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亮
基于SWOT分析的郑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
刘艳亮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会展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会展业既是某一地区产业集聚的必然结果,又是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会展业具有聚集效应、名片效应、宣传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在拉动城市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经济与国际接轨、增加城市就业机会、增强城市文明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优势(strength)
1.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8年,郑州市生产总值达到3 0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4.7亿元,第二产业1 659.5亿元,第三产业 1 249.8 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2∶55.2∶41.6。进入被视为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第二方阵”。通过“拉长工业短腿”、“工业强市”等措施,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超过20%,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交通区位优势突出。郑州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贯南通北,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陇海、京广铁路,石武、郑西、郑徐(规划)客运专线,107、310国道,京澳、连霍高速公路在郑州交汇并穿境而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50多个城市通航。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东站。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同时,郑州还是国家八纵八横骨干通信网络的重要枢纽。居中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快速便捷的信息传输,非常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迅速聚合与疏散,成为郑州发展会展业的最大优势。
3.商贸设施较为完善。郑州商贸发达,是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城,是国务院确定的三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郑州拥有一大批高档次、多功能的大型商贸设施和辐射全国的商品集散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就有30多家。郑州拥有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展览总面积112万平方米,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展览面积过百万平米的内陆城市之一。国内外万余家商贸机构在郑州设有办事处或经营场所。
(二)劣势(weakness)
郑州会展业起步并不算晚,至今仍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在管理体制、企业招展、办展经验,展览创意,宣传推介、公关、营销策划等各个环节都还存在一定问题。
1.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主导,对会展业管理、协调、鼓励、支持措施落实还不到位;政府主办或由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的会展公司主办的展会仍处主导地位,办展主体素质有待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缺乏资金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会展公司,本土会展企业在规模、管理模式、运作经验、技术手段等方面均与外资会展公司有很大差距;缺乏会展行业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
2.品牌会展较少,行业间恶性竞争。近年来,省市各级政府经过努力经营,培育出了省经贸洽谈会、郑交会、少林武术节等知名品牌,但其影响力和产业带动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更为严重的是“垃圾展”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客户利益,破坏了郑州市展会形象。
3.会展公司规模小,专业人员稀缺。郑州市具备展览规模资格的公司仅50多家,具有长期办展实力的寥寥无几。目前只有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既有大型场馆又有组织能力,但其办会的数量、规模均无法与其他会展发达城市相比。更多公司则是“吃会、傍会族”,只能承接省内品牌展会的部分业务,其余时间则从事广告、宣传等其他业务。在会展人才方面,多是来自广告、宣传、策划、公关等相关行业;缺乏了解国际惯例、精通会展策划与组织、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优秀会展人才。
(三)机会(opportunity)
1.中部崛起战略。200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中部崛起战略为郑州市会展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中原经济区构建。2010年初,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开始谋划中原经济区,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为主导,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新兴工业、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城乡统筹的农业现代化、新兴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经济实验区。届时,郑州的吸引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为郑州会展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3.中原城市群建设。“八五”计划时期河南省政府就已提出中原城市群概念,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九五”计划提出统一协调中原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新世纪,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决策,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2005年,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中原城市群建设将进一步增强了郑州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郑州市会展业快速发展。
4.郑州新区规划。2008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对河南省、郑州市内外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郑汴新区”的战略决策。郑州新区是郑汴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范围包括即在郑州市中州大道以东、郑开边界以西、黄河以南、航空港以北地区。郑州新区规划建设为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的复合型城市,充分发挥该区域交通和区域优势,使其发展成为中原城市群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复合型城市建设示范区。郑州新区规划建设使郑州市交通、物流、商贸以及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郑州市会展业描绘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威胁(Threat)
1.国内城市之间竞争加剧。随着会展经济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把会展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大力培育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将自己定位为“展览中心城市”或“会展名城”,并在政策扶植、立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会展软环境以及品牌展会培植方面大力投入,城市之间竞争加剧,会展城市之间“争会”现象显现。
2.外资会展巨头大举入侵。目前全球最知名会展公司已全部进入我国,外资抢滩我国会展市场的形式主要有: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或控股国内会展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合作办展或参与国内名牌展会;以集团配合方式共同开发中国市场。外资会展联军大举进入,势必引起国内会展业新一轮洗牌,必将某些势单力薄、孤军奋战的本土会展企业淘汰出局。与此同时,跨国会展企业为了推行本土化建设,不惜重金“挖”走国内优秀会展人才,对原本就人才短缺的本土会展企业无异于釜底抽薪。
(一)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应将会展业发展列入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发展规划,以建设“国家级会展中心城市”为目标,发挥政府对会展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通过行政规章和政策等手段对会展业进行宏观规范,减少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使会展业主体能够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下竞争发展。与此同时,还应研究制定会展产业政策,出台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会展经营企业办好会展活动的积极性。
(二)构建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会展经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会展经济运行体系。郑州市会展业发展必须吸纳国内外会展业有益经验,构建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充分调动展馆经营者、展览经营者、参展商等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会展经济快速发展。会展人才培养应依据郑州市会展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项目策划、运营和管理等会展核心人才,以及展台设计、搭建、运输等会展专项人才,尤其要注重培养一批行业发展所急需的会展中高级经理人;建立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岗位培训与资格认证等多形式、多层次会展人才培养体系;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从业者的入职门槛;加强人才交流,有计划地选派国内人才到会展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其运作规则和先进经验,同时适量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提升会展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
(三)加强行业自律,组建展览集团。政府部门应加强郑州市会展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行业自律与协调、设立评估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和协调功能。推行市场准入机制,对主办单位资质、会展项目等级、从业人员资格进行严格认证,以确保会展业发展规范有序,进一步提升会展业信誉。及时整合郑州市会展资源,加强会展企业联合,推进战略联盟,组建具有竞争力的展览集团。
(四)多手并举,培育中原会展品牌。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经济”。郑州市要根据自身禀赋优势,在“展”、“会”与“节事活动”中选择能充分发挥中原文化、交通区位、产业发展等优势,促进一批有品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有竞争实力的会展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胜出并壮大,提升郑州市会展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勉 力
2009—07—10
刘艳亮,女,经济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