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院校办体育专业的现状研究

2010-03-18 08:19王晓曦罗伟坤关彩霞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教研室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校

王晓曦 罗伟坤 关彩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随着社会对运动和健康的关注以及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办体育科专业。自2004年起由遵义医学院开始,许多医学院校开始设置体育专业,该专业学生获得的学位为教育学学位。这种专业办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由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院系、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培养体育专业的模式。医学院校办体育专业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 医学院校设置体育专业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各种现代病出现,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的重要性。而体育作为有效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手段,更加受到重视。长期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运动对维持人体健康水平有特殊的意义,现代医学通过治疗实践,越来越重视体育在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和抵抗早衰方面的作用,“运动与健康”已成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原有的 “体育课”已经更名为 “体育与健康课”,学校体育教育除了要求学生增强体质,学习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之外更强调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保持身心的健康,这就要求传授给学生健康知识,保持健康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中小学课程中开设健康课程,该项课程一般是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有一些是由单独的健康课程的教师进行授课。我国许多中小学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只是停留在 “体育课”之上,由于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许多学校不能开设真正意义上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缺乏既能够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又可以从事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在大众体育领域,城镇社区体育服务中心不断显现、各种体育、娱乐服务场馆数量增加,体育将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社会上对能够从事大众健身指导工作的体育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在这种新的专业人才需求形势下,我国部分医学院校的体育院系、部从2004年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体育专业。

2 医学院校办体育专业的现状

表1显示,医学院校体育专业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仍处于专业建设的初期阶段,呈现以下特点。

表1 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体育专业办学现状情况表

2.1 体育专业的开办由开设院校的体育院、系、部牵头并承担主要的专业建设任务

部分办学单位在专业开办过程中由原来的体育教研室、部升级为体育院、系。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都已经成立体育学院,泸州医学院成立了体育系。院系的成立是在体育专业开办之后的一至两年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的发展,

2.2 招生规模相对较少、处于尝试的阶段,遵循着稳步发展的原则

医学院校体育专业创办之初的招生名额都不超过100人。生源包括省内和省外,生源录取分数远高于普通体育院校录取考生。生源数量有保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上对这类体育专业的兴趣和肯定。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体育专业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开始招生扩大招生规模,今年招生已经超过200人。

2.3 人才培养的方向比较清晰,集中在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领域

成都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以社会体育方向为主,兼顾学校体育领域;广州中医药大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以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师资为主,兼顾社会体育领域;专业特色比较突出,体现了体育与保健、健康、医学融合的理念。

3 当前医学院校体育专业的优势与不足

3.1 医学院校办体育专业有着自身的优势

3.1.1 办学基础雄厚、专业基础学科齐全,学术卓越

医学院校一般校史悠久,国家投资充裕,教学设施齐全。医学院校的基础学科有着较强的学科积累,学科建设经过较长的时间,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学科带头人较多,师资队伍力量较强。同时拥有较多的临床医院或医疗机构,在康复、损伤、推拿等学科中拥有较多的实习或实践优势。

3.1.2 校园文化深厚

校园文化对于所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培育起健康的心理强化进取意识以及促进其社会化均具有积极作用。体育专业为医学院校带来了新的校园文化气息,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中增添了进取、活泼、拼搏的色彩。医学院校传统的校园文化也影响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气质,提高了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了体育专业学生认真严谨作风。

3.2 医学院校体育专业办学不足

3.2.1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办学单位师资数量比较紧张,师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正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偏多;公共体育和体育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资源分配的矛盾。公共体育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重合的,教师教学任务较重,部分教师身兼数门课程教学任务的现象屡见不鲜。

3.2.2 学科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专业学生人数、专业建设进程和用人编制等条件的限制,医学院校的体育院、系、部以学科划分的教研室较少,广州中医药大学只有公共体育教研室和体育理论教研室2个教研室,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公体课教研室、专业课教研室、传统体育教研室3个教研室,泸州医学院体育系按照学科划分了理论、田径、球类、体操4个教研室。专业学科教研室的建设力度不够,不利于形成有力量的教学团队,不利于学科建设。

3.2.3 专业实验室及实验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体育专业没有独立的专业实验室,泸州医学院体育系有一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部分院校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业实验室尚在建设之中。专业试验课程基本上在学校基础医学教学部门的公共实验室进行,实验设备和实验课程内容与体育专业开设的实验要求有较大差距。

3.2.4 对优势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医学院校办体育专业的强大基础体现在 “医”上,专业办学特色和定位基本上是 “医体”结合。当前医学院校体育专业的办学力量和专业建设基本上是以学校的体育院系部为主导,兼容学校其他办学力量来进行。目前看来,体育专业的办学对医学院校学校其他部门、单位的优势办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如何将体育院系部办学力量与学校其他单位的优势办学力量有机的结合是医学院校体育专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4 建议

当前医学院校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基本上是体育与医学结合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以“体”为主,兼顾医学特色。毕业学位为教育学学士。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特色方面有较多的雷同。

建议进一步挖掘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医学院校医学资源的优势,在巩固人才培养基础的情况下分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将体育专业分为医学方向和体育方向两种,学生可以在就读两年之后选择专业主攻方向是以 “体”为主还是以 “医”为主,可以借助医学院校的优势,鼓励学生就读医学类的第二专业,毕业时可以按照所修课程获得体育教育学学位、理学学位或医学学位。这样医学院校培养的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才竞争中能够拥有较强的优势,也适应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郭宇亮,汪伟.医学院校办社会体育专业的几点思考 [J].贵州体育科技,2005,(3)

[2]林永辉.体育专业拓宽为体育卫生专业的探讨 [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0,(1)

[3]肖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教育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戴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现状及结构调整研究 [D].苏州大学,2006

[5]付建民.体育专业大学生医学科普教育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6]彭述武.湖北医学院今年起招收运动医学专业学生[J].湖北体育科技,1989,(3)

[7]张军霞,等.综合性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教研室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