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场镇环境与选址

2010-03-23 07:32季富政
重庆建筑 2010年1期
关键词:场镇风水大门

季富政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三峡场镇环境与选址

季富政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三峡场镇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自古以来,这种环境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比如自然生态方面,我们从某些外国摄影家上世纪初拍摄的长江三峡沿岸作品中发现,那时两岸山峦基本上是光秃秃的。所以晚清以来建筑用料越来越纤细。而这种状况又引起上游森林地区的乱砍滥伐,同时带来木筏漂流业的畸型发达。我们今天看到晚清公共建筑和一些大户人家的粗壮柱子用材,不少正是岷江、金沙江漂来的,这种势头直到20世纪末才被遏制。

三峡沿江生态失衡导致的恶果,著名的有秭归新滩镇场镇被泥石流淹没以及云阳鸡筏子滩泥石流几乎截断长江。而三峡地区每年大大小小泥石流不断,这就影响着场镇的选址及老场镇的安全。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至为谨慎。古人为此亦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当然经验的经典就是掺杂着风水和其他实际而又充满理想的生存必需。

1 古老的渔猎遗风

我们从大溪考古中发现,在探方的文化层中挖出很多鱼骨。这是5000年甚至更早人类在三峡中生活的真实写照。问题是这个地方还处在两水即长江与大溪河相交的三角地带上,考古家认为是三级台地。几千年来,这里的地质状态、生态系统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是宜于人类栖息与生存的地方。几千年不大变的地方在整个三峡沿江地区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即是说三峡居民居住选址是否都青睐和传承着5000年前古老的人类居住选址的遗风,答复是肯定的。但渔猎不是惟一原因,是很重要的条件,是一种潜意识生活方便的因素。

长江干流有很多支流,在两水相交之地,支流往往带来很多鱼类食饵,而两水相交时支流水的流量流速受到干流巨大冲力的节制,于是在相交的水面形成若干回旋,那些鱼饵于是处于相对集中并很丰富,这就给鱼类聚集同时引来渔猎之人的聚集提供了天然渔场。如果遇上洪水时期,支流成为大小船只尤其是小鱼船的良港。显然,两水相交的三角陆岸,不管它是坡地或台地,就成为人们常集中的地方。鱼与其他物品的交易,农副产品的交易等均可于此进行,这也许就是最早场镇的胚胎草市。1994年,笔者在大溪镇调研时就在大溪河边的渔船上买了几斤麻花鱼佐酒。直到今天,两水相交处仍是渔船出没之地。不独三峡,整个川江水系网,过去只要是上述水流交汇处,自然均会衍生出人与鱼的故事。若无人,水禽也会常常光顾这里,此也是生物共存的同质性。

若我们选择长江不是两水交汇的江岸来追寻渔猎古风,很难发现上述生态优美之处。不过这里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三峡古镇无论北岸南岸,大镇小市都几乎选址在两水交汇处而不在其他地方?于是我们从大溪文化的发现处找到了人群最愿意集中的地方,并从随葬的鱼骨中得到启示。其实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规律,并运用了很多道理去解释它。笔者甚至认为风水选址皆由此得到启迪,而不是风水在指导人们去如何选址。原因很简单,若干年后风水之说才兴起。接着它又被用来指导聚落及房屋的选址,其基本山水物象与大溪时代何其相似,尤其把水看成江边人生存最关键条件。

图1 云阳张飞庙

2 风水选址水惟上

风水选址说到底就是根据水陆两大部分来选址,任何风水之说离开水就不成其为风水。住在无水之地的人,风水说可以引水、造水、借水造景补景。但所有水景都必须在聚落或房屋住宅的前面,若前面是南方更好,东南或西南方也可。风水术的本事就是集中国南北优秀的传统聚落与住宅的选址的长处大成,然后把它综合优化成指导性的经验。其实,凡南北各地聚落与住宅的传统选址皆参考风水之说,不足是诸多限制不可能事事皆全。比如三峡长江是东西流向河段,传统场镇选址多在两水交汇之处。我们如何来评判它的方位与朝向?若按风水严格意义的格局讲,青龙、白虎的意象山峦却难找到,惟存在的是有违方位的祖山龙脉及朱雀之貌的水。但从人类生存的必需来说,这种古老的选址也就够了,它可以让那里的居民生活过得去,实际上是粮食和水源两大基本生存条件的保证。而青龙、白虎的左右环护是修饰性的对生存的完善和补充,即有它可能生活得更好,是处于次要地位。这个道理也很简单,青龙、白虎可以不要,人完全可以生存。然而龙脉祖山的陆地和前面的河流同是人须臾也不能离开的,不管二者是在什么方位出现均可。于是我们看到三峡自古以来,不论南岸北岸,凡城镇村落都不约而同地在两水交汇处,在长江干流和支流的交汇三角地上纷纷落地生根。那些宫观寺庙亦如此法选址,如云阳张飞庙、香溪水府庙、奉节白帝城、忠县石宝寨等等均无一例外地忠于此法。而稍为有条件的民居选址则更是如此。显然这里面从风水角度言,更多的是顾及龙脉的山和朱雀的水的关系,其他则只有所懈怠了。

图2 张飞庙大门斜开

在山和水的关系上,长江三峡场镇居民的特殊性在于多数靠“水”而生存,而不是靠务农种庄稼。所以视水惟上,视水为生命。这种神圣必然支撑着他们的理想和信仰。从重要性上讲水的依赖大于对陆地的依赖。那么,场镇也好,聚落寺庙、民居也好,它们的产生必然都与水的关系发生联想。这就产生了以水为背景的“水文化”——产生近水而居,和水亲密,以水泛说世象等等言行。其中选址临水而居最为关键。就整个场镇而言,则更要让人人都能感受水的存在,水与生命,水与钱财休戚相关。

过去人们生活依赖的职业非常脆弱,长江边靠水生存的场镇居民占多数,加之唯物主义思想尚闻所未闻,人的生死贫富全由命定等等宿命的封建思想局限,听天由命是一个方面;而企盼一些附会之说欲改变人生处境的被动挣扎也是一个方面。后者往往和科学的成份结合在一起评说,这就使得风水之类包含了不少主、客观因素。比如场镇选址在两水交汇的三角台地上,其因虽复杂,但便于设码头,是三角地辐射农村的端点,有稳定的地质条件等科学依据。正是这些科学性的客观存在,才使两水相交之地成为数千年来人们乐于居住之境,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时代局限又使得泥沙俱下,使得一些当时流行的思潮乘机和这些现象结合在一起以求解释这种现象成因,于是增加了场镇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普遍的选址情况(图3):

图3 两水相交夹角场镇选址概况

A:两水相交夹角朝上游者的北岸。此类选址优点是大型公共建筑依山而建,可得坐北朝南最佳朝向。得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之利,受洪水冲击没有南岸大,较安全。又是风水、儒学、民俗最能完满解释,无甚大缺陷的选址。

B:两水相交夹角朝下游者的北岸。虽然有很大比例县治和场镇是此况,但往往平行长江的上场口缺少了风水中朱雀之貌“金带缠腰”的两水相交状。此状给予了下场口,自然就损失了面迎长江上游风水之利的“进财”开口更大空间。其他同A。

C:两水相交夹角朝上游者的南岸。主要缺陷是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依山而建,要求基础牢靠,因而损失了坐北向南的朝向,同时洪水冲击比北岸大。其他风水、儒学、民俗的完满解释如“A”。

D:两水相交夹角朝下游者的南岸。这类选址如“B”类,但比“B”还差,如洪水冲击比北岸大,南迎东北及河谷冬夏之风。故此类码头宜在场镇中段开口,如奉节安平场等。

另外,还有在长江干流岸旁而无支流相交处,甚至连一点象征性交流形貌的水沟都没有的地方选址者,考察考证,尚还没有发现。

两水相交多数场镇主干街道靠长江干流。也有部分主干街道靠支流者,如石柱沿溪、西沱,万州金福、新田等。其因在两水交汇处地形险峭、河滩基础不好等。上述情况亦是形成线型街道垂直长江布局状,著名的是石柱西沱巴东楠木园,不同是地形是陡斜坡地。

3 心向蜀汉与心向重庆

云阳县城对岸的张飞庙,大门斜开向上游西方。不少专家和本地地理人士认为个中有风水原因。更多的人则认为风水原因绝然不存在,而是儒学原因,是大门向西方斜开的一个特例。原因很简单,张飞不是生意人,不希求风水中的水如同金银流向自己的怀中,以祈来世发财。全因张飞素来忠于刘备的仁义之举感动着后世,致使后人建庙时主观地把大门斜开,确也是当时影响民心的传统儒学因素作怪。成都在三峡的西方,也是上游之地,把庙门向西斜开是老百姓的意愿,说张飞死后心还向着蜀汉,惟有在大门朝向上的变动方才能表达张飞的仁忠之心。

但是,在三峡场镇宫观寺庙和民居中的大门斜开者则就普遍了。奇怪的是南北两岸没有一家大门是向下游向东方斜开的。向上游斜开门恐怕大多数确系风水原因了。这一点,我们在上述已作了论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北段的沿江建筑就没有四川段此般讲究,故对现在一般民居和寺庙大门向西斜开的原因上,有不少人还说有版图因素。此大概是“心向蜀汉”生发出来的一种猜测,认为心向蜀汉还有属四川管辖的意思。然而湖北段就没有心向荆楚或大门向着武汉方向开的实例了。相反倒还有个别实例,如香溪水府庙也斜对着长江上游。于是三峡民居与寺庙中,凡晚清以前的建筑,则纷纷不是整座建筑斜向着上游,就是在大门和轴线关系上偏离产生一个很小角度斜向着上游。即使不行,至少也是垂直于河面。如果是整个场镇街道,众所周知,无论南岸北岸,也仅有靠山一列大门面向河面,由于诸多功能因素不可能家家都斜开门。还有另一列临河岸街道民居大门全部背着河面向着山坡,如此,正是前述所言,一个场镇必须以街道向上游方开口,亦正是归纳代表所有居民意愿,那么,就用不着家家都斜开门了。同时“心向蜀汉”向着省城成都的区域归属感也在空间上有机地达成了。上述是“龙门阵”,是故事,但不难看出潜在的无可置换的选址因素是故事最根本出发点,也是为了这种选址的自圆其说。

重庆以下长江三峡段地区,居民的生存很多因素都与重庆有关。所有的江岸场镇可以说是去重庆的跳板或驿站。居民言必称“千猪百羊万担米”,这是清代传下来的对重庆每日消耗描绘的口头禅。故也有个“心向重庆”的选址问题。当然,重庆自古为“巴国”中心,其因形成,正是与水系有关。重庆水界三方,一为嘉陵江,二为长江以重庆为界的上游,三为长江以重庆为界的下游(指巫山县以上)。第三方的人以重庆为终端,故重庆是三峡地区的物质领袖,而“心向蜀汉”的成都是精神领袖。两相比较,三峡地区受重庆的影响远远大于成都,几千年来已成特征突出的区域文化体系。

图4 三峡沿江场镇开口形态及心态

责任编辑:余咏梅

Environmentand Location of Town Field in Three Gorges

自古以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至为谨慎。三峡地区的居民藉着特殊的山水地理环境格局,在选址上讲究风水和其他实际而又充满理想的生存必须,积累了一套完整的选址经验。

三峡场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选址;风水

Since ancient times, it is special cautious that people choose living environment. Residents of Three Gorges region with special landscape geographicalenvironment pattern has accumulated a complete set of experience in site selection, which pay attention to geomantic omen and other practicaland idealistic existent necessity in site selection.

town field in three gorges;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istic environment; location; geomantic omen

TU-098.1

A

1671-9107(2010)01-0008-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0.1.008

2009-12-18

猜你喜欢
场镇风水大门
轻叩诗歌大门
撤乡并镇后原场镇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忠县42个被撤并场镇为例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春天的大门
风水鱼
重庆传统场镇的整体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