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图书馆的区域共建共享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0-03-23 13:31李雪冰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河源517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7期
关键词:河源图书馆资源

●李雪冰(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广东 河源 517000)

1 河源地区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河源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人口340万,面积1.58万平方公里。1988年立市,下辖五县一区,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区常住人口30万。

河源地区有公共图书馆7家,图书馆建筑总面积9680平米,藏书总量有53.9万册,图书馆工作人员59人,电脑67台,年购书总经费26万元,办理借阅证的读者2000人。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只有2名;有本科学历者2名,图书馆专业毕业者仅1名。各馆购买图书每年都在500册以下,报纸十几种,期刊几十种。其中,一家县级图书馆不开展任何服务,常年不购一册图书、不订一份报纸和期刊,只是一个仅供参观的图书馆。

1.2 河源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河源地区唯一的一所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6万平米,藏书总量63万册,图书馆工作人员30人,电脑200台,办理借阅证的读者13000人,采取无障碍全开放服务。图书馆从业人员中有高级职称者2名,中级职称者10名;有研究生学历者5名。每年购买图书5万册以上,订阅期刊2300余种,报纸200余种。

2 区域共建共享中心图书馆建设的缘起

2.1 国内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启示

程焕文教授总结了岭南公共图书馆有5种发展模式:它们是广东省立中心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城”模式;广州市创立的政府主导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东莞图书馆创立的“集群图书馆”→“图书馆城”模式;佛山市禅城区创立的“联合图书馆模式”。[1]上海市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行政隶属关系、人事、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专业图书馆为分馆,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的“一卡通”共享模式。浙江嘉兴市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突破体制约束,各级图书馆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全市总分馆体系内文献资源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建立起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流动站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以企业、学校、部队等行业系统图书馆联合加盟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吉林省在图书馆建设中充分利用全省高等院校比较集中、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设施设备条件良好和专业人员层次较高的优势,探索出一条公共图书馆与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携手,建立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共享文献资源和服务的路子,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2]这些模式已成为21世纪中国图书馆发展的成功典范。

2.2 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高校的责任

高职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服务社会,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高职院校服务的区域而言,在科技、文化、智力、人才、精神、环境资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河源地区,无论从馆舍面积、信息资源、人才等都处于一个优势地位,作为区域信息共建共享中心的图书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义务。

2.3 区域自身特殊条件的制约

河源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共建共享,各自管理,拓展服务”的原则。各协助联合馆共享我馆的一切电子资源,我们共享各馆的地方文献信息,其数据全部储存在我馆的服务器上,由我馆进行维护。协助联合馆各自管理自己的资源,可以利用共享的电子资源为企业、社区、农家书屋服务。

3 区域共建共享中心图书馆建设的实践

3.1 公共文化服务的首善之区

2007年8月,河源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建造了一座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为了迎接高校的评估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验收,政府又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设备和文献信息资源。先后购买纸质图书25万册,订阅期刊2300余种,报纸200余种,数字资源数据库14个。专门建立了一个自助借还书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为读者服务。2007年12月河源市委、政府把“河源市公共图书馆”“河源市科技图书馆”的牌匾挂到了学院图书馆,使我院图书馆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校、公共、科技三馆合一的图书馆。

3.2 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

我院图书馆采用全开放式阅览,任何人不用办理借阅证就可以直接去藏、借、阅、检一体化的书库阅览,吸引了大学城4所学校几万名学生和数千名市民。公共图书馆牌子刚刚挂上时,并没有多少市民来图书馆借阅,一是学校离市中心远,二是市民并不知道学校图书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为此,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① 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员免费办理借阅证,以单位批量发放。② 在各媒体上做宣传,让市民通过新闻媒体认识了图书馆。③ 图书馆有一个能容纳600人左右的学术报告厅,设施先进,学校免费让市委、政府和一些单位召开会议使用。④学校出台鼓励政策,凡是到图书馆阅读的市民,图书馆免费提供午餐一份。⑤ 图书馆组织校内外专家,每月为市民免费举办1场知识讲座。这些鼓励措施的实施,使图书馆门庭若市,掀起了市民阅读高潮。

3.3 培育全民阅读,彰显公共图书馆平等之光

《公共图书馆宣言》称:“公共图书馆是地方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和信息。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服务。”本市的未成年人教育基地落户在我校图书馆。图书馆开设了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集图书、期刊、数字影像资料、智力玩具等一体化的阅读室,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指导儿童在游戏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让儿童从中感受高职教育的校园文化。

3.4 信息资源统一整合,科技信息服务不断创新

我国的共建共享资源分为三个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科技图书馆系统和高校信息资源保障系统。我馆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馆,也是省科技图书馆的共建共享馆,同时还是高校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共建共享成员馆。三个共建共享系统在我馆这里整合为一个共建共享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因为这个共建共享平台是建立在三大共建共享系统整合为一的基础上的,使河源地区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一下子跨越了几大步。在这个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对河源地区的文献信息资源状况进行了调研;其次,提出共建共享方案,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我们先后整合了河源市五县一区图书馆和市党校、科技图书馆的所有资源。

3.5 在高新开发区建立分馆,在实训基地企业设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阅览室

河源市岩前高新科技开发区有几千家国内外企业。广东手机生产基地、龙记集团、农夫山泉等投资上百亿、几十亿的大中型企业都集中于此。学院和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协商在开发区建立了一个学院图书馆分馆,分馆模式和多功能阅览室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开发区分馆由学院图书馆直接派学科馆员去管理。为此,在各企业的资助下,分馆建立了一个50台机位的电子阅览室,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纸本藏书6万册的藏、借、阅、检一体化的书库,电子资源共享超星数字图书馆本地镜像10万册、远程100万册;维普、万方等14个数据库以及省立中山图书馆和省科技图书馆的共享资源及远程文献传递服务。开发区分馆的建立,不但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更主要的是为学习型社会的企业职工提供了终身教育学习的平台。实训基地多功能阅览室全部向中小企业实训基地的职工、师生开放,学院图书馆每月为多功能阅览室配换图书、期刊一次,数字资源用分馆账号和密码。所有数据库的资源全部为多功能阅览室共享,实训基地的师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多功能阅览室借还图书,也可以在学院图书馆借还图书。这不但方便了我校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师生,更多的是在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免费信息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共享了企业的一些内部资料,为我校培养高技能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文献资源保障。

3.6 组织学生志愿者去农村进行科技文化服务,使农民共享信息成果

2008年,广东已建成3063家农家书屋,2009年又向25个市、县(区)发放52辆流动书香车,每辆车配备3000册图书和一些体育器材,被称为“流动农家书屋”。[3]但河源市很多村子比较偏远,“流动农家书屋”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我们就组织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深入农家书屋,提供电子资源。我院在对口帮扶的东源县船塘镇李田村设立了信息服务点,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共享信息成果。

3.7 网络技术将共建共享的资源传播到每个角落

我院的校园网可以使学生在校园里任何地方无障碍地检索图书馆的任何资源。图书馆还在学生生活区和校园放置了5台自动还书柜,学生不去图书馆也能归还图书。还开发了一体化检索平台,使学校的所有数字资源基于一个统一的平台检索,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目前,我馆有服务器15台,磁盘陈列30个,数字资源达到25个BT。

3.8 建设专业知识库,整合学院的特色馆藏资源

现已建成专业知识库包括特色专业知识库(模具、旅游、数控、客家文化)4个,参考咨询知识库(常规知识库、教师课件库、试题试卷库、学生论文库)4个,检索专家知识库1个。

3.9 成立河源市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为认真贯彻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科技强省的有关决定,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广东区域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广东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科技文献支撑保障作用,我校图书馆与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双方经友好协商,合作共建“河源市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主要通过我校图书馆为河源市政府、事业单位、科技机构、科技型企业和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与企业合作为河源市政府研发了“公仆信箱”系统;为科技局培训了200多名基层“科技直通车”信息员;协助公安局培训基层教导员和所长100名。在《河源日报》社设立信息服务点,利用图书馆的客家文化特色专题知识库为《古邑客家》电子期刊提供文献保障,并且为2010年11月的世界客家恳亲大会提供客家文化信息服务。为了给政府提供参考决策服务,给政府机关开通了图书馆的所有电子资源数据库。

4 区域共建共享中心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1)建议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图书馆协作领导小组,制定河源地区图书馆共建共享发展规划,以中心馆为基础,充分整合各区县、社区、农村、企业的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2)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图书馆事业,尤其是社区和农村更应支持私人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和股份制图书馆的兴建。

(3)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注意吸收高校毕业生充实图书馆的队伍。

(4)深化继续教育的机制,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培育读者队伍,特别是中小学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5)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和活动,使图书馆成为终身教育的基地、信息传播的中心、科学普及的阵地和休闲愉悦的场所。

(6) 积极开发各种资源,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对图书馆的投入,尤其是国家信息共享工程在河源的实施。广泛搜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料,开展特色馆藏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7)保持高校文献资源优势,使区域共建共享中心图书馆的地位不断强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1]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5-25.

[2]谌强.让图书馆成为大众阅读的乐园[N].光明日报,2010-01-10(4).

[3]蒲荔子.52辆流动书车开向山区[N].南方日报,2009-02-26(9).

猜你喜欢
河源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