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中学(215500) 邵俊峰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中学(215500) 俞若昊
地理新课程中利用乡土资源设计探究活动实例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215500) 邵俊峰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中学(215500) 俞若昊
利用乡土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永不过时的话题,是课堂个性化、课堂生活化的保证,符合新课标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本地有山(丘陵)有水,工农业发达,城市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探究有较好的资源保障。另外,发达的网络和交通也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方便。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地农业的结构和存在问题,理解生态农业的意义和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由学生调查当地农业的发展现状
本活动由学生分组实施,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交流,撰写研究报告。
(1)第一组学生(主要是城区的学生):利用星期天走访市农林局,获得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
(2)第二组学生(主要是农村的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的机会实地研究本村农业的种植结构,询问家人和周围村民历年农业的收成和投入情况,取平均值后设计绘制农业结构变化柱状图、农业收支变化曲线图。同时,就当地农田小环境(如土壤、农田附近河流的水质等)进行调查。
(3)第三组学生:通过网站搜索和其它途径(市图书馆等)调查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并整理成文。
学生的调查显示,本地农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①种植业占绝对优势,其中以水稻、小麦和棉花的比例最大,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6.2%。②农村收入不断提高,但来自农业的绝对收入在不断下降。③机械化有所推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不仅使农业成本大量增加,也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另外,也造成某些作物的品质下降。有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今年常熟市场的东北大米特别好销,而本地大米却鲜有人问津,原因是本地在水稻成熟时为消灭“稻飞虱”而大量喷洒了农药。④农业多样化已初步发展,如有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本村的蔬菜种植比例已大量增加。
2.对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和意义进行研究
针对本地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多种解决措施。什么是最合适的方案?需要研究其可行性。为此,在班里抽调部分同学成立“生态农业可行性研究专家组”,对本地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有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访问法等,由学生分组实施,最后通过讨论汇总。
下表是学生对本地生态农业部分条件的分析:
气候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15.4℃,年日照总数为1900小时左右,光热条件比较优越。此气候下农业的发展选择余地大。而该气候条件下发展粮棉生产,从光热条件看,远远不如北方,降水又多,棉花、小麦没有比较优势。与南方相比,热量又明显不足,水稻复种指数较低,成本相对较高,也没有比较优势。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在气候上是可行的。地形和水源在地形上,本市总体地势低平,海拔多在3-7米之间。本市拥有数座孤立山丘,如虞山、福山等,有利于发展林业,种植水果、茶树,以及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本市河渠纵横,对机械化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地势低洼也有利于积水成塘,加上众多的天然水面,极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市场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于花卉、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巨大。农业观光旅游成为旅游新热点。本市距上海仅100多公里,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吸引大量上海的客源。
学生在活动中深刻理解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和意义,并在活动中逐步掌握了科学分析的方法,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共同绘制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的“蓝图”
鼓励学生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由学生模拟设计当地的生态农业布局方案,并简述设计理由。在设计模式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特征和区域特征,因地制宜构建发展模式,如下图所示由学生绘制的本市生态农业布局模式图。
在布局模式图中,利用港口的优势发展面向出口的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在近城地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利用丘陵发展林果业,利用本市东部广大农村养猪的特点发展“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学生在阐述自己的模式设计理由时,通过PPT演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需要接受模拟评委(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提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撰写相关地理小论文,在写作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可为本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出谋划策。
1.活动方案
以学生所在区域(江苏常熟市)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由于学生活动范围有限,所以选取本地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区域由学生分组调查探究,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并对学生作简单的指导。
任务1:调查指定区域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绘出土地资源利用图,应用地理知识分析本地土地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教师提供本区域地图,根据班里同学来自不同乡镇的特点分配小组。汇总组内同学的资料信息,设计相应的图例,绘出土地资源的利用图。考虑到具体利用的复杂性,通过寻找主要功能来简化功能区。
任务2:采访当地的老人,询问在三、四十年以前该区域土地的利用状况。查询资料(如不同时期本地的遥感图片)调查探究历史上本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任务3:根据资料信息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推知今后本地土地资源在利用方面有何新的变化。
2.分组活动及成果
(1)在本活动中由学生重点调查的区域分为三处,分别为常熟的尚湖地区、环城路北侧地区、东南开发区。
A组:尚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尚湖位于常熟市虞山西麓,历史上尚湖可谓碧波万顷,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在上世纪50年代,尚湖全部被围垦成耕地,种上水稻。上世纪70年代实行退田还湖,但湖面仅恢复8平方公里。在土地利用方面,由自然水面→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上世纪50年代的围湖造田是在“以粮为纲”时代人类所犯的错误活动,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退田还湖以后,由于紧邻城区这一消费市场,尚湖发展了一段时间的养殖业,但也造成了尚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尚湖及其附近景色优美,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尚湖功能逐渐转为旅游业,为城区居民提供旅游休憩之地。
前景:该区域继续以旅游业为发展主导,疏浚、扩大湖面,改善水环境和周边环境,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组:常熟市环城路北侧土地利用变化。常熟市环城路北侧,在上世纪80年代前还是一片农田,主要发展的是蔬菜种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80年代中后期,该地域兴建了常熟市开关厂、被单厂等工厂,形成了工业集中用地。本世纪初,开关厂、被单厂先后搬迁,该地域兴建了“明日枫林”、“城市花园”等住宅小区。该地域的土地利用可以归纳为蔬菜种植业→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用地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租的变化,而地租的变化是由城市化的发展造成的。
前景: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该区域已处于城市的次中心位置,随着地租的进一步升值,该地域将向商业用地方向发展。
(2)组织学生运用资料研究法探究案例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提供材料:学生实地调查长江三角洲的一户居民变迁的文字资料,常熟不同年代遥感图片。学生活动任务指导:①查询、了解有关遥感的基本知识,了解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具体地物;②对研究区内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图进行叠置等空间信息处理运算,获得3个时段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信息;③将一个网格图层分别与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图叠加,得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结果;④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加以分析,得到研究区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探究主要成果:从三幅图的对比研究中可以看出,30多年间,常熟土地利用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用地(包括农村居民地)面积明显扩大,农业用地不断减少,这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结果。农业用地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切实保护耕地;二是对城区、居民用地合理规划,节约土地,一些建设项目要向空中和地下发展;三是注意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无序增长,以实现人地和谐。
1.差异化探究任务
根据探究方向的差异性,把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
任务一:服务功能空间差异探究。
(1)由居住在市区的同学(A小组)在常熟市商业街方塔街随机采访100名购物的顾客,由居住在农村的同学(B小组)在所在乡镇的街道随机采访购物顾客30名,设计问题如下表所示。
设计问题你来自哪里(市区或哪个乡镇)你购买的物品名称你购买物品的单件价格你在该商业街购物的频率(一年几次)设问目的根据实地调查,由学生在本市简图中绘出市区服务范围和某个乡镇的服务范围。通过所购买物品的名称和价格,推知不同规模城镇提供商品规格的差异,间接推知不同规模城镇的功能差异。作为辅助信息,购物频率与个人的消费水平有关,也与顾客居住地与商业街的距离有关。
(2)调查访问周围去过上海、苏州的同学,并且进行网上信息查询,就城市服务功能的角度,归纳出上海与苏州、苏州与常熟的不同点。比较项目有城市级别、城市人口、大学、医院、星级宾馆、提供商品特点、特殊功能景观等。
任务二:城市服务功能时间差异探究。
首先由本小组学生收集常熟市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近年的常熟图,调查常熟城市规模的变化。同时,访问社区老人,主要调查常熟市30多年来的服务功能变迁(包括图书馆、商业街及吸引范围、肯德基店、大学、公园等)。
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功能增加了,城市的服务范围扩大了。
2.探究本地服务功能定位是否与城市的等级、规模相吻合
首先从本地报纸、政府网站中寻找关于常熟市城市功能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整理列出,由本组同学展开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以小论文的形式在班里征求意见,并供市政府参考。常熟的规划有:未来5年,常熟市将建成5星级酒店7家,四星级酒店多家;最近几年,常熟市已建和将建的大卖场超过10家。同时,除了扩建招商城外,建设了建材市场、华东食品城、汽车市场、国际汽配城等大市场。重点发展城市新区,大量投资建设房产,在建项目建筑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等。
学生关于城市等级和功能的适应性的辩论。反方:作为县级市,城市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消费水平有限,上述城市服务功能已远远超出城市的消费能力,势必会造成投资的浪费,造成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正方: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常熟的交通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范围有可能突破县域范围,延伸至周边县市,甚至浙江的北部。随着沙家浜旅游景区的开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正迎来旅游的黄金时期,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加、提升正是为了适应越来越多外地游客的需要。
【考察内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活动步骤】(1)教师预先发给学生本市的城市交通图。(2)教师把班里学生分成八组,每组6人,每组明确任务。(3)具体选取市区两个地点进行考察,每个地点有四组同学同时进行考察,组内是合作关系,组与组之间是竞争关系。
【考察地点】
(1)常熟市方塔街(本市商业街)。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小时内绘出从方塔街的北门大街到海虞南路部分,只要求绘出街道南面朝着建筑物的一边。在所提供的图纸上,横截面示意图,注意选择好合适的比例尺。具体要求:①在方塔街的横切面图上,要标明地面的土地利用类型;②步行测量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③要标明不同地方的商业活动,比如说大型购物中心、书店、酒店、电影院等;④在地图上标明存在明显问题的位置,如环境较差、建筑物与整体环境不协调、非法小商贩等;⑤询问商店的租金,画一条沿方塔街的租金变化曲线,并探究成因。
(2)新建的欧尚超市常熟店。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小时之内完成以下任务:①在购物中心外面走一圈,注意看到了什么(如购物中心周围的土地利用状况)?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作购物中心?③欧尚超市出现以后,对周围地价和商业产生了哪些影响?④购物中心内的建筑有何特色?停车场如何布置?这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⑤欧尚超市的优势在哪里?它想要吸引怎样的顾客?⑥这个购物中心与常熟方塔街的商店有何不同?⑦欧尚超市这一购物中心还存在哪些问题?说说如何解决。
在两个地点考察结束后,由每组同学总结、汇报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两个不同地点的对比,得出新的探究结论。
地理新课程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以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作为探究内容,学生的兴趣高,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强,效果好。在探究中,有利于将课标知识应用于现实案例中,加深对课标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态度、情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