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华娟
(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6)
在数字化时代,特别是Web2.0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内容、文献的组织揭示方法和服务手段、用户的使用习惯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图书馆在培养读者信息素养技能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Blogger 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 到 “Web2.0 是 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 等网站为代表,以 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1]。Web2.0的核心思想信息“去中心化”带来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思想的新一轮升级,并让用户更多地参与到互联网内容创造中来。Web2.0这种核心思想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得到了继承和应用,带来了信息素养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变革,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信息素养具有5大特征: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信息素养”源于图书馆文献检索,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通常由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法律、教育等学科知识,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力的图书馆员组成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并承担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信息素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信息素养及评价标准制定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信息素养专业性课程来完成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目前仍然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杨明秋[2]提出Web2.0的核心思想主要有4个:第一是参与体系,其扮演着一个智能代理的作用,将网络上的各个边缘连接起来,同时充分利用用户自身的力量。第二是共同协作,Wikipedia(网络百科全书)、目录式搜索引擎里的ODP(开放式目录管理)思想,还有基于全文搜索引擎的“answer-service”问答服务平台等都是Web2.0中共同协作的应用。第三是去中心化,在Web2.0时代,用户不再是被动地在网上阅读信息,而是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第四是长尾(Long Tail)效应,它影响着教师如何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个体不同的兴趣点,如何满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不同需求,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等,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Web2.0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交互形态正逐渐转变着教育和学习的形态。Web2.0核心思想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醒信息素养个体自我意识[3],信息素养教育不再是一种围绕着信息检索课程的封闭体系,而应有更多开放性和创新性。在高校图书馆里,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普及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希望突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方法,愿意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目前获取信息的途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能力。在Web2.0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信息素养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博客(Blog)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维基百科(Wikipedia)用来帮助学生懂得信息的形成过程;通过网上标签系统的使用和实践,使学生理解数据库中的主题词或控制词系统;应用Youtube让大家分享信息素养课程中的视频内容;学生可以相互间批改作业和自动评分等。
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随着信息环境、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革新。信息素养教育实际上是在专业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渗透进行的。Web2.0时代对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全新挑战。
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信息量激增,且信息互相重叠,使读者面临信息源选择的困惑。面对知识的海洋,读者要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需具备较强的甄别能力。在Web2.0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如何以信息检索教学为载体,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是当前读者教育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在Web2.0时代,信息交流的平等合作尤为重要。应重点培养读者的信息道德意识与道德责任感,使其养成文明的信息行为习惯;提高读者的道德认知,培养其信息道德判断、选择的能力和道德自律精神。其实,知识传播仅是Web2.0的功能之一,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能够帮助读者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
Web2.0技术的出现,博客、维基、RSS、网摘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以全面提高学习效率[4],同时孕育着学习模式的变革。应改革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和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信息素养教学平台,为读者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建构意义的学习情境。学生依据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进入学习过程,并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为了拓宽学生的信息思维与知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有关信息知识的网址和自己的E-mail地址,学生可以通过专题网站拓展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应用网站等对信息知识进行拓宽,并利用各种Web2.0工具与教师、同学或其他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
信息素养教学必须注重如何将信息用于制定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读者的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5]。Web2.0时代,图书馆有必要采取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帮助学习者更为有效地阅读、存取、评价和利用信息,而这一点在印刷时代和数字时代是相同的。
Web2.0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提升和变革,主要还是模式和思想的新一轮升级,它让用户更多地参与到互联网内容创造中来,创造了全新的世界观[6]。
博客(Blog)是Web2.0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产物[7]。现代图书馆引入博客,构建了博客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的多种交流渠道[8]。博客可以实现读者信息素养远程教育,在远程交流(非实时)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条件限制,使更多的学习者通过非正式学习模式获取需要的知识信息,能够更加便利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9]。目前,很多馆员通过写博客,找到图书馆专业发展的基点,在写博客中不断学习,博客是馆员自身素养向前发展的助推器。
在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中,博客是一个馆员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虚拟平台。图书馆信息素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到互联网上搜索一些有用的资料或者提供相关资源的链接放到博客上供大家学习,省去了广大学生面对众多信息无从下手的麻烦。博客不只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日常学习中或在网络中找到的一些新的检索方法、文献资源和检索工具放到博客上供老师参考、同学们学习。博客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的场所[10],学生主动从网上查找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网页技术、办公软件的过程大大提高了读者的信息素养。
在门户网站大行其道,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资讯的今天,一种全新的资讯传播方式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些网站有了标记为“RSS”或“XML”的橙色图标。RSS会收集和组织定制的信息资源,按照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这也要求图书馆提供的RSS要尽可能提供多层次、多类别的选择,不要局限在最新消息,不能只是形式主义,要真正发挥作用。
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员尝试对学生推荐多种RSS订阅工具的使用,重点介绍如抓虾、鲜果、bloglines等学科信息订阅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信息素养在线教育的个性化用户可以自行决定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实际上,由于图书馆的培训时常不定期地举行,网络教学必须时常关注图书馆网站,否则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培训,以及新的在线课程。图书馆在这方面还没有做到针对用户个体需要,提供主动推送培训信息的个性化服务[11],而RSS的“推送”技术让这种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当新内容如新的讲座、培训及新增的在线课程等出现时,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及以往学习行为等特点,将用户可能需要的培训信息利用RSS第一时间推送给他们。通过RSS,改变了图书馆被动服务的局面,让用户免去了经常查看图书馆网站的麻烦,同时又帮助图书馆宣传了教学培训活动,提高在线信息素养课程的利用率。
简而言之,Wiki就是“大家协作撰写同一(批)网页上的文章”。在Wiki网站上,访问者可以修改、完善已经存在的页面,或者创建新内容[12]。其最大特点是允许任何人创建新网页和编辑自己或别人已经创建的网页,以最低的成本通过网络及相关技术把大批的知识生产者以自愿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进行合作生产,并提高知识生产者参与的积极性。一个简单的Web2.0站点,与平时所接触的BLOG站点一样,都可以作为教学信息资源利用到教学中去。在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实际应用的Web2.0技术中,用得最少的就是Wiki工具。其实,图书馆可以引入Wiki,组建一个教师、学生的团队,打破传统的教学信息的单向流动,而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Youtube核心的定位是通过Web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分享视频内容。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持,Youtube提供了多种格式的视频内容,并且对上传文件规格的规定也比较宽松,容量不超过100M、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都是被允许上传的[13]。作为当前行业内最为成功、实力最为强大、影响力颇广的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Youtube的系统每天要处理上千万个视频片段,为全球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发、展示、浏览服务。笔者所在图书馆尝试从Youtube中找到一些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视频,并且将申报学校精品课程时拍摄的课堂教学录像发布在校园网上,把这些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大家利用视频资源学习各种信息检索技巧。
综上所述,Web2.0思想对我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思维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服务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高效地促进读者信息素养的提升。
[1] Web2.0时代悄然而至[EB/OL].[2009-11-10].http://it.sohu.com/s2005/Web2info.shtml.
[2] 杨明秋.Web2.0在文献检索课“5E”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9(1):66-69.
[3] 武琳.Web2.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情报杂志,2006(3):10-12.
[4] 张毅君.Web2.0技术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09(12):178-180.
[5] 张静波.Web2.0时代的信息素养能力[J].图书馆杂志,2008(1):58-61.
[6]Web2.0开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EB/OL].[2009-11-12].http://views.ce.cn/fun/corpus/ce/fxz/200902/15/t2009021518212043.shtml.
[7] 李默,张福俊.图书馆2.0环境下的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217-219.
[8] 司莉,石若瑶.Web2.0在我国30所“211”高校图书馆应用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9):53-57.
[9] 王美琴.Web2.0在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08(11):13-15.
[10] 杜志银,赵文龙,胡虹.基于博客的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辅助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8(4):432-433.
[11] 王子熙.基于library2.0的高校图书馆在线用户教育[J].图书馆学研究,2007(11):89-91.
[12] wiki是什么 [EB/OL].[2009-11-16].http://www.allwiki.com/wiki/Wiki.
[13] Youtube[EB/OL].[2009-11-20].http://iask.sina.com.cn/b/8631081.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