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章林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上网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更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据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文字媒体中,互联网的阅读率逐年上升,已达到为36.5%,排第三位,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①王爱功:当前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若干热点问题述评(上),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第8期。。因而,图书馆系统,尤其是党校图书馆要如何改进自己的服务模式,以跟上网络发展形势,需要我们对其做出思考。
现代信息环境变化的基础特征是数字化和网络化。信息资源空间数字化和信息交流空间数字化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及其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信息获取主体的心理期望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信息服务机构需要具备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服务能力,从而使信息服务工作从满足文献需求向满足知识需求发展;从提供信息向提供知识化的资源系统发展;从提供信息的物理入口向构建到知识的智能入口发展;从关注物的因素向关注人的因素发展等②毕强、韩毅、刘昆:知识服务——现状、进展及挑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年第6期。。
这种形势也决定了党校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其传统的信息服务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首先表现为到馆读者越来越少。近些年来,党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阅读环境也得到了相当的改善,但是到馆读者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称“这是图书馆界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等诸多因素,使得图书馆界面向读者推出“非到馆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次,数字资源的点击率上升趋势明显。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不断发展,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数字资源在诸多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也就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及提高其利用就成了衡量党校数字图书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再次,传统信息服务在服务范围、方式和服务深度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上仅仅局限于校内的教职员工及在校学习期间的学员,而无法进行社会化服务;服务的空间范围上仅仅限于校园网覆盖的范围以内,而无法越“雷池”一步;服务方式较为单一、被动,图书馆无法对用户进行主动式服务;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数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难以兼得,也就是说,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那么,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中,如何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就成了党校图书馆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1、基础分析
网格技术的合理利用。本来在构建全国教育网格和科技网格的时候,应该有机会把图书馆的一部分应用构造在网格节点上,并服务于一个地域的教育与科研工作。但是,目前的网格节点中,教育课件网格节点、虚拟博物馆网格节点都在设计并实施中,缺失了数字图书馆网格节点。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它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近几年出现的云计算,应加强对其计算环境、运行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并力求利用云计算来拓展我们的服务。
(1)运行的基础框架。对党校图书馆来说,现有计算资源的基础框架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框架对于内部是相对健全与稳固的,对于外部可能是需要加固和扩展的。维持云运行的基础框架的成本是很高的。比如,为了云环境,由于接入的增加,传输的增大,需要提升网络带宽的成本;为了更好地保护内部,需要提升网络安全成本;为了吸引搭载,需要大量的提升存储空间的成本;为了数据可靠,需要进行数据备份的成本等。所以,利用已有的基础框架搭载云计算是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模式,而不是为了建云环境而增加很多投资。对于没有基础运行环境,又想开发云计算获得用户使用的党校图书馆来说,需要仔细地衡量投资与回报的风险。
(2)应用模型的确定。对于党校图书馆,应用是相对固定的,如何在这个相对固定的业务模式上,搭载更多的用户,这个是很多互联网图书馆要思考与定位的。利用已有的应用模式去扩展搭载用户是相对简单的,都属于利用已有应用模式进行云的应用模型的。而对于没有应用模型想要进入云计算机的,要慎之又慎,因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应用模式,说服其他机构和图书馆转向自己的应用模式的推广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3)读者情况的分析。众所周知,党校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图书馆有以下特点:从主要任务来看,一方面要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资料;另一方面又要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读者对象来看,一部分为校内读者,另外一大部分为计划内的培训学员。
党校的教研人员既担负着教学任务,又承担着党委决策部门赋予的科研任务。他们有自己的长期研究方向,所涉及的信息系统而专深,形势迫使他们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特别是社会热点、改革现状、国外社会科学最新研究动态等能够产生科研成果和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
党校培训班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各条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他们需要拓宽视野、深化理论、更新知识,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除了完成党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解决某一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并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他们获取信息的注意力,集中在改革现状、社会热点、管理科学和经济发展等与其工作有着直接联系的信息上面①戴莉:党校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特点与服务对策,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基本思路和目标
对于图书馆来说,其核心资源是知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焦点。知识的积累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只有知识的转化与创新才最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和最终目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增值、知识创新和人的发展以及图书馆知识的有效转移,最终提升图书馆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知识转移。图书馆知识转移是图书馆利用知识管理技术通过采集、挖掘、整合其拥有的或能获取的信息资源及员工的智慧资源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以其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显性知识转移和以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馆员的隐性知识转移①郭春侠、储节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知识转移,情报资料工作,2008年第2期。。
服务对图书馆来说是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已经从早期的文献服务发展到如今的信息服务。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海量的、简单的数据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知识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于是,知识服务的观点被提出并且迅速得到了理论界的一致认可。
对于党校图书馆来说,我们一定要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否则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长期立足,对信息做一些判断、选择、整理和加工是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随着近些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党校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已日益完善,这也为转型过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对于如何构建党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对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我们不能局限于图书馆内部,而是应该置身于党校的全局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从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来看,在新的信息环境中,能否服务好学员将是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的重要衡量标准。第三,我们的资源和服务在满足校内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服务社会,这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来宣传自身,只有这样我们的资源和服务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如何构建党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系统,通过整合资源、管理知识来服务教职工、服务学员,进而扩大图书馆甚至是党校的社会影响,推动干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构画如下(如图1所示):
图1 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架构拓扑图
(一)系统的功能
1、交流
来党校培训的学员学习时间都很短,最长的一般也不会超过半年,在培训期间基本上都是以各种各样的教学为主,学员们相互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学员们利用此系统可以在离校后依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利用论坛、聊天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这些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2、学习
对于现阶段的学员来说,他们只能在培训学习期间才能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党校没有开通VPN入口或者是VPN入口仅仅对校内教职工开放。在此系统下可以建立新的VPN通道,以学员入学时的学号作为VPN的帐号和密码,实现异地访问。学员不仅可以访问图书馆的全部数字资源,而且还可以享受个性化的知识推送服务,这些对于党校的干部教育事业和学员个人的终身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宣传
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来说,宣传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现今的信息社会,我们必须要利用好网络展示自身的形象。在此系统中,我们不仅可以宣传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及各种服务,同时也可以宣传党校的各种培训信息、招生计划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扩大图书馆的宣传面,而且还能扩大党校的社会影响。
4、减少知识的粘度
知识粘性描述的是特定状态下知识的一种特殊状态属性,是指知识对于其拥有者具有一定的附性,在实现知识共享时具有一定的障碍,从而不容易实现知识的正常流动。也可以认为:知识粘性其实就是用来描述“知识转移困难”时赋予知识的一种特定属性,而知识粘度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困难程度”一种测度指标知识的粘度越大,知识转移就越困难;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具有一定“粘性”或者“粘度”的知识称为粘滞知识①周贺来:知识粘性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探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
(二)系统架构简介
1、知识服务系统门户
该门户不仅是学员之间之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是图书馆、甚至是党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也是学员获得更深层次知识服务的入口。众所周知,党校学员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校学习、同学之间交流的时间并不会很长,所以,离校以后的学习和交流是整个系统首先考虑的问题。在此门户中,首先考虑搭建一个“同学录”平台。学员入学之前,系统会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动生成或者采取手动的办法生成一个学号,同时完善一些必备的基本信息,如:班级名、单位。学员利用其学号就可以以实名的方式登录本平台,在虚拟的“班级”中自由地交流沟通。在具体使用上,除了具备“校友录”、“同学录”等平台的各种基本功能以外,同时也是学员利用VPN通道获取知识服务的入口。
2、VPN认证及用户挖掘
无论是对学员还是对图书馆自身来说,外在的“同学录”平台仅仅是一个交流和传递简单信息的平台,学员最需要的同时也是图书馆最希望提供的是馆藏的数字资源或者是经过一番加工整理后的知识信息,或者是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知识检索、加工工具。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突破网络上的一些阻隔,整个系统需要在综合考虑网络带宽、数据流量、数据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采取一种较为合适的VPN认证方式来实现几个平台之间的融合和互通。
学员通过VPN认证以后,系统同时利用“用户挖掘”技术对其需求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传输到下一个平台。所谓“用户挖掘”是指通过对用户Web使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发现用户的访问规律、探求用户需求的行为。
在此平台架构下,对于学员需求信息的分析可以考虑同时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学员自己完善;这一部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员基本信息:姓名、班级;交流信息:主要是有关学员身份及联系方式的一些信息;学术需求信息:该部分信息是整个知识服务系统的核心,也是以后能否做好主动服务的重要基础,平台将提供各种菜单、选项,以帮助学员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全面完善自身的学术需求信息,例如其本人的研究方向、所关注的热点理论、事件、人物等等,以保证系统能够准确地向其推送知识信息。第二,利用“用户挖掘”技术对其上网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平台的自身特点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对于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够对学员的信息需求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
3、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在本系统架构中,我们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以下两个功能:第一,互联网资源的采集。主要是利用数据采集软件,根据“用户挖掘”的分析结果,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提取出最有用的信息;第二,内网数字资源的深层检索。对于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会在内网的“数据仓库”中,而对这些信息的检索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很难兼顾查全率和查准率两个方面。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入的检索和分析判断,最终挖掘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精确信息。
4、知识推送
所谓“知识推送”,是指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约定,自动从知识资源中选择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如电子邮件)有规律地将知识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弥补搜索引擎及检索工具中查全率有余、查准率不足的弊端,智能化地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这项服务是整个系统最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对于党校图书馆来说,我们的“知识推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方式是把符合定制要求的信息直接以链接或者全文的形式发送给学员指定的邮箱或者其他地方;另一种方式是把这些信息直接发送给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由(学科)馆员对得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分析、加工和整理,然后再提供给学员。
5、基于本系统架构的其他延伸服务
数字资源的检索、利用及用户培训。提供数字资源的检索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表述。对于党校图书馆来说,我们不仅需要提供最基本的检索服务,同时还需要提供各种数据库的介绍、数据库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以及一些用户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把读者留住,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推进图书馆的工作。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工作是传统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之一,它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是现代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条件下,虚拟参考咨询(virtualreference)应运而生,并逐渐显示出它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虚拟参考咨询打破了传统参考咨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虚拟参考咨询平台上,学员可以实时在线和(学科)馆员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email等其它方式进行咨询交流。通过这种(学科)馆员和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不仅是学员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图书馆馆员自身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此系统中,其每一项功能和服务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并且相互之间也是可以整合的。例如,在系统中我们还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数据库的共建共享以及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在内部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引入评价机制,由学员对我们所提供的知识或服务给出一定的评价;在对外方面,甚至可以引进市场化机制,在我们的馆员的知识水平不足以向学员服务或者数量上不足时,可以同高校图书馆或者是其他相关行业人员进行合作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以省馆为核心的总分馆制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利用互联网运行公司,搭载图书馆的某些应用;利用现有的网格节点搭载图书馆的业务;可以利用互联网运行公司的云计算以及资源供应商的专项服务,利用本地门户构造混搭云计算模式等等。
对于现阶段的党校图书馆来说,我们正处于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的转型时期。在此期间,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弯路要走,但是我们首先需要实现的是从无到有的转变,然后我们才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党校图书馆应该在虚拟技术与互联网运营商专门的云构造混搭模式为目前的主要策略,构造系统专业而完整的知识服务系统。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