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飞鸿,唐国兴
(常州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者向社会、家庭或社会个体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智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心理体能的非实物社会成果,其提供的是服务消费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所履行的社会职责,与其他行业相比,除了社会分工不同,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只不过教育服务是教育部门的产品,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是教育工作者,其消费者是受教育者;教育服务(产品)质量依赖于教育质量。将第三方认证应用于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和质量评价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规范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和质量评价。
第三方,是指独立于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和教育服务接受者之外的组织,与高等教育质量相关的第三方,主要包括政府机关、非政府认证机构或鉴定机构、中介组织、基金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因此,第三方认证就是指由独立于教育与受教育者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对教育产品(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界定和评价的过程,从而证实和审核教育产品是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的活动。
第三方认证具有如下特征:
(1)独立性。即第三方认证的提供者独立于教育服务的双方。
(2)专业性。即提供认证的第三方具有熟练的专业水准和技能,而且在所提供的专业领域和方向上要超过被提供认证方。
(3)有效性。即第三方认证后所得出的结论,必须在社会或行业内具有一定可信度和认可度[1]。
应用型本科教育,简单地讲,就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应用型人才是指在机械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2]。应用型本科人才素质的基本构架为:
(1)在知识方面,要掌握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足够的专业知识,有自己喜欢并且乐于钻研的学科和内容,涉猎广泛,有较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的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渠道和工具。
(2)在能力方面,必须具有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和方法能力。实践能力即能完成某件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综合性的工作或任务,能协调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调研能力即能开展调查和收集资料,能撰写准确明了的报告、计划、总结和研究论文等。方法能力即在工作中能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独立完成某种创新工作,提出有创意的设想并且予以实施。
(3)在品格方面,心理健康,即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接纳自我,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修养高尚、敬业、诚信、自律、公平、积极奉献,有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有创业的热情和毅力,乐于把自己的所长贡献给社会[3]。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技术工程师,这类人才介于工程研究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使他们既掌握该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又掌握包含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又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制造与设计技术的实施者、应用者和实现者[4]。第三方认证标准主要由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组织机构制定的考核现代制造业中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标准。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与第三方认证之间的关系是培养与考核间的关系,其终结目标为现代社会提供满足实际生产所需要的合格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进行第三方认证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结合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为学生和社会服务的,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服务质量,以及社会对其服务的满意度,教育质量标志着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计划经济时代,一元化的经济体制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单一性,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总体一致;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开始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形成“二元重点发展目标”;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性、利益主体多元性、生产目标和消费需求多样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提出了人才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并出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决定了标准的不统一性。因此,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需要一定的质量标准,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和检验,需要第三方机构认证其质量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这里的质量认证必须是公认的第三方机构,依据规定标准和程序进行的客观、公正的活动;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相关质量要素有机而合理地体现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之中,建立一套完整化和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根据第三方认证标准的要求,拟定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随机性,保障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等,使学校教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教育和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高。
质量认证制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来发展很快,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由于认证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质量认证。国内很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多年来实行的双证制教学的经验,就是第三方认证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高职高专院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通过第三方认证,规范了学校管理,提高了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保证了人才规格,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随着我国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的转变,从以前单一的行政管理,逐步转变为监督管理。在这个意义上,各种教育标准,必将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运行和管理的基本规则。综上所述,第三方认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将第三方认证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非常可行的。
以工程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基于“一个体系,两个分支,六个层面”的人才培养创新思路,架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第三方认证体系。架构过程中,体现课程体系与认证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
“一个体系”是指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两个分支”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第三方认证体系;
“六个层面”是指在纵向上,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第三方认证体系各分三层共六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指学生就业所必须的若干核心课程互相联系而构成的统一整体。
专业核心课程分层,是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各课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将核心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层、专业基础层和专业层;专业层又根据目标方向分为设计模块、制造模块和综合模块,各层次根据人才培养内容和目标设置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三方认证体系,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该专业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制图、设计与计算、分析与制造等基本知识和能力间互相联系而构成的统一体。根据工程实际对该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和能力综合与创新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将第三方认证体系分为基本能力层、能力应用层,能力综合与创新层三个层次,各层次认证内容和目标而镶嵌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各课程之中。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形成相对应的第三方认证体系的不同层次的能力,第三方认证不同层次能力的形成,又是以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教育为依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第三方认证体系结合如图1所示。
第三方认证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教育行为上,统一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第三方认证与专业教育过程全面系统的结合,就是在每个学期均安排有不同层次的第三方认证环节,保证第三方认证在四年的专业教育过程中不间断。积极开展第三方认证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第三方所制定的行业要求和标准,优化和提高专业教学的内容和质量,让学校教育与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先进生产技术合拍,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教育质量的标准化,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5]。
图1 第三方认证体系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结合图
运行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和四条辅线,概括为几句话:一条主线贯穿到底,即工程应用能力和社会需求;四条辅线围绕工程实际同时推进,这四条辅线是:基本能力、应用能力、能力综合和能力创新。坚持学校教育与第三方认证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并共同作用,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保障专业的教学过程的质量,学校应成立第三方认证领导小组,负责第三方认证的全过程宏观管理。领导小组的组成结构应该由学校领导、第三方认证及其成员企业中的专家、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第三方认证的组织实施应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具体为:组织管理由学校对第三方认证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相应专业系具体负责第三方认证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运行管理过程中,专业系要制定独立、完整的认证实施计划,并针对实施计划编制实施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所有第三方认证系列文件要与日常专业教学一致,不能因实施第三方认证而增加教学成本和教学工作量。
第三方认证与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结合符合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规律,有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第三方认证、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然后论述了第三方认证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之上架构了第三方认证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最后论述了第三方认证与专业教育的运行与管理。如何充分利用第三方认证的有利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值得去研究、探索和不断地实践。
[1]赵惠华,吴时明.第三方教育服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28-30.
[2]马树杉.地方本科院校在21世纪的新任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1):85-88.
[3]尹飞鸿.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3):21-23.
[4]黄卫东,朱志宏,周宏甫.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C].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004.
[5]沈洪雷,尹飞鸿.依托地方模具协会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