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媛
声乐课拾遗
■史桂媛
声乐是人体科学领域里的一门音响学科,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是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达音乐的奇妙乐器。声乐课就是让学生正确地、科学地使用嗓子,初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独立歌唱的能力,做到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准确清晰,学习共鸣的调节,分辨声音的优劣,等等。
声带在气息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发出声音,经由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美妙的声音。关于音质及演唱能力,因共鸣腔体的调节不同而不一样。要做到自如运用共鸣腔体,必须经过正规的训练,建立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做到歌唱时气息流动,声音通畅,准确表现作品的风格。学生了解了这些,对声乐的歌唱就不觉得那么神秘了。
1)声乐课正式训练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嗓门大,声音洪亮,就断定是美声料;声音小,优美、细腻、抒情,就断定是民歌料。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使声音流畅、有支点、有弹性、有力量就行。另外,声乐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只有借鉴,不能模仿别人的声音,要建立符合自己的发声体系。
2)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和别人相比,要建立正确的声音理念,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和对声音的感受。学生在发声时,应保持积极打开状态(闻花香);还有,学生的哪个母音唱得好,就可以从哪个母音先练习,然后再向其他母音过渡。对于初学的学生,要把中声区打牢固,不要急于拔高音、比音量,唱大作品,一定要稳步前行,扎扎实实。
3)可以多用点时间让学生哼鸣,这样可以避免大声唱造成疲劳。练习哼鸣时,笑肌微提,上下颚各有上提和下放的感觉,双唇、下齿自然地合拢,似闭非闭,舌头平放。当声带发出基音时,软腭和小舌有轻轻向上提的感觉,基音在咽腔和鼻腔里同时产生共鸣,连同眉心处都应有振动的感觉。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容易体会到声音共鸣的感觉,并且不断进行调整,很容易获得混声共鸣,对今后扩展声区也很有利。
歌唱心理因素是主要的,它贯穿歌唱艺术的全过程。由于心理上的变化影响着生理的变化,在歌唱实践中,心理和生理必须协调配合,才能进行正确的歌唱。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指心理活动带动生理活动,使歌唱者身心一致地投入到歌唱当中,从而产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优美歌声,并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情感的表达当中,进入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真正的歌唱家都是心动在先,并始终引导身体相随,身心合一,浑然一体。因此,在平时的歌唱中,教师应该正确运用歌唱心理,积极引导歌唱生理,及时进入歌唱状态。
笔者记得在声乐课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唱到小字二组的d或降e时就出破音,接下来就不敢往下唱了。笔者鼓励她说:“不要怕,这种情况在声乐学习初期是常有的事。”首先在心理上让她不要有障碍。还对她解释说:“这种情况是真假声过渡不当造成的。注意调整气息,并把声带拉紧程度调一下就好了。”于是,她按要求又唱了一次,结果不错,她非常高兴。在后来的练习中即便出现破音,自己就学会慢慢调整了。可见,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学声乐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假如发声时唱出破音,学生自己就觉得不好意思,同学再一笑,自己就更没信心了,就会造成学声乐的压力,可能耽误学生学习的进程。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很多,如唱歌时有不熟悉的人在场的训练、登台表演等。
教师可以在上声乐课时组织几个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营造一种演唱的气氛,对自己的技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有问题,以及原因何在,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就能迅速提高练习质量,促进声乐技能的形成。声乐的反馈途径一般有教师分析指导、学生自评互评。
在声乐学习中,除了声乐技巧的训练外,还要加强意志的磨练。意志是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坚持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声乐训练中注意力的集中与维持,思维与想象的进行和深入,抵抗外界干扰等,都需要通过意志的努力来实现。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使情感服从理智,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持之以恒,戒骄戒躁,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保持镇定和放松的情绪。可见,意志的自我锻炼在声乐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
教声乐过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个细节、每个小问题都不容易,如情绪的好坏、气息的流畅性、舌头的运用、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等都直接影响歌曲的演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个小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车轴山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