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特色 追求创新——2010年全国主持人优秀论文透析

2010-03-21 02:54陆锡初
声屏世界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主持人职业

□陆锡初

(作者系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教授)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0年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宛如一面明镜,折射出了主持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及其特点、亮点。一言以蔽之,话题彰显特色,理论追求创新。

选题特色鲜明,话题多样新鲜

本次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参评的271 篇论文作者大多是主持人,只有少量论文作者为学者、业内人士。因此,本届参评论文话题呈现一个鲜明特点,百分之九十以上属于应用性研究。内容涉及电视直播、晚会主持、现场互动、个案研究、民生新闻主持、主持人管理机制等,均是作者主持经验的积淀与理性思考的结晶,有感而发,见解独到,实践性、可操作性强,无不给人以新意与启迪。

选题来自主持人亲历的最熟悉、最有感触的话题,题材鲜活,论述精当,感悟深刻,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郑甦《我在,故我思——由<直播台湾>试论外景主持中的注意分配》和潘涛《聆听世博之声——谈电视纪录片<青年世博梦>的解说创作》最具代表性。前文作者紧密结合最近亲历的《海峡两岸行——直播台湾》的成功案例,详尽论述了“直播中外景注意力分配”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提出主持人在现场要充分集中注意力,发掘信息点并阐述展现,同时做好对自我、对环境、对受众、对合作伙伴、对节目进程的注意分配,在不间断的思维运动中积极创造,才能充分发挥现场出镜的效用。后文的选题来自作为国内首次以电视手段对世博会历史与现状进行全景式描画的电视纪录片《百年世博梦》,是作者多年的解说经验凝结,通过从播音到配音,从配音到解说的历练过程与语言创作的开拓创新,不仅为完成世博纪录片的成功表达提供了扎实和丰厚的基础保证,而且进一步梳理并升华了《百年世博梦》的社会影响力与艺术创作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两文的作者都是身为主持人、播音员的该重要事件的直接策划者、参与者,他们的论述与感悟具有权威性、说服力,不仅选题选材准确、及时,而且论述独到、深邃,非一般研究者所及。

选题来自自身的主持实践,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话题针对性强,富有现实指导意义。如刘宁的《如何把握体育赛事解说的艺术节奏》和张梅的《现场零距离——浅谈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主持人如何掌握现场》。前文作者是奥运会国家解说队成员,长期从事电视体育赛事解说工作,论文选题选材是他几十年体育主持经验积累的结晶,文中关于解说节奏表现形式的认知及其对提升解说节奏技巧的论述,均属经验之谈、理性升华之谈。后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主持实践和感悟,论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能掌握现场的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尤其应该做到的几点”,即导向明确、照亮现场;内紧外松、融入现场;准备充分、把握现场;控制全局、推进现场;丰厚储备、激发现场。

上述两文的共同点:既是经验之谈,话题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又是理性之谈,见地深刻,视角独特。

努力追求理论创新,不断增强理论的独创性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追求,也是理论研究永恒的追求。论文贵在独辟蹊径,敢于开拓创新。涉及理论研究创新的论文有《播音创作中的“圆融”之美》《走品牌之路,弘扬时代主旋律——<中国红歌会>价值初探》《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的创新》《媒介生态视野中的广播节目创新研究》《主持人现状下的媒介体制和社会责任重构论》《主持人型记者和记者型主持人》等等。

河北大学李亚红撰写的《播音创作中的‘圆融’之美》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播音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结合起来展开研究,提出播音创作中“圆融”美的创造体系。作者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论述播音主持的规律,提出了播音主持创作的“形圆”“理圆”“意圆”理论框架,进而指出播音创作是“圆融”美,是“形圆”“理圆”“意圆”的统一。文中指出形圆是指由于表达技巧的圆熟运用而达到的播音主持作品外在形式上的完整流畅;理圆是整个播音作品思想感情内涵的深刻和准确体现;意圆是在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创作境界中达到气脉相连、韵味无穷的天人合一境界。《走品牌之路,弘扬时代主旋律——<中国红歌会>价值初探》是作者黄海通过四年参与“红歌会”的工作实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撰写的,对自2006年举办的 “红歌会”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从理论层面进行充分剖析、论述,事理结合,有点有评,在价值研究的诸多方面作了有益的深层探索,有效地提升了理论性。

王文君 《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主持人的创新》 和杨威《媒介生态视野中的广播节目创新研究》,则是关于现场主持与节目创新的研究。王文君以中央电视台在报道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中推出的持续12 天近300 个小时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为例,深入阐述了主持人在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媒介情感表达以及作为大编辑理念的体现者执行者两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和突破。杨文以媒介生态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运用生态学上的“生态位”概念,对广播节目和广播媒介生态环境深入分析,提出“错位竞争”、广播媒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策略及广播节目的创新方法,既满足对广播生态的保护,又满足市场需求,以保证广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在受众市场、经济效益方面的双赢。

透过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彰显前瞻性思考

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评论文有孙嘉彤 《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罗莉莉《从城市台主持人管理问题现状谈突破路径》、千鹤《媒体竞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模式初探》、赵杰《浅议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朱晶《浅谈电视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规划》等。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提出了制定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鲜明地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明确目标,阐释意义。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人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深入探讨主持人在这一特殊职场如何获得成功与可持续发展。《浅谈电视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规划》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对一个人的未来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良好的职业规划最基础的是要做到‘择已所要、择已所长、择世所要、择已所利。’”孙嘉彤《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文中说不少主持人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风华正茂之时,才能得不到充分展现。作者认为:“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有目标和方向。……目标是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促使一个人去实施规划的巨大动力”,“做好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对主持人个人事业的发展,还是对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主持实践对不同阶段主持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灵活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以更有利于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策略,颇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国外,职业规划行业已经很成熟,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刚刚兴起不久,行业成熟度不高。如今我国节目主持人已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以期主持生涯持续发展,走得更高更远,这种对职业前程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是我国节目主持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直面现实,加强管理。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管理机制较为陈旧,管理方法较为简单等问题,缺乏一套适合主持人这一特殊职业的科学管理机制,导致在现实中出现诸多弊端。一般来说,主持人的职业生涯有 “尝试期”“成长期”“拓展期”“高峰期”“平台期”“衰退期”,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前期阶段”“逐渐成熟阶段”“多元发展阶段”“后期退休阶段”。每当主持人进入“平台期”后,很难在原有水平上再有新提高新突破,自然也难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期望值。两者的反差碰撞,必然引发主持人的困惑、疑虑乃至“生存焦虑”。如何在主持人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如何根据不同个人、不同阶段的状况特点,有的放矢,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方案,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正如《从城市主持人管理问题现状谈突破路径》一文中所说“为了摆脱下岗的命运,继续从事主持工作,只有自己做制片人。有的主持人还可以转为幕后从事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工作,或者转为幕后从事编辑工作。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统一对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此打消主持人的职业困惑和疑虑,解除后顾之忧。”

敬一丹曾在“金话筒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制度管理还得尊重主持人生涯中的这些周期特点,比如给主持人安排一定的休整、进修,对他们进行微调,对他们进行再发现,使得他们更有效地在主持人这个位置上工作,更有创造性地在这个位置上坚持,从制度上也可以让这群人走得更远。”

“走得更远”,持续发展。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台和栏目的代表与标志,是收听(视)率的符号,是构成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力的诸多元素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元素。如何使其主持生涯持续发展,走得更高更远,始终是主持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千鹤 《媒体竞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模式初探》一文中提出“根据每个人每个业务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方案。”比如对一个将要进入主持人行业的新人,要“为其量身定做或选择适合的节目”; 对于已主持过一段时间节目的主持人,应“侧重于职业素养和专业提升”,鼓励他们“继续向上攀登”; 对于一个已获得成就的主持人,“则应着眼于挖掘其深层潜在的特征,找到其延展和超越的目标,使其走得更高更远”;对于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主持人,应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免除其“后顾之忧”。

当前在多文化社会环境中,主持人持续发展呈现出多元化选择的趋势,尽显各自魅力。目前有的主持人成为节目或频道负责人,如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徐滔;有的成了制片人、管理者;有的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如杨澜、元元;有的退出主持人行列,从政或从事其他职业;有的成为所在媒体不可或缺的主持人、大型活动的司仪,如中央电视台的朱军、董卿,凤凰卫视的陈鲁豫、吴小莉。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元元当初离开《第七日》的原因是她认为“节目和我都到了一个平台期,都需要提升。”她选择了去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她说:“这个阶段的主持人更需要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休整自己、补充自己,蛰伏之后是更大的超越和突破”,又说“主持人在忙碌工作之余,需要的是学习提高……只有加大自我培训的力度,才能使自己主持生涯长青。我们要做的是‘长青’,而不是当一颗流星。”

猜你喜欢
主持人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