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玉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
李春玉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文章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型教师的职业特征、对教育影响的调控特征、个体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培养创新型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知识经济;创新型教师;教师培养
当今世界,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形成。它带动着一场新的革命,决定未来的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成长靠创新教育。教师是知识经济时代中的重要人才,同时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人才,所以,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教师。
知识经济条件下一般人才都应该具备: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点石成金的创新能力,丰富的科学知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厚实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强烈的法制意识,终身学习的人生理念。①
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教师本身应该具备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基本特征之外,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还必须具备其职业的特征。主要包括:崇高的职业精神,崭新的教育理念,完整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学艺术,出色的教研能力,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良好的心理品质等。②
创新型教师作为创新教育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传授者和指导者,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调控者和管理者是各类创新教育教学影响的选择者和加工者。其中创新型教师的作用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对教育影响的调控上。
(一)创新型教师对教育影响的调控特征
创新型教师是根据创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学科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各类教育影响进行选择、组合和处理,优选手段和教法,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影响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教育效益。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型教师对教育影响的调控具有以下特点:
1.从教育影响的传导方式来看,创新型教师一般较多地采用这样的策略:将教育影响经过一番处理加工之后,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首先让学生感知和学习,然后再适时点拨和引导;教师一般不通过自己直接讲解教材内容,不通过自己直接传授。
2.从对教育影响的选择和组合来看,创新型教师一般不去追求教育影响的纯净化、单一化、理想化,相反,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型个性,必须正视和面对社会影响和环境的复杂化、世俗化、现实化,相应的教育影响的选择和组合要较好地协调狭义教育影响和广义教育影响的比例和关系,设置一定的困难、挫折情境和道德两难、规则两难情境,在现实化、世俗化、复杂化的教育情境中,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德性和创新性。
3.从对教育影响展开的实践过程来看,由于在教学中创新型教师的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活动常常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也可以归属于创新实践活动。因此,创新型教师往往采取这样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来运筹和展开所有的教育影响,或将各类教育影响了无痕迹地设计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中,使之成为教育教学的课程方式和特定情境;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操纵和控制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来间接控制学生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二者融为一体。
4.创新型教师对教育影响调控的总体特征:他一方面通过个体劳动,使教育影响打上了他的主观印记和个人色彩,另一方面又不通过自身来传授,而是直接将加工处理后的教育影响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经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一方面对教育影响进行了精心的选择、组合和改造,另一方面又使改造后的教育影响尽可能具有现实而真实的本来面貌,不露痕迹地使受教育者经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开发、体验过程;他一方面试图竭力控制和支配教学过程中教育影响的运行,另一方面又使这种运行暗合受教育者主动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的轨迹,而尽量不暴露教育者控制和支配的痕迹,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和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和提高,使其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没有外来约束和刚性支配下,自然显示、自由挥洒、自主表现。
(二)创新型教师的个体特征
创新型教师是相对传统型教师而言的。创新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师,他们具备不囿于历史陈规,不为既定的成法束缚,总结自己而又超越自己,学习他人而又超越他人,继承传统而又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能够积极发现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师。福建师范大学的金斌华同志认为,创新型教师的个体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特征。认知方式以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主;认知风格以场独立性为主,不喜欢“唯书”“唯上”,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合理意见。
2.人格特征。坚定的独立性,广泛的好奇心,顽强的意志力,喷发的教育激情,强烈的创新意识,勤奋的学习精神。
3.行为特征。从显示行为看,讲究民主教学;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结论;从新的角度去组织和阐述知识,以教师为创新而教的情感来培养学生为创新而学的情感。从对话行为看,创新型教师不仅让学生“答”,更鼓励学生“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容忍学生的创造性错误;尊重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使他们养成非刻板思考的习惯;喜欢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相互诱导,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对学生的问答给予有效表扬。从指导行为看,设计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没有固定单一的标准答案,也不是课本上能找到的,练习的问题类型呈多样化;作业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注重提高学生的深层理解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评价和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通过间接指导来维持、促进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对活动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和创新。从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来看,创新型教师注重学生内在需求的培养和激发,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引导学生对学生本身产生兴趣,对科学和事物充满好奇心。从课堂强化行为看,创新型教师并不拒绝消极强化,但更多地使用积极强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孕育创新萌芽的“出格”行为,能予以容忍并积极加以引导。从教师期望行为看,创新型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怀有适度的积极的期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并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课堂时间的管理行为看,创新型教师倾向于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多活动,提供大多数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让每一堂课都充满创新活力。从课堂管理模式看,创新型教师倾向于民主式管理,教师既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控制和恰当的引导,又发挥教学民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尊重和听取学生的意见。
(一)更新教育观念
1.转变教育职能观。把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重要职能。教育的基本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到处都充满创新的社会。社会需要大量创新人才,国家也要求公民具有创新能力,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责任。
2.转变教学观。把教学过程当作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过程。让学生去参与教学过程,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最终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转变人才观。要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观点。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和发展,从而带动其它素质的发展。
(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近几年,很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创新型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探索,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现整理归纳如下:
1.创新型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去亲自实践,即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自我创新意识。
2.创新型教师应该放弃权威态度,倡导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对自由的良好气氛,使集体创新能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3.创新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勤奋地学习,多方面地吸取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理解和消化,达到能运用自如的程度。
4.创新性型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创新性思维的专门训练,其中包括:鼓励学生进行回忆和独特而奇异的联想与猜想,区别不同问题并发现相互关系,提出自己的主张,积极地发现日常事物的特殊用途等等。
5.创新型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创新思维,做适当的推迟判断,而不急于向其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6.创新型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固守陈规,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尤其善于用教育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创新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对他人的想法、观点及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
8.创新型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对他人的感觉和情绪以及社会、个体等各种问题的敏感性,训练学生感觉的敏锐性。
9.创新型教师应该重视提问,提出的问题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和课本的内容,而是一些能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寻找多种答案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应该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态度,并认真地加以对待。
10.创新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等,以帮助学生更敏感地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1.创新型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它是进行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
12.创新型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在传授知识时注意知识的交流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掌握某一孤立的事物或概念。
13.创新型教师需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方法,以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创新型教师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创新型师生关系应具有如下特点:
1.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上,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创新素质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2.教师的威信应建立在对师范生的精神感召和科学点拨上,而不是“灌、抱、喂”及至“棒、喝、罚”。
3.教师在对师范生的态度上应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为主,而不是斥责批评、求全责备为主。
4.教师应成为师范生学习和发展的向导、顾问、伙伴和对话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管、卡、压”的实施者。
5.教师是帮助师范生发展的引导者、服务者、促进者,而不是旁观者、限制者、阻碍者④。
6.教师应该是师范生的朋友,并以身作则,成为师范生模仿的人生榜样。
(四)改革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主要涉及到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日常提高。在教师的职前培养上,应注意教师职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改革教师教育通识课程、增加教育类课程比例、改进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学习、研究、创立和发展《创新教育学》;应该推行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在教师的在职培训上,应该定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以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优化。在教师的日常提高上,应加强教师及其集体的教研、科研、教学反思、教学工作评价、课程开发、以老带新等工作。另外,在教师的选拔上、管理上、使用上、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上、教师待遇的提高上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选拔真正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做教师,提供给教师宽松和愉快的环境,优越和现代化的工作条件,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能,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总之,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教育。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了创新型的教师那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问题就解决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目标就不远了。
[1]周宏,高长海.创造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时报出版社,1999.
[2]迟雅,路艳华.创新——通向成功之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彭钢.创业教育学[M].杭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吉林省教育学会秘书处[J].创新教育研究.吉林省内部准印,1999.
(责任编辑:景时)
G655
A
1008—7974(2010)01—0098—03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发展研究”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子课题“高等师范学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08CX07082;通化师范学院08年教研课题“高师教育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2009—10—15
李春玉(1963-),吉林省通化市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授,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