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英国特派特约记者 管克江 纪双城 本报记者 夏 颖
中国进入虎年不久,就分别遭遇来自欧盟和美国的两记贸易“大棒”。欧盟18日宣布对中国纸类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美国则在19日裁定中国的油井管存在倾销。西方媒体和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2010年中国必将面临来自西方更多的贸易壁垒。而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建议,面对同西方贸易摩擦加剧的形势,中国应当沉着应对,一方面应该向依靠国内市场的长远发展战略上调整,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欧美连举贸易“大棒”
欧盟委员会18日在其《欧盟官方公报》中宣布,应欧盟纸张生产商协会的申诉,发起对中国包括光面纸在内的16个纸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裁决,认定中国出口的钻井管和钻铤在政府补贴下,对美国的制造商造成了“实质损害”,构成倾销。根据这一裁定,美国商务部将在6月初步制订惩罚性关税,关税可能接近500%。
不仅如此,路透社19日援引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卡特的话说,中国的农产品也将日益成为贸易紧张的导火索。他认为,随着中国的食品质量问题退居其次,中国农产品倾销问题将浮出水面。卡特在接受美国商务部一个论坛专访时表示,全球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诉讼目前已超过30多件,产品涉及橙汁、大蒜、蘑菇等。他还表示,中国对美农产品的反制措施也让美国业界担心。美国禽肉出口商抱怨说,中国的反倾销关税将使得美国失去其第二大出口市场,去年前11个月美国对华出口禽肉价值高达6.2亿美元。
保护源于美国国内经济压力
西方媒体分析说,今后几个月美中贸易紧张态势还将持续,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迫于国内压力,必然会在贸易上采取强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内工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侃如表示,“美国进入了经济和贸易问题非常困难的一年。随着中期选举临近,美方的保护主义在增长,中国方面也不示弱。”经济学家说,美国和欧盟将针对中国发出更多惩罚性关税的威胁,并逼迫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以此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2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政策打擦边球,想借机抑制中国经济,保护其国内市场及扩大本国出口,这应引起中国的足够重视。
中国应沉着应对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21日为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撰文说,目前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很多赞同贸易保护的观点已经开始逐渐走到聚光灯下,并为美欧现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理论依据。对此,中国应把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位,以保证中国经济能够在未来的3到5年内实现“再平衡”;同时也需要占领世界“舆论高地”,与所谓的经济大师们展开辩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就是一位激烈批评中国贸易政策的学者,他认为,重商主义导致中国出口盈余,是对世界贸易的“掠夺”。克鲁格曼说,中国的贸易顺差在未来5年将达到世界总体GDP的0.9%左右,这意味着世界其他国家将承受相应“损失”。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2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金融危机后,西方针对中国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其背景是西方国家认为全球化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好处,于是开始以既得利益为主、以国内利益为核心,展开贸易保护的措施。李稻葵认为,面对贸易摩擦增多的不利局面,中国应该在宣传上据理力争,占领舆论制高点,表明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是明显违反WTO竞争原则、违背全球自由贸易精神的。李稻葵同时认为,“中国毕竟是贸易顺差大国,如果贸易摩擦升级,对我们将十分不利。因此中国不应把精力放在‘贸易战上,而是要在外汇储备投资等优势领域上下功夫。”
何茂春则表示,“中国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虽然摩擦在增加,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更在增强,这是大趋势;其次,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全球一体化等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我们应该向依靠国内市场的长远发展战略上调整,同时增强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