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锋
高三地理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考生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一、 以纲为纲、立足双基
1. 掌握基本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俗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各类试题,无论以何种面目出现,无论对能力要求有多高,试题必须以基本知识为载体。因此,考生要成绩大幅提高,复习时必须对基本知识“精耕细作”,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如对地形与地势、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凌汛与汛期、光照与热量、地形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与水力资源、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绿洲农业与灌溉农业等一些易混淆概念应加以对比掌握。
2. 基本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当前,在地理高考中很难找出考查教材中记忆性知识的题目,几乎每一道题都要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强调发展基本能力。一方面要着力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真正提高综合能力。
如大洲、大洋的分布、板块构造的分布,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世界主要高原、平原的分布,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纬向分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分布。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字(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能力,特别是遇到“陌生”名词,要顾名思义、层层推理。如“图中哪个地点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解答的切入点是对“滑雪”一词的顾名思义:第一,“雪”如何来?(温度条件——冬季平均气温要低于0℃);第二,“雪”是否厚?(降雪丰富——迎风坡位置);第三,人怎样“滑”?(坡度条件——山区)。综合上述推理,能满足“1月气温低于0℃,降雪量丰富,且在山区”3个条件的地点才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
二、 突出“要”点、提高“时”效
1. 核心问题需重视。“知识钉图,一清二楚”。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图象关是高考的核心关。其中,等值线图是图象的核心问题,屡见于历年高考试卷之中。因此,备考复习时,考生必须注意归纳知识要点。
如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地形种类、地形部位、坡度陡缓、确定水库坝址、绘制地形剖面图)、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根据凸向判读季节、洋流流向和性质、根据等温线判读地形特点)、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气压场、风向和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压线数值大小、根据等压线垂直方向上的形状判读高低压中心)。
2. 思路方法需建立。高考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以区域为载体实现的,区域定位便成了地理高考的门槛。备考复习时,考生必须掌握地域区位的思路与方法。
如① 经纬定位:根据地理位置包括经纬位置(重要的经线、纬线及其所经过的主要地区,重要国家及城市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他相关位置(主要指交通位置及区域界线等)等来定位;② 轮廓定位: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大陆、岛屿、半岛、海湾、内海、海峡、主要国家、主要湖泊等的轮廓以及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的走向分布)等来定位;③ 空间定位: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通过整合知识系统(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来定位。
3. 难点疑点需钻研。地球投影图(含经纬网图、日照图)的判读经历了从平面投影到立体投影,从“有图考图”到“图形变换”、“无图考图”的变迁。考生学习地球运动知识需要有很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一般而言,地球投影图的判读可从以下几方面讲解:定南北极点、地理坐标、太阳直射点、方向、晨昏线、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地方时、时区、区时)、昼长夜长、不同日期的范围。
4. 学会“浅尝辄止”。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知识是高中知识无法解释的,就不必钻牛角尖。
如臭氧层空洞春季在南极上空最严重的原因;回归年和恒星年的区别(轴移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的原因;三圈环流中极地东风带(冷而重)的最终去向;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的原因;火山口(火山湖)的成因等等。
5. 不做无用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利润最大化”,即不做自己不看书就会做的题。
三、 训练技巧、规范思路
1.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题干要求。把主题干与分题干都要读清楚,不要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对关键指导语最好用笔圈画出来。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其中,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根据图上信息”,把那些表达正确但无法从图中获得的选项予以排除。
第二、判断选项对错。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内容。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误为因果② 表述绝对化③ 前后矛盾④ 概念混淆⑤ 表述错误⑥ 半对半错。
第三、分析材料信息。高考选择题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给一段文字或图表资料,多角度设计选择题组。解题时,要认真分析材料,领会实质含义,正确理解信息联系,包括① 从哪几个角度考查;② 情境是否相同;③ 条件是否有继承;④ 后面的对前面是否有启示。往往第一题的解答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2. 客观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仔细审题、回忆地图。仔细审题要做到“三审”、“三定”。“三审”即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三定”即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定性质——确定考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关的地图,快速进行图文、文图和图图转化,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
第二、准备提纲、准确回答。在完成审题与忆图之后,为了克服缺乏逻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现象,可以写出简略提纲,组织答案要点。一般来说,组织答案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例如,在很多地理简答题中,凡是出现问“原因”、“优势”等问题时,回答思路很稳定,一般从自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资源)和社会经济(劳动力、科技、农业、工业、交通、市场)两方面去分析。答题时要注意分方面、抓要素、标番号,千万避免由于条理不清导致“得点不得分”。
第三、把握技巧、有效得分。① 是防止漏答。回答尽量少而精、不重复、不遗漏。如要求分析原因的,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人为因素;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既要讲有利条件,又要讲不利条件。但是,如果回答没有把握,应遵循“少答不如多答”为宜。② 是适当模糊。回答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模糊,不要“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如“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如果不确定苏门答腊岛的位置,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千万不要答成“苏门答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③ 是套用课本。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时,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措施有哪些?这类问题只要联系“鲁尔区”,套用课本知识,一般基本正确。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巧妙安排,才能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