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三个基点

2010-03-22 08:21:08李春梅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2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文献

李春梅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突破,图书馆面临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在此环境下,图书馆必须摈弃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开创适应社会信息环境和广大读者需要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服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笔者认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即必须以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作为服务创新的基点。

1 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各种载体文献成为图书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而是包括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范围很广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图书馆应结合本馆实际和读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规划,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和科学管理。

1.1 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础,是图书馆的立馆治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非印刷型载体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视听文献、缩微文献、电子文献资源,甚至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馆藏、虚拟馆藏共同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对象,共同成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重要手段。面对多元化的文献信息传播渠道和多元化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建设好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1.2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服务要求,图书馆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还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随着读者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文献信息量的不断增长,传播速度的加快,个体图书馆的发展显得势单力薄,疲于应付。联合共建、联合服务、联盟发展、共建共享逐渐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1.3 文献信息资源的特色化

个性化服务是新时期乃至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利用个性化定制技术和信息推送技术,针对读者特点,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服务,将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和学科专门服务提供给相应的读者,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量身定制的服务,能够主动将信息推荐给读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信息检索需求。个性化的读者需求需要图书馆建设特色化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目前,很多图书馆将建设特色馆藏资源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图书馆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4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发行与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为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制造了障碍。为方便读者在纷纭复杂信息海洋中有效查找和利用信息资源,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为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而在各种文献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形成完善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成为必需。图书馆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可以为读者提供特定学科范围或者某一主题范围的信息资源集合,便于读者快速获取信息,减少他们寻找信息的时间,为他们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交流提供了方便。各个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搜集和整合不同载体、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具有学科特色的信息导航服务。

2 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图书馆员是知识和智力的载体,是影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效益的首要因素。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图书馆要实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建设,贯彻以人为本,发掘人力资源的智慧和潜能,提高馆员的素质,实现优化配置,以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1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馆员的素质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浪潮,图书馆事业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图书馆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馆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鼓励馆员积极学习。因此,图书馆需要建立馆员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引导馆员学习新技术、新技术、新思想。图书馆有责任给员工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业务水平。

2.2 提高馆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图书馆员是一项为人作嫁的职业,倘若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缺乏崇高的理想和对职业热爱之情,就不可能为读者、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既然选择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员就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投身于为读者服务实践,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以服务他人为乐。现代图书馆要把读者放在第一位,馆员也必须树立读者第一的观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读者创造一切便利的条件。

2.3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书馆的服务是逐级分层进行的,信息服务与借阅服务是有别的,不同岗位劳动的复杂程度也各不相同。同样,在馆员中,能力、学识、思维也因人而异,因此,人才与岗位的配置应科学安排,岗位的要求与人才的特点要紧密结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环境资源的管理创新

图书馆环境资源是基于一定的物质硬件,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以及在读者获得图书馆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它既是图书馆服务“产生”的场所,也是读者享受服务的场所,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图书馆开展各种无形服务奠定了有形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服务环境,对读者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

3.1 重视硬件环境建设

在舒适的环境下,读者能够尽快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良好的硬件环境资源包括: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合理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良好的图书馆人本管理制度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理念;馆员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科学有序的书刊信息管理方法,开放、宽松的借阅制度;全面细致的服务项目;各种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网上信息导航、原文下载、专题信息咨询服务等等,这些多层次的服务都直接关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都最终关乎读者是否能够获得满意的服务。图书馆必须在上述各个层面的工作中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努力开拓多元、开放、主动的服务模式,为读者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3.2 关注软件环境资源建设

图书馆环境资源既包括了服务提供过程中所有的物质与设备等硬件环境,又包括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所设计的软件环境,即馆舍建筑的坐落地点与外部环境、内部装修、建筑物、设施和设备的布局。服务的软件环境尤其重要,它决定着最终的服务效果。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考虑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舒适程度,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要求,努力设计和营造一个空间布局合理、装饰高雅宁静、生态天人合一的图书馆服务环境。

综上所述,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是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基础资源。图书馆要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求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不断创新,以新的服务理念、新的服务模式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但任何形式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都必须立足于图书馆现实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基点。

[1] 李松妹.现代图书馆管理概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 吴慰慈.图书馆学新探.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 熊丽.数字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文献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