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宏 齐大路 林 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350108)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接触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于一身,深受大学生喜爱。本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生理学指标的测试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练习者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项运动的发展潜力,以便进一步普及推广此项运动。
随机选取我校2008级太极柔力球选项班60名大学生组成实验组。另有同年级公共体育课普通班的学生60名,他们选修内容不限,组成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女生且身体健康,平均年龄20.5岁。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实验组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份,实得有效问卷 58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6.7%。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符合统计学要求。
1.2.2 体育测量法
1)实验程序及控制:对实验组各项指标进行统一测试,然后进行18周的太极柔力球练习,每次练习60~80min,心率控制在120~140次/min,每周练习4次,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并严格要求不得进行其它任何剧烈体育活动;2)测试指标:对实验组18周前后及对照组实验后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立定跳远等指标进行测定。测试过程中全部使用由教育部权威部门认定的电子测试仪器。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握力及立定跳远等项目上均无显著差异 (P>0.05),说明这两组学生在实验前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处于同一层次,并无差异。
但是从表1中却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握力及立定跳远等项目上出现了显著差异 (P<0.05)。说明通过18周的体育锻炼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但因为采用了不同的锻炼手段和运动项目,得出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实验组学生各项指标提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学生。这也正面说明了太极柔力球独特的运动形式有着独特的锻炼效果。
表1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 (n=60)
表2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后的指标测试数据均高于实验前 (体重相反),且具有显著差异,这再次证明了:通过18周的太极柔力球练习,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均有大幅提高。
表2 实验前后实验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 (n=60)
大学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学业压力的增大,静的多动的少,体重因体脂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使体型发生变化。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会感到出汗很快,很顺畅,但并不感到疲劳。而且完成 “迎”、“引”、“抛” 的三个技术环节要求从入球到击球的整个过程连贯、自然、流畅,宛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以太极柔力球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转圆、走弧、旋圆中完成的,并利用惯性离心力将球顺势抛出,这样加快了血液的流动和排汗过程,俗称 “运动型桑拿浴”。
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肺活量和台阶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实验前。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加快运动后心率的恢复,反映了心脏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增强。另外,肺活量显著上升,主要是在练习太极柔力球时,动作轻松自然,呼吸匀细、深长,肺换气充分,呼吸肌运动柔和,使膈肌和其它呼吸肌得到了充分锻炼,使呼吸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增强了人体的血氧饱和度,增加了参加工作的肺泡数量,改善了肺的通气功能,从而使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和提高。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这些变化会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表现为肌肉收缩速度变慢,肌肉收缩力量下降。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握力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实验前。太极柔力球主要是上肢动作多,手部动作的细微变化丰富,抛接、旋转、内旋、外旋动作是太极柔力球的主要特点。大量的手指部位静力性力量练习,促使大学生手部屈肌力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女生平时锻炼很少,手臂就此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加强。
另外,由于练习太极柔力球过程中,习练者双腿经常处于弯曲紧张状态和伸直放松状态相互交替之中,致使大量股后肌群参与活动,小腿后侧小肌肉群也协同参加,如弓腿动作,使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始终都能保持周身活动状态和对肌肉的合理刺激及锻炼,这样增加了腿部肌肉力量。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9.7%的大学生表示练习太极柔力球不仅能够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且有86.2%的大学生认为练习太极柔力球能够发展创造性思维,这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太极柔力球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强调运动中的“反关节性”、“非自然性”、“非本能性”,恰恰能够提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对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1]。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94.8~98.3%的大学生被太极柔力球运动独特的方式所吸引,而且有88.8%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该项运动。
分析原因:首先,太极柔力球运动摒弃了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 “弧形引化过程”触接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积极借鉴、汲取太极拳运动和武术运动中 “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拳理拳技,以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为底蕴,奠定其自身的 “先引后发、引进合出、借力打力”的基本运动思想,太极柔力球的技术特点是从入球到击球的整个过程连贯、自然、流畅,宛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
其次,我校为中医药院校的典型特点能够吸引更多学生习练太极柔力球。因为中医理论与传统体育养生同理,中医学是通过医疗手段调节机体内环境,达到防病治病,改善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而传统体育养生是通过身体运动和调身、调息、调心,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机体适应环境、抵御疾病能力的目的。而且目前传统保健体育的诸多内容已成为医疗体育、康复医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两者相互融合、异曲同工[2]。
太极柔力球运动既有套路表演、也有竞技对抗,套路表演中又分为单人自选、双人花样、三人及多人自选、集体规定套路等;竞技对抗中又分为单人、双人、团体对抗以及同组游戏等形式,且各种形式均有全国统一的竞赛规则[3]。学生既可以单人或多人随着音乐手持球拍翩翩起舞,也可以三五成群自由娱乐,而且运动量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所以能极大满足学生对练习方法的选择,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体质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方法。学习过音乐、舞蹈、武术等的学生可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编排柔力球套路动作;身体灵巧性较差的学生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使身体得到协调发展;体质较差的学生练习太极柔力球,使用特制的柔力球拍可引入手部穴位的按摩和磁疗,在打球的同时起到保健的作用,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独到的功效。
[1]黄兴平,等.在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348~349
[2]翟立武.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特色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93~94
[3]白榕.太极柔力球 [M].山西: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20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