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310 河北省抚宁县南戴河海滨医院 王永星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胆道疾病逐渐增多。2005—2009年,我院共收治老年(60岁以上)胆道疾患63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男性16例,女性47例,男女之比为1∶2.9;平均年龄66.5岁,70岁以上15例,有胆道疾患史者26例,占41.3%;病史0.5~20年,平均4.7年。急性发作后就诊时间在24 h以内者7例,占11.1%,24~48 h就诊者4例,占6.3%,48~72 h就诊者3例,占4.8%,72 h以上者49例,占77.8%。病种类型:单纯性炎症15例,炎症并发结石34例,炎症并发胆道梗阻及胆囊坏死者9例,胆道肿瘤5例。
1.2 临床表现 右下腹不适,右上腹疼痛,右肩牵涉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黄疸,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包块。
1.3 手术方式 单纯胆囊切除23例,占36.5%;胆囊造瘘术3例,占4.8%;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6例,占41.3%;胆囊空肠吻合术2例,占3.2%;胆总管探查术4例,占6.3%;术中发现并病理证实为肿瘤者4例,占6.3%。
1.4 并发症及病死率 63例中死亡4例,病死率占6.3%。其中急症手术后死亡2例,入院时已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于多脏器衰竭;择期手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感染;保守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死亡1例。并发症:中毒性休克9例(14.3%),弥漫性腹膜炎11例(17.5%),肝功能异常17例(27.0%),肺炎4例(6.3%),心力衰竭2例(3.2%),切口感染2例(3.2%)。
2.1 术前各个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老年性胆道疾患临床表现轻缓,不典型,病理变化多复杂,但老年患者多自以为病情不严重,警惕性不高,发病后就诊时间晚,延误治疗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体会是,术前、术中、术后对于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如高血压、心脏病、肝功异常、肺炎等必须进行内科、麻醉科会诊,科室间密切合作,共同处理,才能使患者顺利度过术中、术后各个阶段。所以对老年患者尽可能要择期手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就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2.2 B超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方法 B超为鉴别肝内肝外瘀胆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报道B超对胆囊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5%[1],具有对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病变、结石和肿瘤进行重复、动态观测等优势。
2.3 手术方式的选择
2.3.1 急诊手术 如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梗阻性胆管炎时需急诊手术,在积极的术前准备下要尽可能在休克早期8 h以内,尤其在3~6 h内实施简单有效的胆道引流术,以解除胆道梗阻,引流感染。术前、术中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决定施行不同的术式。如病人全身情况不佳,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宜施行病灶引流术,如胆囊造瘘或胆总管引流术。如病情尚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即可施行病因治疗,如胆囊切除,或同时施行胆总管探查术等。强行施行不恰当的手术方式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在对急性胆道疾患的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发现手术治疗的指征[2]:如寒战、发热、白细胞计数在20.0×109/L以上;黄疸加重;胆囊肿大而压力高;局部有腹膜刺激征;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老年人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应多采取早期的手术处理。
2.3.2 择期手术 术前做好系统检查,对肝、肾、心、肺功能有充分的了解,选择好术式。我们的体会是,老年患者胆道手术一般较青壮年手术难度大,炎症性粘连较重,解剖清晰度差,术中除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外,还要仔细进行局部解剖,严防副损伤。
[1]何之光.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C].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584.
[2]夏亮芳.老年性胆囊炎及胆石症[J].贵州医药,198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