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楠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10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是全球孕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每年导致125000名孕妇死亡,2000万名妇女患病。持续升高的孕产妇死亡率及致残率使很多妇女、孩子、家庭深受影响。每年因怀孕分娩而死亡的妇女中,约有1/4死于产后出血(PPH)。我院2005~2008年分娩总数4091例,其中产后出血81例,资料总结如下:
我院2005~2008年分娩总数4091例,发生产后出血81例,均符合《妇产科学》第5版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年龄最小16岁,最大36岁,平均26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11例;双胎4例。出血时间在产后2 h以内者78例(96.3%),2 h后者3例(3.7%)。
孕妇在孕期及产后进行问卷式调查,分娩时测量产后出血量;孕期保健的内容,不但包括生理方面的检查还要解除其心理负担,指导孕妇的日常生活习惯。
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1例(25.93%);软产道裂伤23例(28.40%),其中,阴道壁血肿7例,宫颈裂伤6例,阴道壁裂伤5例,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裂伤4例,子宫破裂1例;胎盘因素21例(25.93%),其中,前置胎盘11例,胎盘粘连10例;凝血功能障碍16例(19.75%),其中,胎盘早剥6例,羊水栓塞3例,乙型肝炎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
产后出血还与妊娠高血压、血液病、巨大儿、多胎妊娠、活跃期停滞、产道裂伤、胎盘粘连等症有关。
剖宫手术总数1007例,产后出血31例,发生率为3.08%;阴道助产491例,产后出血23例,发生率为4.68%;阴道分娩2593例,产后出血27例,发生率为1.04%。
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死亡率高。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影响,主要是由失血量的多少和产妇的情况决定的。如果出血量不多或产妇体质强壮,耐受力强,一般经过治疗即可痊愈,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相反,如果在短期内大量出血,产妇又有贫血或凝血功能不良,则后果严重,可能会自觉头昏、心悸、四肢冰凉、晕厥、休克,同时失血时丢失大量凝血物质,造成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有的虽然经医生全力抢救保住了生命,但由于大量失血,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低氧,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脏器功能受损。另外,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后遗症,就是由于大量出血、休克,引起脑组织中垂体前叶缺血、坏死,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使卵巢分泌的女性雌激素、孕激素减少,造成患者闭经、消瘦、无乳汁,乳房及外生殖器萎缩,这将给患者生理上、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创伤。此外,产后出血的产妇由于失血、贫血,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产褥感染。机体失血、营养不足,产妇精神紧张、焦虑,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不利于母乳喂养。所以,分娩应到正规、有抢救设施的医院,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以确保母婴健康,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降低其发病率。首先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
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 h,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 h内,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12 h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重点预防,有效救治,才能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提高愈后生活质量。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王荣梅.产后出血50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09,16(2):111-112.
[3]孙晓红.95例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92.
[4]郭晓红.产后出血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5.
[5]黄凤珍.105例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7(3):57.
[6]张丽梅.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及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103.
[7]朱玉珍.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