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精神文化

2010-03-22 21:40涛,常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校园文化应用型

江 涛,常 春

(通化师范学院 数学系,吉林 通化 134002)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精神文化

江 涛,常 春

(通化师范学院 数学系,吉林 通化 134002)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最为突出。为此,我们在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实践与应用”、“专业与行业同步发展”的总指导原则,通过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其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构建

一、校园文化体系的内涵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校园里一切事物的总和及其关系。在进行校园文化体系的划分时,校园文化的内容都是一个,只是划分的视角不同,所以,关于校园文化的体系也就有多种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应该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人的行为受主观意志的支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外在表现,校园行为文化应隶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因此,校园文化的体系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这三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校园文化这个统一体中。

1.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它的主要作用是熏染和陶冶。作为整个校园的物的承载体,失去它,高等教育就无从谈起。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状态,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条件。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能使大学生以舒畅的心情从事智力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校园中的楼群雕塑、亭台轩榭、场馆设施、土木山石人文景观,都能和谐一致,共同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2.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保障,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和约束,可以分为法治和自治。所谓“法治”就是指:为了使学校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必须建立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所谓“自治”就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法治”的薰陶和牵引下,使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成为一种追求,一种激励,一种规范,进而在潜意识下积极地、主动地、高效地从事工作和学习,从而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即自治。

3.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它的主要作用是引领和导向。特色鲜明、品质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感染作用,其作用价值是任何教育硬件无法替代的。习惯的养成形成传统,传统的积淀形成文化。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在其历史、地域、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它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与众不同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内涵。

二、校园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即:能在实践中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客观规律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进而物化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人才。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标准是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身心素质健康的优秀人才。这类人才通常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特点。尤其具备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的能力,具备科学的理性精神,全新的责任意识,现代的公正观念,固本的诚信原则,成熟的自律能力,和谐的人格特征。而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又需要有何侧重呢?众所周知,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其核心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据此,我们在全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对校园文化的三个方面也要有所侧重。即在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对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最有利的方面。通过上文详细阐述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开阔为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勇于实践和参与社会几点。不难看出,校园精神文化领域所包括的办学理念、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准则以及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学生活动等多方面内容最能造就学生的上述特点,最有利于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形成。校园物质文化是静态的,校园制度文化是中性的,而校园精神文化是动态的,是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是最能体现特色和个性的。因此,在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着重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三、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构想

(一)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要以服务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这两个角度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途径,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总原则,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实践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社会意识、服务社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缩短其社会适应期,扩大我国人才类型层面,促进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发展。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不同的,它更侧重于“学为其用”。因此,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遵循“实践与应用”、“专业与行业同步发展”的总的指导原则。具体如下: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样化的原则。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无论是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高等院校都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传递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注意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多样性,根据不同院校的历史沿革、文化积淀、地缘特点、校风校貌、师资条件、学科设置等因素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找准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定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2.坚持与学生的专业特色、专业前沿相结合的原则。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要始终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实际相结合,要深深的根植于所学专业。否则,文化将变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同时,要将校园精神文化与学生专业前沿相结合,通过文化手段解决前沿实际问题,通过前沿实际问题推动文化进步发展。

3.坚持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的原则。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师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师生的内在需要、兴趣爱好和已有水平。在保持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科学性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要以批判和反思精神为先导,积极向未知领域和空间进行挑战和探索,进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4.坚持服务社会的原则。随着高等教育地方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地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奉献地方。从服务社会这个角度看,高校的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优秀人才和引领文化进步四项内容。为此,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应该紧密围绕这四点来开展工作,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高校自身价值。这要求我们“既能上天,也能入地”,既能开展理论建设,也能进行社会实践,既能服务城市,也能扎根边疆、奉献基层。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增强师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5.坚持制度化和交流性的原则。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精神传统与作风,这种传统和作风通过教学和各类学生活动逐渐渗透到师生的思想和心灵中,从而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可见,校园精神文化是长期积淀的结果,需要我们将其形成制度来传承和延续。此外,我们还要加大文化交流,既要用高校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也要积极吸取社会及国际上一切先进的文化理念,并有针对性的将其本土化,从而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持续和谐发展。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从服务社会的角度看,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科学技术)、精神动力(文化引领)和优秀人才(人力资源)。所以,高校首先要广泛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在校内建立自己的“试验田”,通过建立高层的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互动机制,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其次,要通过科普宣传以及文艺演出进社区、进部队等形式,将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向社会,服务人民。特别要利用网络、电视等新型媒体对学校先进文化予以宣传。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场馆资源及文化氛围,积极将社会公益性活动及企业文化活动引进校园,从而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提高与发展。第三,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及“三支一扶”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鼓励学生服务基层,奉献边疆。对于一些地处偏远山区以及农村生源较多的高校来讲,在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三进城”。通过学生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及发展理念的学习,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从促进高校及师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首先,要开展各类赋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知识技能类活动,进一步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要深入的开展各种竞技类,文体类活动,以满足师生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广大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文化的方式得到娱乐和陶冶。其次,要积极的参与校际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与竞争中相互砥砺,取长补短。

[1]崔 媛.我国研究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陈 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6.

[3]戴毅斌.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李振英.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与借鉴[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5]宗 华.和谐视野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6]王亚杰.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转型、建设和发展[J].教育研究,2009(9)

[7]向 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8]杨兆山.教育学——培养人的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or Training Model of Practical Applied Talents

JIANG Tao,CHANG Chu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Campus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has the important educational function,which i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It includes the material culture,system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campus.In the process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pplied talents,the role of spiritual cultur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Therefore,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must be based on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as a guide,adhere to the total guiding principles of"practice and application"and"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 and industry",such as through a social practice,make it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pplied talents.

practical and applied talents;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construct

G651

A

1008—7974(2010)01—0084—03

本文系吉林省社科项目“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字2009第401号;院级科研项目“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25

2009—11—05

江 涛(1983—),吉林柳河人,通化师范学院数学系辅导员,东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冀原)

猜你喜欢
实践性校园文化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