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作业环境综合管理实践

2010-02-24 01:29钟海堂
电力安全技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划线能见度场所

钟海堂

(梅州供电局,广东 梅州 514000)

变电站作业环境综合管理实践

钟海堂

(梅州供电局,广东 梅州 514000)

介绍了变电站运行值班作业环境管理上的全新管理模式,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以风险控制为目标,对变电站的作业环境实现综合管理,并介绍了标识管理、划线管理及照明与能见度管理在变电站的实践。

变电站;作业环境;综合管理;风险控制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场所,其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而要保证或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就离不开良好的运行值班作业环境。以粤东某500kV变电站作业环境的综合管理为实例,对作业环境的管理程序进行分解,再进行有效整合,以最终提高运行值班人员工作效率并实现作业环境管理综合化。

1 作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变电站作业环境是运行人员从事生产作业的场所,对其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稳定与否。以前抓安全生产偏重于加强人员的责任心与素质教育,力求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不可否认,这些做法确实使人为误操作事故有所下降。但如果只强调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世界的作用,主观上的高素质与客观上的差环境相结合,整体安全水平就会出现短板,安全管理水平就不能有效提高,各类事故就会屡禁不止。

由于电网企业的行业特性,有必要明确作业环境管理在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并根据工作场所来确定作业环境管理的内容,形成有针对性的作业环境管理系统,对作业环境形成有效的管理,为安全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2 目标定位

作业环境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生产、工作现场实施管理,消除或防范作业环境危害因素,确保现场整洁、有序、规范和安全,防止发生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为有效的作业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阐述如何开展作业环境的综合管理,并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作业环境综合管理模式和方法。

3 作业环境综合管理的实现

3.1 综合策划

作业环境管理可分解为9个要素进行策划,它们分别是标识管理、划线管理、通风、照明与能见度、建筑物、构筑物、人机功效、内务管理以及保安系统。这9个管理要素囊括了作业环境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可通过这9个要素对变电站运行值班作业环境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围绕这9个管理要素,制订了9个管理标准作为管理工作的依据。管理标准明确了作业环境各环节的职责划分、管理内容与方法等。从资金落实到所需资源识别,从资源配置到巡查维护,做到分工有序、职责分明,在整个过程做到计划—执行—检查—纠正的闭环管理。

3.2 具体管理内容与方法

着重介绍某500kV变电站在标识管理、划线管理及照明与能见度3个管理要素上的实践内容,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3.2.1 标识管理

3.2.1.1 目的与意义

用规范易懂的图形、符号、颜色或文字等标识提示工作现场安健环风险信息,避免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事实上任何设备都不会因其标识问题而导致直接发生运行障碍或事故,因而不大受人关注。但是设备标识存在问题会间接使设备运行安全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即使没有造成事故,也不符合相关规程、制度的规定,所以设备标识也是不可轻视的问题。

3.2.1.2 管理内容与方法

管理内容包括标识的识别、配置与设置、检查与维护。识别的范围包括工作环境、设备与设施、工器具与安全用具。

标识的类别有功能识别类、禁止类、警告类、指令类、提示类、公告类等。如,在场地入口的安全围栏上设有“禁止吸烟”、“禁止烟火”、“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的禁止类标识和“必须带安全帽”的指令类标识。由于二次设备的精密性、复杂性,变电站制定了二次设备标识方案,对二次设备标识进行专门规范,并配置了功能识别类标识,确保了设备、设施的可追溯性。变电站不但对作业场所、办公场所的各类电器开关进行了标识,也对生活区域内的电器开关进行了标识,对所有消防设施也进行了编号和标识设置。具体标识实例如图1所示。

在标识的检查与维护方面,变电站规定将生产设备区域的设备、设施标识纳入设备巡视检查内容。当发现标识有损坏、缺失、变动时,应对所辖范围内的标识进行维护、补充、更新或更换。

3.2.2 划线管理

3.2.2.1 目的与意义

划线管理可确保工作现场人身与设备安全和活动有序,使现场规范、有秩序。通过规范统一的划线,提醒、警告作业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使其能时刻清醒认识所处环境的风险,提高注意力,加强自身安全保护,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3.2.2.2 管理内容与方法

划线管理内容包括划线识别、划线原则与要求、划线检查与维护。根据管理标准的要求,变电站制订了划线技术标准,按照区域的功能和类别确定划线的区域,划线时考虑了工作与非工作区、堆放与非堆放区、停车与非停车区、通道与限制区。为方便外来车辆停放,在变电站内划定了停车区域,并用黄色线标识;在楼梯第1级与人行通道高差300mm以上时,设置醒目的、黄色的防止踏空线;为防止变电站工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员误入设备区,保证在夜间的可视性,在生产通道两侧用黄色荧光油漆划上边缘警戒线。

在划线的检查与维护方面,变电站规定各变电站区域的安全区代表至少每月对所辖区域进行1次划线检查,确保划线和所堆放的物品符合标准要求。当划线损坏、模糊或与现场不符合时,应及时补充或更改,以利于现场规范。

3.2.3 照明与能见度管理

3.2.3.1 目的与意义

照明与能见度管理是为了识别作业场所与照明、能见度相关的风险,并进行控制和改善。作业环境的照明条件,可以直接影响到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心理状态及视觉健康。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因照明问题引发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3.2.3.2 管理内容与方法

变电站的作业环境特点要求照明具备可靠性、安全性。特别是在夜间巡视、夜间倒闸操作、测温、夜间紧急抢修或者在台风期间,为防止误入带电间隔、误碰带电设备,要求作业场所、主控室有足够的照明或能见度。针对这些情况,变电站配备了作业场所正常巡视、检修情况下的正常照明,作业场所抢险、抢修模式下的事故照明,事故照明又分为了固定应急照明和移动应急照明。通过这3种照明方式的组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充足的照明。为了使现场满足照明的安全性、舒适性,根据作业环境照明标准,对不满足要求的地方进行了改进,使整个作业场所满足应急要求、作业要求、可视与能见度要求、标识要求、特殊区域要求、光污染控制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照明设施的检查与维护方面,办公室负责办公场所照明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各基层单位负责生产场所照明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包括光源及装置,如灯具、应急照明、窗户、天窗等。各部门每月都要对照明设施进行检查,特别对应急照明,要建立应急照明设备清单,定期试验,确保事故照明灯具处于备用状态。

3.3 效果评审

除了针对上述作业环境各要素、各环节的定期与不定期自检外,变电站每年还要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由供电局内部员工进行,目的是实现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外部审核由外单位(专家)进行,从第三者的角度发现问题,避免内部员工内审时的习以为常、麻木现象,以减少主观性。通过这2种审核方式,查找不足,再根据审核结果,发扬做得好的地方,对不足之处制定整改方案。

4 结束语

在生产活动中,风险主要来自于系统风险与作业风险,而控制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业环境的管理。作业环境管理不是为了美化,而是为了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化,体现的管理理念是风险控制。业环境综合管理明确了变电站作业环境的对象,由9个要素组成,包括了22个管理节点,它很好地解决了作业环境“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突出了专业化的特色。同时,在作业环境9个要素中,每个要素都包含了策划、执行、检查与回顾阶段,这充分体现了作业管理的PDCA闭环模式,以及其系统性和综合性。

2009-10-14)

猜你喜欢
划线能见度场所
Parents and Kids
Ambition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05—2017年白云机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低能见度下高速公路主动诱导技术的应用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常见异常现象处理及日常维护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故障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