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军,陈 勇,谢荣盛,宋小勇
(新钢中心医院肿瘤科,江西 新余 338001)
乳腺癌是危害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已经是被广泛接受的治疗选择。本文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31例乳腺癌患者,并探讨含紫杉醇类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 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31例,中位年龄46岁(30-68岁)。所有患者之前从未接受过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学治疗,均在新辅助化疗前接受空芯针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接受临床触诊测量、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检查、B超及X线钼靶的检查,每周期化疗结束后重新测量肿瘤的大小,全部化疗结束后再复查B超及钼靶,进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TNM分期为T2-4、N0-2、M0,其中Ⅱb期12例,Ⅲa期18例,Ⅲb期1例。
1.2 化疗方案 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2-4个周期新辅助方案化疗:其中A组(TEC方案)15例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表柔比星6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一天,0.9%氯化钠注射液40ml+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注射第一天,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2h第二天,21d为一个周期治疗;B组(FEC方案)16例,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3-4h第一天,5%葡萄糖注射液100ml+表柔比星6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一天,0.9%氯化钠注射液40ml+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注射第一天,21d为一个周期。
1.3 支持治疗 每周期多西他赛(TXT)给药前一天始口服地塞米松7.5mg、q12h×5d,TXT给药前30min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TXT开始至用药结束监测血压、心率。应用昂丹司琼防治呕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中性粒细胞减低。
1.4 疗效评价 肿瘤对化疗反应的临床评价根据RECIST标准[1](表1)。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以乳房肿块术后病理检测为坏死组织、钙化、纤维化及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为病理完全缓解(PCR)。毒副反应按WHO制定统一标准分为0-Ⅳ度。
表1 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疗效 31例乳腺癌病例全部完成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其中CR9例,PR15例,SD7例,PCR 5例,总有效率为(RR)为77.4%(24/31),PCR率为16.1%(5/31)。其中5位患者接受了乳腺癌保乳手术,保乳率达到16.1%,其余患者均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比较A组RR率为93.3%(14/15),明显高于B组的62.5%(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
2.2 毒副反应 A、B两组均未见Ⅳ级毒副反应及心、肝、肺、肾脏毒副反应。脱发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14/15)和81.3%(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05)。Ⅰ-Ⅲ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9/15)和93.8%(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15/15)和56.3%(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05)。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86.7%(13/15)和6.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2,P<0.005)。
20世纪70年代初,术前的新辅助化疗首次被报道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2]。从那以后,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领域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新辅助化疗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己被广泛接受。NSABPB-18研究的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与术后辅助化疗的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并且认为新辅助化疗具有以下优点:①消灭微小转移灶;②有可能防止耐药细胞株的形成;③缩小肿瘤,降低分期,增加保乳治疗的机会;④在不增加局部复发风险的同时提供了肿瘤对化疗反应的体内证据,并为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⑤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3]。
紫杉醇最早是从太平洋红豆杉Taxus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药物,其通过干扰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多烯紫杉醇可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的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导致丧失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产生和微管的固定,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多烯紫杉醇被广泛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有报道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达68%[4]。NSABPB-27试验[5]和ECTO试验[6]的研究结果表明,蒽环类联合或序贯紫衫类药物治疗可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
本研究对TEC 3周方案和FEC 3周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在G-CSF支持下,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依从性良好。在有效率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经过支持、对症治疗均可耐受。其中脱发的发生率两组相似,胃肠道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紫杉醇类联合化疗方案在G-CSF支持下对于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Therasse P,Arbuck SG,Eisenhauer EA,et 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JNCI,2000,92:205-206.
[2]Piccart MJ,Kerger J,Tomiak E,et al.Systemic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whatwe still need to learn after a decade of multimodality clinical trials[J].Eur J Cancer,1992,28(2-3):667-672.
[3]Fisher ER,Wang J,Bryant J,et al.Pathobiology of preoperativechemotherapy: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NSABP)protocolB-18[J].Cancer,2002,95:681-695.
[4]江歌丽,杨家祥,朱宁生,等.多烯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5,34(12):1791.
[5]Bear HD,Anderson S,Brown A,et al.The effect on tumorresponse of adding sequential preoperative docetaxel to preoperative 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Protocol B-27[J].J Clin Oncol,2003,21(22):4165-4174.
[6]Aufmann M,Hortobagyi GN,Goldhirsch A,et al.Recommend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anel on the use of neoadjuvant(primary)systemic treatment of operable breast cancer:an update[J].JClin Oncol,2006,24(12):1 940-1 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