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涛,林钰婷,成燕清,刘雪源,刘都才,马国兰
(1.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北京 100193;3.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Bagnall))属缨翅目、蓟马科,是水稻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其生活周期短,田间世代数多且重叠严重[1]。稻蓟马主要以1~2龄若虫和成虫危害稻叶,其成虫活泼,卵散生于嫩叶组织内;若虫常聚集在叶耳、叶舌处,喜在初展卷状的心叶内取食、活动。若防治不当,易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防治稻蓟马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有苗期叶面喷雾和拌种处理,其中拌种处理的常用药剂为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及吡虫啉[2-5]。丁硫克百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由克百威低毒化衍生而成,作用靶标为昆虫神经系统胆碱酯酶[6-7]。在昆虫体内代谢为克百威而产生杀虫效果,因此该药剂具有与克百威同等的内吸、广谱杀虫特性。同时,其作用迅速、持效期长,可广泛应用于水稻稻蓟马、稻飞虱等的防治。
通过室外盆栽水稻模拟试验,研究了丁硫克百威不同剂量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大田生产中苗期稻蓟马的防控、水稻健身栽培等提供参考。
供试水稻品种(组合):湘早籼5号,属中熟早籼常规品种,由岳阳市农科所1984年育成;丰源优326,属三系一季迟熟杂交晚籼,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
供试药剂:35%丁硫克百威DS(Carbosulfan 350 DS,好年冬),由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分装。
试验于2009年6月6日~7月2日在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湘早籼5号、丰源优326分别用塑料盆(长×宽×高=0.40m×0.30m×0.15m)、铁盒(长×宽×高=0.60m ×0.60m ×0.35 m)栽培。播种日期为6月6日,播种量定为300粒稻种/盒(盆),均匀撒播。
按水稻品种的不同,试验共分两组,每组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4次。处理1~5均以35%丁硫克百威DS对稻种进行拌种处理,制剂用量依次为 0.5、1.0、2.0、4.0、8.0 g/k g种子(按照干重计算)。拌种方法如下,将事先浸种催芽的湿润种子与已称量好的药剂放在自封袋内,充满空气,充分摇匀。处理6用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1.3.1 出苗率调查 药后6 d,将每盆平均分成4区,查每区出苗数,计算出苗率(%)。
1.3.2 株高调查 药后16 d、26 d,每盆随机取20株秧苗,测量株高。
1.3.3 稻蓟马的防效调查 药后16 d、26 d,每盆随机取20株秧苗,查受害株数及卷尖数;第26日的调查还需补查受害叶片数。药效计算见公式(1~3)。
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数据,以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结果(表1)表明,以35%丁硫克百威DS对稻种进行拌种处理后,能较好地防控水稻苗期稻蓟马的危害,其持效作用长达26 d。药后16 d,各试验组处理6的受害株率均高达100%,处理5的受害株率仅为20%~30%,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药后26 d,各试验组各药剂处理均难以控制稻蓟马的横向转株危害,秧苗受害程度明显加重,受害株率及受害叶片率绝大多数超过60%,但处理5对水稻心叶的保护效果保持在75.69%~87.23%。这说明,在秧苗生长过程中,作为生长旺盛部位的心叶,可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保持相对较高浓度的药剂量,使其受害变轻。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及秧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1可知,各试验组各药剂处理对水稻出苗及秧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药后6 d,处理3的出苗率最高,达92%以上,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2、处理4,出苗率分别为89.42%~92.56%、83.75%~85.33%;处理 1、处理 5的出苗率略低,与空白对照处理(79.33%~86.67%)相当且无明显差异。药后16~26 d,处理2~5的秧苗株高为33.95~61.39 cm,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处理的30.02~54.94 cm。此外,药剂拌种处理的秧苗株高随剂量上升而显著增高,与李应忠等人研究的结果一致[8]。
近年来,受水稻播栽期混乱、直播与抛秧盛行、早春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稻蓟马的食料来源充足,发生危害程度加重[9],给其防治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
试验结果表明,以35%丁硫克百威DS对稻种进行拌种处理,制剂用量在2.0~4.0 g/k g种子时,可有效防控水稻苗期的稻蓟马危害,且对秧苗生长存在一定的促进效果。
由于试验缺乏无稻蓟马危害条件下丁硫克百威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因此笔者无法断定是药剂本身对水稻存在促长作用,还是因药剂有效防控了稻蓟马危害而使秧苗产生相应的补偿效果。此外,相对田间小区试验,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的环境条件、生物种群与发生动态比较单一。故在水稻实际生产中,对稻蓟马的防治,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灵活的配套措施。
[1] 刁朝强,刘呈义,陈 华,等.稻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初步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0,(5):56-57,55.
[2] 陈国永,江 枫,瞿洪法.35%好年冬种子处理剂防治晚稻秧苗期害虫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5):92,95.
[3] 李安祥,李洪山,李慈厚,等.吡虫啉对稻蓟马的防效及应用技术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3):119-121.
[4] 汪建华,滕敏忠,宋王松.蚜虱净拌种防治单晚直播田稻蓟马试验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04,(3):43-44.
[5] 叶 萱(译).吡虫啉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和早期秧苗生长的影响[J].世界农药,2008,30(5):45-46.
[6] 曾宪泽,段湘生,杨联耀.丁硫克百威的化学合成 [J].农药,1995,34(6):12,16.
[7] 姜雅君.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丁硫克百威 [J].农药,1998,37(9):43.
[8] 李应忠,吴小年,赵东坡.丁硫克百威作晚稻种子处理剂的应用效果[J].作物研究,2000,(1):15-17.
[9] 方海维,倪社教,张国友,等.沿江地区稻蓟马重发原因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