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然
(河北省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沧州 061000)
沧州市地处华北东部滨海平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正确评价和判断沧州市水资源支撑能力,对实现沧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沧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依赖于区域水资源的支撑。目前,沧州区域水资源与人口、工、农业经济发展等的基本情况见表 1。
众所周知,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通常可以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总产值、耕地、灌溉面积等指标来衡量。研究区域发展的水资源特性,就是分析探讨水资源与这些指标的匹配程度及其对这些指标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支撑能力。通过对表 1的分析,可以初步归纳出维持沧州市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有以下特性:
1993年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认为:区域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 700m3将出现用水紧张现象;少于1 000m3将面临缺水;少于 500 m3则严重缺水。按此标准统计,目前,沧州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173.59m3,远远低于严重缺水的标准。区域内各行政分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也均远远低于严重缺水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最多的黄骅市也只有 254.3 m3,相当严重缺水标准的 50.9%,而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沧州市区人均只有 78.1 m3,相当严重缺水标准的 15.6% 。按上述标准衡量,沧州市684.7万人口均面临严重缺水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南、北方差异很大,南方地区每公顷耕地水资源量平均为 49 065 m3,而北方地区却只有6315 m3,前者为后者的 7.8倍。而地处北方的沧州市,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 1371.3 m3,仅为北方地区每公顷耕地水资源占有量的 21.7%,与北方水资源与耕地分布状况不相协调,与南方的分布状况更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沧州市的农业发展困难会更大。
表1 沧州市水资源与人口、GDP、耕地分布状况
就全国而言,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 GDP比例分别为58:28:14,而水资源的构成比例为 27:25:48,很不协调;据统计,北方地区 GDP占全国的 45%,而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黄淮海地区 GDP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国的 1/3,而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 7.7%。沧州市地处我国北方,属黄淮海地区,百元 GDP占有水资源量 1.05 m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百元GDP占有水资源量 35.7m3的水平,也低于北方地区百元 GDP水资源占有量 15.6 m3和黄淮海地区百元 GDP水资源占有量 8.5m3的水平。这也说明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沧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降水和蒸发在不同地区变化较大,生态环境特征差异也较明显,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很不平衡。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29.3万 m3/km2,而河北省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12.6万 m3/km2,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沧州区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8.5万 m3/km2,仅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 29.0%。沧州市所处的北方地区降雨量偏少,蒸发强烈,因此,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而区域内水资源又相对不足,因此,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便应运而生,如:河道断流,湿地减少,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这无疑给沧州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增加了难度。
沧州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平衡与人口、耕地等资源分布上的差异,尤其是工业已形成的生产力布局与水资源的不相协调,使沧州市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水资源支撑能力相对不足的困难。也就是说,沧州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将关系到 21世纪沧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沧州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在对沧州区域发展的水资源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综合协调度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主要选取水资源及其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三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沧州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因人口分布的差异,选用的指标均采用人均量。以上指标的选取,主要基于以下因素考虑:(1)取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供水量两个指标来反映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人均水资源量可综合反映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条件,为区域发展的基础性指标。人均供水量可从两个方面反映水资源对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其一反映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其二反映客水(过境水)的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均供水量超过人均水资源量的地区,一般说存在利用客水资源的现象,因而要考虑客水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区域发展指标选取人均 GDP、人均耕地面积两个指标。GDP为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人均GDP则能较好地反映区域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是衡量水资源支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水资源对区域农业发展与粮食生产的保障能力;比人均灌溉面积指标更能反映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水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生态环境状况是区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受资料限制,本次分析仅选取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指标来反映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障能力。
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即水资源对区域发展提供保障的能力。一个区域的水资源从数量和质量上能满足该区域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需求,就可以说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综合指标相适应,也可以说相协调,因此,本文引进了协调度的概念来反映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的强和弱。
沧州市及各行政分区的发展指标与水资源的协调度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CIj为协调度指标;W PCRj为各行政分区人均水资源相对数;OPCR为各行政分区其它人均指标相对数;WPCj为各行政分区人均水资源量;WPC为东部经济带人均水资源量;OPC为各行政分区其它指标人均量;OPCj为东部经济带其他指标均量。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沧州市的水资源条件和全国平均的情况比较相差太远,沧州市又处在我国的东部经济带中,因此,本文在分析中以东部经济带的平均情况为参照,各指标的协调度也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带平均水平而设定的,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与所处经济带的协调程度。沧州市各行政分区水资源与生产力、人口耕地的协调度计算结果见表 2。协调度越大,则水资源对区域发展支撑能力越强,反之,则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越小。协调度大于 1,则表明该区域水资源对其发展支撑能力大于东部经济带平均水平,小于 1,则小于东部经济带平均水平。由表 2可以看出,在各指标协调度中,人均供水量指标河间市、南皮县、孟村县、海兴县、黄骅市、青县和沧县等行政分区协调度大于 1,其余行政分区均小于 1;人均 GDP、人均耕地、单位面积产水量等指标的协调度均小于 1。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参考全国评价各省(市、区)水资源支撑能力的标准,设定沧州市各行政分区水资源支撑能力判别标准如表 3。
表2 沧州市行政分区水资源与生产力、人口、耕地综合协调度表
表3 沧州市行政分区水资源支撑能力等级标准
单项指标的协调度只反映水资源对某一个方面的支撑能力,而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应是各单项指标的综合反映,因而需加权计算这些指标的综合协调度。权重的分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为各指标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程度大小;其二为各发展指标对水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根据以上原则,(1)发展是硬道理,因此,区域发展指标权重取0.5,其中人均 GDP为 0.3,人均耕地面积为 0.2。(2)供水能力是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取 0.25。(3)生态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深远,可和供水能力等同看待,也取 0.25。
水资源支撑能力具有相对弹性,如节水和开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诸多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
由表 2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沧州市的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极不匹配,区域持续发展将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维持区域发展新增加的水资源需求量要通过调水才能解决。沧州市各行政分区中,孟村县、海兴县和黄骅市水资源条件稍好,但区域发展与水资源也不匹配。以上分析表明,沧州市各行政分区当前的经济发展均已受到水资源不足的影响,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水资源的制约。
随着沧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服务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水资源的制约日益显现化,因此,全面提高沧州市水资源支撑能力,是摆在人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议采用以下对策:
按照“适水而行,量水发展”的战略思路,统筹安排强市发展规划,建立“以水定规划,以水定发展”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计划用水、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调整。2005年,沧州市的产业结构是 12.0:53.4:34.6,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是 14.9:51.8:33.3,而全国则是 12.6:47.5:49.8,沧州市第三产业比例略高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而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在用水结构上,沧州市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比例是 70.1:14.7:15.2,河北省的用水比例是 76.4:12.6:11.0,全国则是 63.6:22.8:12.0,沧州市农业用水比例略低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而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工业用水比例则略高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而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沧州市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减少农业用水量。对农业种植结构可进行合理调整,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倡发展旱作农业。实施“节流为本、治污优先、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战略和“以供定需、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奖超罚”的供水机制,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水耗、排污少”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高耗水的重化工业向滨海转移,大量使用海水。把全市用水量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开源调水是条件,节流减污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根本。真正把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水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抓,把节水防污治污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沧州市节水的重点在农业,农业节水的关键在于调整种植结构,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尽快将农业用水的比例降到 60%以下。要在全市大力学习宣传和推广衡水市桃城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在农民中成立“用水户协会”,发放“水权证”,实行用水总量、定额双控制,通过民主管理,公众监督,做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发挥水价对水市场的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向用水效益高的行业和单位流动。工业节水重点在用水大户,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改造旧设备,采用新的节水工艺,争取早日实现“零排放”。在企业中推广海咸水淡化技术,用海咸水代替淡水。生活节水重点在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和降低输水管网漏失率,严格计量,定额供水,累进加价,逐步实行分质供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逐步建立再生水和雨水收集利用合一的中水系统。防污治污的重点是加强水源地保护、污染源治理和地下水超采。要实行排污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和污染问责制,依法严惩偷排偷放和超标超量排放污水行为。城区范围内限采浅层地下水,禁采深层地下水,封闭自备井,改善水环境,保证城区河段生态和景观用水,建设园林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
[1]汪党献,等 .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 .水力学报,2000,11.
[2]潘家铮,等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南水北调问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第八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2005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