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柳霞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对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思考*
沈柳霞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在新形势下,结合山区实际,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山区音乐教育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加强对山区音乐教育的六点对策,以促进山区艺术教育的发展。
山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师
近几年,中央把工作重点放在西部,重视边远山区的各方面建设。边远地区在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艺术教育是和谐教育的“营养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的基本素质教育,具有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堂好的音乐课犹如一种高尚的精神催化剂,能把学生带入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悠扬动听的歌声能消除人的疲劳,唤起人的情感,坚定人的信念。遗憾的是由于多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山区经济落后等因素制约,导致了许多学校尤其是山区中小学对音乐等艺术教育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造成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被“遗忘”。近年来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虽然得到重视和发展,培养学生素质的氛围正逐步形式。但由于多年的“遗忘”留下“后遗症”,使山区的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就在本市多年从事音乐舞蹈教学工作的感受,谈谈自己对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出台以前,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不少音乐课只是唱唱歌或放录音机听听流行歌曲而已。更有甚有,连唱歌课都没有。至于音乐教学的效果如何更是无人问津。有的教师虽然重视识谱教学,但苦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学枯燥无味,以至学生学起来兴趣索然。近两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提出、新课标的出台,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都有了专职的音乐教师,学校也上上音乐公开课,教育局也组织音乐教师学习新编音乐课程,音乐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大部分山区、乡镇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却仍然存在教师缺乏,音乐师资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信息网络化的常识,学校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资料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一)音乐教师大量缺乏,现有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标的出台只是在总体的教育教学上的宏观把握,而在教学中怎样具体地实施、落实,起主导作用的则是音乐教师,教师是教学训练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水平和数量是音乐普及教育的关键。有的学校二十几个班,每班近60人,音乐教师却只有一个,不仅要上课,还要负责课外活动,忙不过来,那么有的班级的音乐课只好由其科任教师兼职。这种情况在乡镇学校很普遍的。领导有心从外地引进,可目前许多的地方都缺乏音乐教师,山区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能留下的极少。目前在各校担任专职音乐教师的最好的只是中等师范音乐班的毕业生,(本市也有很少的中等师范音乐班的毕业生通过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有几个外地分配、招聘来的大学生,但都在重点中学、职业学院任职。)他们的中小学阶段也是处在音乐教育被冷落的时候,入学时的基础比较差,通过两年的学习,掌握的专业技能和有关综合知识还是有限的,要按音乐新课标所示的方向、范围来完成课堂教学,还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然而即便是这样的音乐教师都为数不多。
(二)音乐教学设备、相关资料和配置、教学场地缺乏
许多学校音乐教学缺少相关视听设备、乐器(电子琴、风琴、钢琴)、场地。除了市区、镇中心小学和几所完全中学外,其他学校几乎没有。没有专门的音乐室,舞蹈室就更不用说,学生只能在天台上排练舞蹈。我曾亲眼目睹一次节假日文化广场中小学的节目,孩子们穿着像黎族的服装,扎着五颜六色彩纸的塑料筐,在简陋的舞台上跳藏族舞《洗衣歌》。我在为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对艺术的执着、热爱、感动的同时,也也为他们的学习现状担忧。尤其在教学中,软件的提供非常有限,上一堂课的音像、视像资料缺乏,使课程目标无法实现。
(三)山区的区域经济差异造成学校之间对音乐重视的程度不均衡
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差异及教学经费的投入的差异造成中学和小学、中心校和农村学校在音乐投入上存在不均衡。由于美育的观念差异,经济好的学校音乐课得到保障,还增设欣赏课,在课余时间播放世界名曲并配合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边远地区和经济条件差的学校,音乐课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应用别的渠道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由于早些年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师资来源问题
早些年片面追求升学率,音乐课作为“搭课“被冷落一旁;甚至被语文、数学等正课挤掉了,有的学生到小学六年级、初中以后才有上音乐课的机会,而这个时间段的其他学科的内容程度、范围也在加深扩大,这样音乐的学习又可能再度的被冷落一旁,直到初中、高中毕业。这时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考好的学校、好的学科无望,找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音乐教育吧。从理论上来讲,没有学不好音乐的学生,但薄弱的基础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以及以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加之多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着许多的“盲区”。几乎所有的高师音乐系一无大纲,二无正规教材均不开设舞蹈课,仅象征性的开设一门形体课,且流于形式。艺术系的大学生,毕业了还没看过戏剧(舞剧、歌剧、话剧)的剧场演出,对戏剧、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了解甚少。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造成了目前这种师资艺术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目前,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从有关信息上可以看到有的地区情况更糟,这种局面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我们应该为改变这样的状况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建议从以下六点去加强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一)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领导
为确保《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领导,深入各级学校调查研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调查、统一规划,建立一套比较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便较快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针对音乐教学特点,合理计算音乐教师工作量,适当的增加音乐教师的数量。定期检查《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督促并帮助其尽快的解决。各级领导在思想意识层次中,把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全面发展的有效部分,强调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和谐发展。赫尔巴斯说:“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包含在德行之中,但在教学面前的最近的目的,可以表达为多方面的兴趣,较近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
(二)重视山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高水平的实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掌握所任学科的大量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首先,要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有“一桶水”还需要不断更新补充,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适应音乐教学改革的趋势,从自身素质入手,把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以产生美感为根本的教学目的,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达到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目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如通过开设长期的双休日专业进修对现有的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可以立竿见影让他们更好的完成现阶段的教学。成立教师艺术团,让教师经常参与各种表演形式的排练演出,丰富他们的表现手段,为边远地区的教师开办假期短训班,帮助教师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从事音乐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查询信息等。第三,加强山区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学设施的建设,加大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为山区的音乐教育提供信息、资源、人才的服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山区音乐教师。
(三)山区中小学校的音乐设备应适当投入
暑假前,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我家玩,临走的时候,我把一盘中国舞分级考试教材(启初级)的VCD给她,对她说:“你拿回家去看,如果喜欢就把它学下来,等我回来时跳给我看,好吗?”开学的时候她妈妈带她来了,她一边唱一边跳,表演给我看,她跳得非常好,我很惊喜。一个适当的场地、一台电视机、一台VCD机、几盘欣赏碟,让小孩子们听《四小天鹅》舞曲,知道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天鹅舞》,阿姨可以踮着脚尖,站好久。看《贵妃醉酒》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了解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杨贵妃穿这样的衣服,是那样的走路、那样唱戏……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他们用竖笛、口琴吹出了喜欢的旋律,用小木棍、筷子敲出了熟悉的节奏。音乐新课标的四大版块正是要求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了解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手段。那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喜欢接触音乐、娱乐音乐。目前山区音乐设备简陋和严重不足,为适应形势发展,要积极配备音乐视听、欣赏设备和乐器提供给学生学习娱乐,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有些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学校,也应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音乐教学设施。再穷不要穷孩子,小孩们都有非常好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小学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错过了学习音乐、接触感觉音乐的最好时段。
(四)进一步调动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立足本职,主动积极地从事音乐教学。音乐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闻道在先,术业有攻,学校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活动空间和相应的教学条件,定期开展艺术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给予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学校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不把音乐教师视为“小儿科”而受到轻视,在福利、晋级多方面有同等的机会,让音乐教师心情舒畅的工作,充分发挥其意识教育的才能。
(五)加强校际的联系,实现音乐资料与师资共享
大部分山区学校地处边远,但这不是阻碍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山区学校可以走出去增强校际联系,中心校与农村学校、条件好的学校与条件差的学校、沿海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互通信息、师资互用、资料共享。
(六)开展山区音乐教研工作
山区音乐教育多年来一直不被重视,师资缺乏,专业水平有限,大部分市、县教育部门,从未开展过音乐教研活动。因此,成立有关教研组织,配备得力的专、兼职教研人员,经常检查指导督促山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和推广新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以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赵秀芝,王生耀.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几个转变[J].中国音乐教育,2004,(5).
[2]崔学荣.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J].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2001,(4).
[3]徐沛然.音乐教师如何面对21世纪的挑战[A].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骐.儿童音乐教育与智力发展的相关性[A].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陈玉丹.培养音乐师范生具有“教师的眼睛”——论音乐课改中的教学敏感[A].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李庆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A].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浅探[M].北京: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2004.
[9]亢雅林.小舞台大文章——农村高中艺术课开展“小舞台”教学的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4,(5).
[10]朱德全.小学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2010-01-25
沈柳霞(1962-),女,湖南湘潭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