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佳琦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种类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建设什么样的旅游产品体系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水平和前景。现阶段,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大好势头让我们更加重视审视和研究休闲旅游产品。加强对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对于提高休闲旅游产业的消费拉动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以及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正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从现在单一的观光型产品逐步转变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的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1.内涵
1899年美国学者凡勃伦提出,休闲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休闲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正在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因此,休闲旅游以 “休闲”为基本特征,休闲旅游产品也以情感需求、文化消费和娱乐体验为内涵,强调休闲和注重文化体验。
2.研究现状
现阶段,随着国内假日旅游浪潮的兴起和各方面问题的出现,各界对休闲旅游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但是针对城市居民假日休闲旅游需求而专门对环城市带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在环城市旅游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太湖旅游带、上海环城游憩带以及武汉旅游圈等地区,与环京津相关的旅游研究中,除对区域旅游合作领域进行了较多和较深入的研究以外,其他领域还存在很大空白。陈传康 (1996)提出城市周边旅游带的概念并作了开发实证研究。赵振斌 (1999)提出双休日休闲旅游应成为我国当前国内旅游的主要形式,并对双休日休闲旅游市场的特征,双休日休闲旅游产品的类型作了阐述。刘群红 (2000)认为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旅游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和支柱,休闲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认为休闲旅游的客源市场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趋向。韩百娟 (2002)分析了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特征和环城市带开发休闲旅游产品的条件,发现环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地带将是较长时期内城镇居民进行休闲度假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冉斌 (2004)提出通过发展休闲产业可以缓解旅游产品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吴克祥 (2004)等提出休闲旅游的需求正在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多层次的旅游休闲需求要求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应该构建以休闲活动为主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
1.优势条件
(1)时空优势。时空距离短是满足城镇居民对休闲旅游重复需求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据但新球在进行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客源市场调查中发现,城镇居民休闲度假以距离居住地50km以内较为适宜,交通时间以1.5小时左右较为合适。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是指河北以北京、天津市界为基点1小时左右车程的区域,正好处于这个时空距离范围内,因此也更容易使京津城镇居民做出出游的决定,并以其短途、短时、低价的特点满足京津城镇居民经常性、大众化休闲度假的需求,成为京津城镇居民周期性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2)资源优势。 《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河北的海洋、避暑、草原、温泉、冰雪、运动、皇家、狩猎8个旅游特色资源(英文字母开头均为 “S”,简称 “8S”资源)是河北面对京津的差异化资源。河北依托 “8S”资源,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打造独具河北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以实现与京津的错位发展。
(3)交通优势。河北以京津为核心放射出的高速公路、铁路和国省公路干线为轴,统筹兼顾行政区位、市场区位和资源分布,围绕 “8S”资源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带,并辐射周边,形成点、线、面。
2.存在问题
从总体来看,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环京津休闲旅游的蓬勃兴起推动着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日趋深入,不论是功能类型、规模档次还是表现手法,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就整个市场产品结构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以 “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大众休闲旅游产品阶段,产品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尚未形成系列配套的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从开发档次来看,产品整体质量不高。一方面,部分地区对产品的市场定位模糊,不注意错位发展,在产品类型和功能上与京津郊区景点雷同,受区位影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对旅游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尚未形成自身特色,精品景区较少,中低档产品比重偏高,旅游形象不鲜明、文化内涵不突出等问题依旧普遍存在。
从开发程度来看,新型产品较少。由于受思想理念落后、经济不发达、休闲旅游市场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诸如商务休闲、分时度假等新型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较少,未能形成完善的、多样化的休闲旅游产品库。
1.市场定位
在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过程中,河北应深入分析、研究京津客源市场的特征,开发适销对路的休闲旅游产品。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当前京津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和爱好;其次,认真分析京津潜在旅游者的社会构成、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等因素;最后,根据京津客源市场的特征对河北休闲旅游资源进行筛选,开发适合京津城镇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和爱好的休闲旅游产品。根据京津旅游市场需求走向和河北旅游资源的特点,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应以京津市场为核心,立足河北,拓展周边,吸引国际,通过对休闲旅游资源的集约利用,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使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在京津旅游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构建原则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系统性、主题性和多样性的原则。首先,运用系统论的相关理论,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体系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这个整体的有效控制来实现各类产品之间的协调发展;其次,在旅游形象定位的指导下对众多产品要素进行筛选,选取那些能够直接体现旅游形象定位的产品作为主题产品,进行重点建设;再次,在重点开发主题产品的同时,适当发展多种类别、多种形式的休闲旅游产品,从而形成主次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3.构建内容
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旅游形象定位为统帅。旅游主题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识别要素,更多的是要通过旅游产品来体现。可以说,旅游形象定位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重点、旅游产品体系的项目内容以及旅游产品的特色。因此,本文采用以旅游主题形象为主导的模式对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体系进行构建。笔者认为,环京
津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围绕主题形象的休闲旅游产品类型策划及围绕产品类型的特色休闲旅游项目设计。例如,秦皇岛被定位为海滨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围绕滨海度假展开,项目内容主要有海滨观光、海水浴场、海洋娱乐和海鲜美食等等。按照主题形象的不同定位,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类型 (如表1所示),并以此为基础,在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统帅下形成多样化的休闲旅游产品、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和精品线路。
表1 环京津休闲旅游的七个主要类型
1.优化产品结构
旅游需求结构决定旅游产品结构,产品结构应与需求结构相一致。河北明显存在旅游产品的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观光产品与新兴的休闲度假产品之间的供需矛盾、冷热点矛盾、淡旺季矛盾等,因此,必须在旅游产品功能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和季节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此外,产品组合战略的应用对于优化产品结构的作用不可小觑。产品组合战略可以形成区域整体产品的概念,有利于旅游营销和面向市场的开发管理,旅游企业应在确定本地区关键产品的基础上确定哪些产品可以大力发展,哪些可以维持现状,哪些应该逐步调整转换结构。
2.深挖文化内涵
文化性是休闲旅游产品的内容和高层次表达,是休闲旅游产品的灵魂。河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原创性资源。深层挖掘文化内涵是提高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吸引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极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方面。文化内涵的挖掘不仅仅在于对原有民俗、建筑等资源的恢复或重建,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河北有许多潜在的文化资源,或隐藏于民间或记载于史书之中,可组织各大专院校和相关研究所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将其挖掘出来服务于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建设。
3.打造名牌产品
名牌产品所产生的名牌效应能够使旅游形象更加鲜明,即在旅游产品体系中找到河北自身的独特之处,使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名牌化,从而带动整个产品体系产生名牌效应,在京津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考虑环京津地区的旅游资源条件、交通区位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结合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可将 “海滨休闲度假之旅”、 “森林草原生态之旅”、 “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太行燕山风光之旅”、 “激情红色之旅”、 “休闲健身之旅”和 “燕赵文化之旅”作为主打产品进行先期开发,实施休闲旅游产品的名牌工程。
4.加快产品创新
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产品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休闲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求新求异逐步成为旅游消费者最主要的消费动机,产品创新也就成为进一步激活市场、扩展市场的基础所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过程应该是在对环京津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打造以秦皇岛、承德、保定等为代表的休闲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休闲游憩圈,并最终形成一系列新的休闲旅游产品的集聚。此外,还应在产品类型上尽可能向文化型、生态型和体验型延伸。
参考资料
1.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6-12.
2.但新球.森林休闲度假区的规划设计[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8-4.
3.杨文华,林移刚.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关系 [J].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下旬刊).
4.程道品.桂林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2,(2).
5.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6.王慧元,王斌.河北省名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研究 [J].社会科学论坛,2005,(9).
7.方海川.四川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