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攀峰
“合作社搞好了,中国的‘三农’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原广东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潘作棣曾对李德清如是说。1月12日,聊起合作社的话题,李德清立刻回忆起了潘作棣这句话,而后给予了注解:“合作社搞好了,就能引领农民致富,农民富裕了,‘三农’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谈到兴起时,李德清表态:“今年广东省‘两会’时,我要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力,约见李容根副省长,当面向其陈述合作社的重要性,以引起省政府对合作社的重视。希望媒体和广东省人大代表形成合力,一起调研搜集合作社理事长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议案,在广东省‘两会’时提交上去。”
李德清,广东省德庆县马圩镇马圩村委会社步村村民,个头不高,很精干,对“三农”的认识相当深刻。虽然从2000年起,他才开始种植柑桔,但10年间,他却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柑桔种植技术,贡柑亩产可以高达1.5万斤,质量上乘。2005年,他的贡柑被选去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届中国品牌水果擂台赛”,而后为德庆赢得了“中国柑王”的称号。高超的种植技术,除了为他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外,也为他赢得了政治上的进步,2008年他被推选为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月12日,记者见到李德清时,他穿着旅游鞋,显得很悠闲。他的贡柑和沙糖桔早已售罄,最近几日正忙着清理果园。谈起合作社,李德清颇有一番见解。原来早在1991年,他就认识了这一组织的“魔力”。
当年,他跟随朋友远赴日本,在农村闲逛,日本农民的富裕生活让其眼界大开,“家家住别墅,前面还有大花园,农民的收入甚至比东京普通市民还高”。朋友告诉他,这都是日本农协的功劳。在日本,每个农民都是农协成员,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资料应用、农产品销售等等问题,农协都有专门人才负责,农民只要按照农协要求管好生产就可以了。
“过日本农民那样的日子,我当时想都不敢想。”李德清仍啧啧称奇于当年所见,而后笑着补充说:“现在敢想了。”
“日本的农协,不就是我们国家提倡的合作社吗?”在李德清看来,合作社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搞好农业。合作社内部分工明确,有人专门负责技术,有人专门负责销售,有人专门负责管理,不像现在每个农户要同时兼顾技术、销售和管理,“每样都得管,每样都不专业”。
李德清对合作社的前途很看好,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两年来,他本人并未牵头成立合作社。事实上,早在2007年李德清就有意向成立一家合作社。当年,原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作栋曾找到李德清,向他讲述合作社的前景。而后,李德清曾在村里四处发动村民加入他即将创办的合作社。
“又要回到生产队的时候啊?”不少农民抛出类似的质疑。如今50岁左右的农民,脑海里大多残留着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历史阴影,农民的疑问打消了李德清创办合作社的念头。
2005年,德庆县成立了柑桔协会,每个镇有一家分会,李德清任柑桔协会马圩分会理事。柑桔协会起中介作用,对果农种果给予技术指导,为果农收集一些销售信息,让外地收购商和本地果农建立对接,同时保证贡柑和沙糖桔质量等等。
“不过这只是松散的联合,每年协会仅有几千元经费,也不盈利,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李德清认为,要真正服务农民,还得成立合作社。
但是,在大部分农民仍不知道“合作社是什么东西”的尴尬现实面前,合作社的发展困难重重,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更是最大障碍。李德清认为,要搞好合作社,首先政府必须重视合作社,给予一系列扶持。靠农民自发成立合作社非常困难。在政府重视的前提下,比如在德庆,可以先搞两个试点,试点成功了,农民自然就有合作的积极性了。
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李德清说:“我们要想办法让政府重视,希望搜集更多的合作社理事长的声音,等到今年广东‘两会’召开前夕,我要依据自己的调研和理事长的呼声写一份文案,联合十个人大代表签名,最终形成议案提交上去。一定把合作社的呼声带到‘两会’去。”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先由政府选择两个贫困县的代表,到日本农协或国内成功的合作社考察一下,然后在广东省搞一些试点,逐步推出优惠扶持政策。”李德清认为,政府由点带面逐步推进,更有利于合作社健康发展。
“如果政府切实重视,我准备马上创办合作社。”李德清表示,“到时我可以与社员分享我的种植技术,在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的管理下,把我们德庆的贡柑销到国外,带领更多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