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后危机”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对策

2010-02-18 04:24汪欢唐林伟
职教通讯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级技工技工学校技工

汪欢,唐林伟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天津300222;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8)

直面问题:“后危机”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对策

汪欢1,唐林伟2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天津300222;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8)

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基于广州市七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的调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技工教育;广州;现状;问题;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今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随后教育部又制订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征求意见稿)》,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广州市技工教育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本文主要基于广州市七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及一所民办技工学校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调查,对其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调研,以小见大,直面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

一、现状

(一)政府关注逐年增强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广州市政策高度重视发展技工教育,2009年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制定了《广州市技工教育“调结构抓质量促发展”工作方案》;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省珠海市技工学校考察中说道“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进一步促进了广州市政府对技工学校建设的重视;2010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广东省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2年)》,这是广东省第一个技工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以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为目标。

(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广州的技工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招生人数并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呈持续增长势态。目前,全市共28所技工院校,在校学生超过了10万人,2009年新招全日制技工院校学生33 692人,其中七所技工学校今年招生24 908人,占73.9%。七所技工学校在校生均已接近或者超过万人。

(三)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近5年来,这些技工学校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大了对教学和实习设备的投入,特别是对生产实习设备的投入。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七所技工学校校均占地面积约151亩,校均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校均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 666万元,校均图书藏量约6.3万册。2009年七所技工学校校均教职工总数为448人,其中专任教师为296人。与2005年相比,校均占地面积增加了约2万平方米,校均仪器设备总值翻了一番;与全国相比,占地面积、仪器设备等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四)办学理念各显特色

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技工院校在办学理念上的共性在于:重能力、重德行、重适应和创品牌,我们可以从许多学校的校训以及办学目标中发觉这一特点。如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的校训“厚德立人,强技立生”,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校训“崇教尚德,厚能重技,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创名校,强专业,出高徒”,广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的校训“德技双馨,智能相长”,以及他们提出的口号“承办学特色,创职教品牌,积内涵底蕴,育技能英才”等。并且各个职业院校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感悟,形成了兼具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以质量和特色取胜也成为各个职业院校争创名牌学校的重要基石。“人文职教”(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经营职教”(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快乐文化”(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等理念已经逐渐体现在职业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

(五)专业设置面广量多

专业覆盖机电类、商贸与旅游、餐饮、服务类、电子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等,各校专业类别在5-7个之间,专业数量14-20个之间。

广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以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营销、动漫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为特色专业,强调招生就业与市场接轨、专业设置与社会接轨、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重视专业建设的复合性、职业技能的先进性;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也极力打造品牌专业,并强调质量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该校汽车类专业、物流类专业已经成为市级、省级品牌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以汽车类为专业为名专业,以机械类、计算机类、管理服务类专业为拳头专业,以市政建设类专业为特色专业,构筑了学校专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二、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学校规模的扩张

通过基础设施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09年,广州市技工院校占地面积、藏书数量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生均水平却在不断下滑。2009年技工院校生均拥有图书数量为8.54册,比2005年的10.62册还少3.08册,与国家标准规定的30册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招生增长趋势,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也相对短缺,特别是一些高耗材专业,如机电类,交通运输类专业其教学设备更新也很缓慢,许多设备早已过时,与社会脱轨,不利于技能习得。

(二)专业结构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专业设置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广州市七所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出全面性、综合性、区域性、新兴性、特色性等几个特点,但这七所高级技工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二产,三产专业所占比例远远小于二产专业。在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中,学校开设专业主要集中在了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而与金融保险业、建筑与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比例过小,如食品饮料、食品加工、建材、水利、节能环保、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等,有的甚至没有涉及。除此之外,七所技工院校的骨干专业大多注焦在汽车、机电、数控、计算机等几类专业上,专业布局过于集中容易产生恶性竞争。

(三)专业名称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通过专业设置现状分析,我们还可以地看出专业名称不规范现象非常突出。以数控类专业为例,七所技工院校的专业名称有: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现代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分数控加工方向、数控机床维修方向、数控编程方向)、数控技术。这些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就业方向等基本一致,而专业名称千差万别。专业名称的不规范不仅影响专业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也使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面临困惑。

(四)师资队伍数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通过师资队伍数量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七所技工院校师生比为1:33.5,而这与2008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比为1:23.38相比,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其中以“一体化”教师数量不足为主。技工院校师资严重不足势必导致已有教师课时量多、课务负担重,进而形成疲于应付的思维方式,影响教学质量。

(五)校企合作缺乏政府与企业的支持

当前广州市这七所学校校企合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当前国家对企业接收学校实习学生没有政策保障,学校开发学生实习岗位戏难度大,经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学生进入公司(厂)实习后实习福利待遇得不到保证,企业以在校实习生为名苛扣工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工伤事故等劳动纠纷时,因没有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维权困难,给校外实习长期合作造成不良影响。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只有先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而目前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却因学校教学计划的调整和资金不足等原因受到限制。第二,企业参与度不高,大多流于形式。当前各企业对国家职业教育欠缺全局观,共同培养意识不强,始终视公司利益为第一位,学生的实习得不到有效保证。一是虚有“校企合作”之名,却没有校企合作之实。有的只单纯出租场地和设备,有的校内设备使用率低,甚至闲置。二是合作层次不高,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不能反映生产、服务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工艺技术。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学校的实习仍然以消耗性实习为主。三是不少行业和企业很难长期的、稳定的、全面满足职业学校的教学需要。

(六)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力度不够

根据技工院校招收的学历层次来看,各技工院校招收的初中起点的学生数量明显高于高中起点的学生数量;根据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来看,其中高级班的学生仅有中级班学生的1/2,预备技师班学生仅占到在校生的1/10,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预备技师班;根据毕业生工资待遇来看,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学生不足4%,如果以工资水平来衡量技能水平,足以说明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甚少。

三、对策

(一)换脑子——重构价值体系

广州市作为全国技工教育的排头兵,应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大格局的八个转变:第一,视野方面,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转型;第二,层次方面,由技工教育向技师教育转型;第三,模式方面,由校企合作向产学融合转型;第四,教师方面,由单一化向一体化转型;第五,专业方面,由低端类向高端类转型;第六,教学方面:由听中学(教育)向做中学(学育)转型;第七,学生培养方面,由动手动脑向劳心劳力转型;第八,基地方面;由高碳低效向低碳高效转型。

(二)调单子——优化专业菜谱

1.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精神,广州市未来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技工院校应瞄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例如增加与服务业相对应的专业设置。

2.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制定专业建设标准,特别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设标准并制定评估指标。特色专业的建设应满足:(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2)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质量高,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4)培养的学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5)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3.制定统一的专业目录。为加强技工学校专业建设,规范专业名称,引导技工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为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就业服务,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点》,结合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扩技工学校办学实际,在广泛征求各行业、企业、鉴定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和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组织制订《广州市技工学校专业目录》。

(三)搭台子——实施名优工程

为提升技工院校的基础能力,实施质量工程。具体包括名专业、名课程、名教材、名教师、名教法、名基地和名能手的系统建设。

1.名专业——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枢纽。建立一批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品牌专业是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品牌专业的建设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指导思想,结合自身的办学经验和优势进行;其次,各技工院校在制定学校3-5年的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要确定2-3个专业作为学校创建的品牌专业;再次,品牌专业的建设要加强对教学计划、专业师资、教学质量、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管理。

2.名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精品课程的建设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再次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四是在教学队伍方面,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一体化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五是实践条件方面,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

3.名教师——教学名师建设。教学名师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舵手,在技工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对于提高技工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一批教学名师。一是组织、外事部门联合从德国、新加坡、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引进十二名技工教育专家师资;二是选派30名技工院校优秀教师赴国外学习深造,提高技工院校师资的国际化专业水平;三是到2015年培养60名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水平强、职业素养高能起带头人作用的教学名师,引领技工教育师资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4.名教材——优秀教材建设。优秀教材的开发、出版和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统筹兼顾。第一,由市职业技术教研室统筹各专业教材开发,邀请行业和生产一线的专业人员参与,校际之间加强合作;第二,瞄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着力开发市本教材和校本教材;第三,设立优秀教材成果奖,鼓励多出教材,出好教材;第四,到2015年,每个专业编写出版十本优秀教材。

5.名教法——先进教法建设。先进教法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应重视引进、挖掘和推广应用,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符合技工教育规律的一批先进教法。一方面,加强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合作,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广项目导向、行为导向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注重挖掘广州市技工院校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特色的市本教法和校本教法,进一步总结提炼后形成理论和操作模型,在全市推广应用。到2015年,全市技工院校形成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广州技工教法”。

6.名基地——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围绕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部署,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建设多层次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珠三角地区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要重点面向高端职业、新兴职业及具前瞻性的职业。重点建设创业培训及现代服务业、机械、会展、现代装备、物流、汽车、电子等公共实训项目,提高基地的运作效率。充分利用院校、企业的优质实训资源,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其向社会开放,提供实训服务。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7.名能手——技赛制度建设。技能大赛是检验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的标尺。逐步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一是建立技能大赛专门机构和人员,成立技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大赛的日常工作,组织指导企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二是制定技能大赛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努力形成校企合作组织技能大赛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大技能大赛的奖励力度,对参加技能竞赛成绩合格者,可直接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成绩名列前茅者,可按有关规定晋升职业资格等级;四是加强对技能大赛的宣传,站在技能大赛为经济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基础,全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结对子——深化校企合作

1.建立教育与行业对话协作机制。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广州市应积极带头建立教育与行业对话协作机制,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建立教育与行业对话协作办公室,下设专家工作组;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若干教育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研究园区化、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探索建立行业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体系;研究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组织特定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安排实习就业。

2.实行一体化教学。依托“百校千企”合作平台、“校企双制”培养模式,以实训中心、生产中心为载体,与企业共同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培养一体化教师、实行一体化教学。校企共同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生产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To Meet the Challenges:New Strategie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Post-crisis Era

WANG Huan1,TANG Lin-wei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i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2.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angzhou 310018,China)

In the era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pushe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To take seven national key vestibule schools in Guangzhou for instanc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resent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based on the analysis.

education of skilled workers;Guangzhou;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trategies

C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0)05-0036-05

2010-03-2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金融危机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DJA090267)

汪欢(1986-),湖北武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唐林伟(1978-),河南泌阳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高级技工技工学校技工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从技工到英雄
学生作品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技工学校内控体系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高级技工荒何解?
和谐人社梦飞扬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