南部、西部与牡丹江毗邻,北部与七台河、双鸭山接壤,东部与俄罗斯隔河相望。在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区划中鸡西市区属东部森林石质低山丘陵防治区。
鸡西市区处于中低纬度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春季多风干旱,秋季多雨易涝的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3.9℃,无霜期达140 d,市区1956~2007年52 a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7.1 mm,其中近10 a降水量有所减少,平均为495.5 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1.5%,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6.0%,10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少雨,11~12月及次年1~2月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5.5%。
鸡西市区共辖梨树、恒山、麻山、滴道、城子河和鸡冠6个区10个乡镇,截止2007年年末,总人口88.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62万人,耕地面积55.6万hm2,国民经济总产值96.69亿元,鸡西是一个已经由过去的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生产型城市发展到拥有电力、选矿、建材、机械、冶金、化工、轻纺、食品加工等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城市。正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能源基地。
全市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总体上北部和南部地势较高,地形切割较大,主要为山区,南北山区海拔高程为300~670 m。中部穆棱河河谷地势低平开阔,亦称河谷冲积平原,西高东低,高程175~240 m;穆棱河河谷平原的两侧为构造盆地,海拔高程200~520 m,地形较为平坦。
鸡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2 230 km2,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水土流失侵蚀面积1 764.5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1.6%,水土流失侵蚀面积包括水力侵蚀和工程侵蚀。其中,水力侵蚀包括轻度侵蚀面积1 275.34 km2,占总面积的 72.28%,中度侵蚀面积447.64 km2,占总面积的25.37%,强度侵蚀面积41.55 km2,占总面积的2.35%,无极强度、剧烈侵蚀面积及工程侵蚀面积。详见表1。
表1 鸡西市区土壤侵蚀强度面积表
鸡西市过去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目前主要是人为因素,其表现在:
2.2.1 市区开发矿产资源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鸡西市区开发矿产资源造成地面塌陷下沉,煤矸石、尾矿及工业废渣占用现有土地,开矿破环附近的植被,矿区洗煤厂排放污水,这些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据资料统计鸡西市区工矿用地18 11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0%,而由于开矿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14 70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66%,
2.2.2 人口的增加,造成水土流失
据鸡西市去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建国初期市区人口12.7万人,到了2007年年末,总人口8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2万人。由于人口的激增,为了生存,很多人毁林开荒、陡坡开荒,用来增加耕地。由于坡耕地的超破耕种,没有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严重。
2.3.1 破坏土地资源,耕地退化,粮食产量降低
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表现为土壤养分贮量低,养分富集率低,养分富集层浅。耕作土壤垦前有机质含量8.97%,开垦30 a后,有机质含量降为3.2%,每年下降0.19%。速效氮、磷、钾平均每年分别下降 6.94PPM、0.12PPM、5.62PPM。坡耕地土壤发育在岩石风化的残积物上,水土流失常以剥离的方式使土体的表层搬运至沟谷凹地,使土层越来越瘠薄,甚至完全失去肥沃的表土层。黑土垦初A1层厚40~60 cm,现在减少到24~45 cm,开垦30 a的白浆土后表土层厚由原来的23.4 cm减少到1.6 cm。伴随开垦年限延长,水土流失的加重,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容重由垦初的0.8 ~0.9 g/cm3,增加到 1.0 ~1.1 g/cm3,土壤板结,总孔隙度减少,蓄渗水能力降低,旱时硬,涝时黏,作物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坡耕地土壤由于其地表倾斜度的存在,而使地表在降水后迅速出现沿斜坡而流动的地表径流,长期下去就形成了坡地土壤既不保水又不耐旱的特点;同时又带来和加重了低洼地的洪涝灾害。
2.3.2 破坏地面完整性,蚕食农田,降低土地利用率
水土流失从面蚀发展到沟蚀,对土地的破坏更为严重,使原来完整的的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大量耕地被侵蚀沟切割侵吞,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不利田间作业,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
2.3.3 淤积江河库塘,破坏交通,威胁乡村的安全
水土流失不仅使水环境恶化,对现有水利工程也构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造成泥沙下泄,淤积于库塘、河道,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寿命,威胁其安全,降低其调洪能力。
2.3.4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危机人们生产生活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功能严重减弱,旱、涝、风灾、冰雹和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变多,周期变短,给鸡西市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多年来,鸡西市人民在《鸡西市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百姓也因此得到了相当的实惠,群众积极性挺高。水土保持工作者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适合本地区黑土地治理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体系,特别是把黄土高原的淤地坝工程创造性地实践于鸡西市的沟谷治理中,并进行了微缩,对控制沟道水土流失效果极其显著。全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 373 hm2,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12 373 hm2,修地梗5.34万m。修水平梯田806 hm2,坡式梯田120 hm2,挖截留沟4.66万m,鱼鳞坑整地造林787 hm2,修建谷坊160座,跌水66处,改垄1 220 hm2。通过多年来的治理,全市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2.1 领导重视是搞好水土保持的关键
鸡西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提到的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高度,作为生态农业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鸡西市的水土保持得已由点到面迅速开展起来。
3.2.2 典型辐射是加快治理的好办法
鸡西市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重点抓了以小塘坝为依托的坝下种稻、水里养鱼、山上种树栽果、坝外养畜的“山区立体型小流域开发模式”和以开发小流域,走种草、养畜、肥田的立体中央型模式以及治理流域水土流失,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美化流域环境,促进旅游开发的城郊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等。并在相同类型区全面推广,大大加快了全市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3.2.3 高效益是水土流失治理开发的方向
鸡西市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历来注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措施,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突破口,让群众看得见典型,学得到技术,项目上得起,投资划得来,近期有利可图,长远有利可盼。
3.2.4 鸡西市区水土保持工作者认识到群众认可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得已实施的重要保证
因此鸡西市区水土保持工作者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紧密结合,注重宣传工作,并让群众从心里认识到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地生产力的保护作用,认识到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保护坡耕地的治本之策。
根据鸡西市区流域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吸收鸡西市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本着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植物措施并举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安排各项治理工程。
主要为坡耕地治理措施。在5°以上地块修筑梯田或地埂植物带,在3°以上地块修筑地埂植物带,在1.5°~3°的地块实行等高耕作,将原来的顺坡垄改为横坡垄;埂上栽种固埂灌木;坡面砌筑排水沟,防止坡水下泄冲出沟道。
半稳定沟、发展沟为了防止沟头前进,可在沟头部分筑沟头埂、沟头跌水;沟道中修筑谷坊;根据部分沟道特点,结合作业路建设,采用经济实用的有基过路涵,连通道路。
在远山,疏、残林地,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块进行以围栏、补植、管护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依靠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恢复原始植被,恢复天然林的积极的生态功能。
为保障施工安全及作业效率,对道路不太通畅的地方或原有道路凹凸不平处,进行道路修整,道边挖排水沟,栽植护路林,过水处筑涵连通道路。
宣传通过防护体系的建立,各项措施相互补充,工程养植物、植物保工程,逐步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立体防治结构,发挥群体防护作用,从而达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扩大水土保持工作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制造更好的氛围。
[1]鸡西市水务局.鸡西市矿区水土保持规划[R].鸡西:鸡西市水务局,1996.
[2]鸡西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东北黑土区黑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鸡西市项目区2009年实施方案[R].鸡西:鸡西市水利勘测设计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