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谈中医药古籍藏书目录的编制

2010-03-22 15:59鲍晓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4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浙江

胡 滨 鲍晓东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作者信息〕胡滨,男,研究馆员;鲍晓东,男,副教授。

中医药古籍是我国古籍中的一朵奇葩,它自成体系,蕴量丰富。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成果,同时还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宇宙、人体、生命科学长期探索的认知。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医药学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学科来说,古籍是它的本底资料。本底资料若得不到系统研究,这个学科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会逐渐失去它的优势与特色。由此可见,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术传承发展的文献保障,更是当代医家学习与研究中医药学的知识宝库。对它的保护与整理,事关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之大计。可喜的是,国家对古籍的重视与时俱进,最近就我国古籍的保护与整理工作,国务院还颁发了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全国古籍普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抢救与研究,也及时地启动了前期的调研工作。我国中医药古籍获得全面保护与系统整理的大好时期终于来临,但由于目前中医药古籍的藏书目录不完备,也面临着家底不清的问题。

1 编制中医药古籍藏书目录之必须

中医药古籍产生于秦汉之前,形成于隋唐之际,发展于宋元之后,延绵两千多年历史,浩瀚数十万卷之众,构成了我国独有的伟大的中医药文献宝库。据史载书目粗略统计,1911年以前我国曾刊行过近 2万余种中医药古籍。然而,由于历代战火灾祸的劫难和保管不善等等原因,尤其是帝国主义的掠夺,造成了中医药古籍大量流失亡佚。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著因三国争雄、战火烽起而散佚。据《汉书》记载,当时已有医书九百卷,而现存仅有《内经》十八卷,还是阙残改编本。隋唐和宋代的官修目录,如《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记载的中医药古籍,今存者不及十分之一。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医书 260余部,距今不过 200多年,失传者已近半数。有的国内已不见,流失到国外,如明隆庆年间的《证治本草》十四卷(桐城一航老人陆芝祝辑、白云山人阮自蒿校刊)现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的虽然尚有书在,但其善本却为他人所占,如唐昝殷所撰的《经效产宝》三卷续集一卷,国内仅有清光绪三年后刊行的几种版本,而日本则有它的北宋刊本。现在全国所藏幸存的中医药古籍,有不少已成海内孤本。据日本学者真柳诚等调查研究,中国业已失存但在海外的中医药古籍不下 150种。至于国外尚存而我国已无的中医药古籍各种刻本,数量更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中医药古籍也散存在各地的中医、西医院校与研究院所图书机构,以及公共图书馆、文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及其分院与其它研究系统图书馆,甚至有不少为个人收藏。同一种中医药古籍的不同刻本也会出现在不同地点。中医药古籍的主要收藏单位首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该馆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有 4200余种7500余部,其中清乾隆之前善本即有 1000余部。其它如南京、上海、广州、浙江、安徽等中医高校,都藏有数千种、近万部中医药古籍。还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都藏有丰富的中医药古籍,其中不乏珍稀之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还是我国中医药古籍重点收藏和保护单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此宏富与分散的中医药古籍,如果没有完备的藏书目录来作检索工具,那么对它的保护与整理是无从着手的。

2 全国性中医古籍联合目录之编撰

为了摸清我国现存中医药古籍的具体详尽的收藏状况,以方便对它们的保护与整理,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三次全国性中医药古籍收集与书目编制工作。第一次是在 20世纪 50年代末,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下,编撰了各大学科的图书馆联合目录。由北京中医研究院与北京中医学院共同主编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于 1961年出版,该目录收录了近 5000种分藏在 57家单位的中医药古籍;第二次是在 20世纪 70年代末,由于十年动乱,中医药古籍离散现象严重,1961年版《联目》已不能准确反映馆藏。中国中医研究院于1978年重编《全国中医联合目录》,共收入 113家单位(含个人)收藏的中医药古籍 7500余种。该目录于 1991年出版以来,为中国大陆现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一次始于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 1991年版《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与增补,并改名为《全国中医古籍总目》。该目录还收录从海外复制回来的近 300种中医药古籍,并增加了个别省市地市级收藏单位的中医药古籍,收录的中医药古籍已达到了 13455种,涉及收藏单位已达 150多个。我们从 1961年、1991年与 2007年出版的三种联合目录收录的中医药古籍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到的中医药古籍品种与不同刻本会逐渐增多,且递增幅度很大。由此可知,中医药古籍藏书目录的编撰,不可能毕一役而完其功。应该每经过一段时间,就开展一次,逐步完善。

1961年版和 1991年版的两种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它们收集的馆藏范围仅限于大陆省市级以上单位。事实上,各省的地、市、县级的相关单位也收藏有数量不少的中医药古籍,浙江省就有不少基层单位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未收入该联目。2007年出版的《全国中医古籍总目》已延伸与扩大收集范围,但限于时间与力量,只收入了个别省市的地市级图书馆。显然,其收藏范围仍不全面,因为不少省市尚未开展或完成本地的中医药古籍普查,流失在海外(包括港、澳、台)的也尚未全部收进。然而,限于篇幅,全国性联合目录的收入范围也只能延伸到地市级单位。否则,卷帙浩繁笨重的书目也不方便检阅。

3 地区性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之编撰

我国地域之广、藏书单位之多、中医药古籍传播收藏面之大的现状表明,如果没有地区性中医药联合古籍目录的编撰,要想全面、系统、深入地保护与整理中医药古籍是无法做到的。如我们开展的“浙江现存中医药古籍的调查与分析”(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1991—13号科研项目)发现,仅在浙江就有 400多种秘籍珍本与未刊中医药古籍未被收入。即使按平均 100种估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单位也该有 3000余种漏收。这是一笔为数可观的中医药古籍,是不应该在我国中医药古籍保护与整理中所遗漏的。有鉴于此,笔者等在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资助下,在《浙江现存中医药古籍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三年时间编成了《浙江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该书已由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9年 9月出版)。

该书目收入浙江省内 35家单位(或个人)收藏的中医药古籍(含少许民国期间刊行者),这些单位涉及医药卫生系统 9家、公共系统图书馆 11家、高校图书馆 4家,以及文化博物系统及个人 11家。(详见该书目的“收藏单位代号表”)。从内容看,浙江现存中医药古籍比较多的品种是医经、伤寒金匮、本草方书、综合性医书,以及临症各科中的温病、妇科与外科,这基本符合浙江中医药发展的实际状况。历代浙江医家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本草的研究都很重视,而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历史上温病等疫病流行,故中医临症比较发达,专科专病名医辈出,世医代传,这些方面的著作编撰与收藏相当多。浙江现存而未被《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中医药古籍多为临症各科、医案、医话与方药著作,其临床实用性十分突出。从版本上看,这些中医药古籍刻本不多,绝大部分为写本(含稿本与抄本),其开发整理与研究价值很大。

为方便读者检索《浙江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这两部书目,我们在编撰体例上进行了改进,即在“收藏单位代号表”中增设了《中国中医古籍》所收我省 11个收藏单位的代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收录在《浙江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中的全省相关单位的中医药古籍调查日期是 1991年底,虽说 20年来古籍收藏应无多大变化,但多少总有动异。如今后能根据我省古籍普查结果予以修订,则准确性更高。

结语

笔者建议各省市中医药图书馆界借全国古籍普查之东风,趁当前古籍保护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的大好时机,抓紧开展本地区的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的研究与编纂工作。笔者还盼望:为了方便海内外读者对中医药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一个收入以中国大陆为主,含台、港、澳地区与国外收藏的现存中医药古籍,并包括每种中医药古籍流传至今的各种版本,能够从作者、书名、收藏单位、学科类别等多种途径运用计算机检索的《中医药古籍书目数据库》能尽早问世。如此,我国现存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与整理才能有目标按计划并快捷方便地进行。

〔1〕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7

〔2〕薛清录主编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2

〔3〕胡滨,鲍晓东主编 .浙江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8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浙江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浙江医改三部曲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