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德小说《亲合力》的主题思想
——兼议歌德的婚姻爱情观*

2010-02-17 08:09
关键词:歌德爱德华婚姻

钟 燕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2.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

论歌德小说《亲合力》的主题思想
——兼议歌德的婚姻爱情观*

钟 燕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2.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

《亲合力》是歌德晚年讨论社会婚姻问题、探询人生自然真知的小说,也是歌德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创作背景、小说人物设置与塑造的角度,试图解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歌德在小说中展现的是一个充满自然魔力的世界,讨论的是人类婚姻宿命悲剧的根源。他既肯定了中庸之道、勇于舍弃的婚姻态度,又颂扬了浪漫主义的爱情。

《亲合力》;歌德;浪漫主义;婚姻爱情观

《亲合力》(1809年)是世界文坛巨人歌德(1749-1832)在60岁时出版的一部引起争议的长篇小说,作品少了少年维特式的激情澎湃和痛哭流涕,多了老年歌德型的冷静叙述和理性思辨,其语言多白描象征,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同年,歌德在致友人泽尔特的信中说《亲合力》是他最好的作品,并建议他至少要读三遍,读出隐藏在小说里的许多东西。[1]407据艾克曼(歌德晚年的私人秘书)记录,1829年2月歌德仍强调《亲合力》里“包含更多的东西,不是任何一个人读一遍时就接受得了的”。[2]382小说主题思想并非简单为了“反映资产阶级婚姻的危机”,它表现的是人类婚姻的宿命悲剧,颂扬的是浪漫主义的爱情,探讨的是人生的局限。

研读大家之小说,不可忽略其创作背景。

歌德在耶拿从事哲学研究期间,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惊喜地阅读了瑞典化学家拖尔伯恩·贝格曼的著作《亲合力》。按照这位学者发现的规律,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质和元素特别喜欢结合在一起,而某些物质和元素则喜欢互相排斥,在某些化学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催化剂。假定甲元素和乙元素处在密切联系之中,但一旦出现丙元素和丁元素,这种联系就会遭到破坏,甲元素会被丙元素吸引,而乙元素会被丁元素吸引。[1]389歌德始终相信,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贝格曼的发现给了他很大的启示。

歌德活到 83岁,高寿多产,恋爱经历也特别丰富,或许后者正是他著作丰产的原因之一。1788年7月,他在魏玛公园邂逅克里斯蒂娜·乌尔庇乌斯,不久与她同居;1806年 10月,由于克里斯蒂娜冒着生命危险相救助的勇敢行为,歌德终于与克里斯蒂娜在宫廷教堂举行正式的婚礼。1807年 10月至 12月,歌德停留在耶拿,并经常出入书商福洛曼家,同其前妻留下的女儿 16岁的米娜·赫茨利普(《亲合力》中奥蒂莉的原形)结识,且深深地爱上了她,由于无法和美丽的米娜亲近,已近六旬的歌德陷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煎熬之中。与此同时,22岁的姑娘贝蒂娜热烈地爱慕着歌德,贝蒂娜的倾心使歌德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其后1811年 9月由于妻子与贝蒂娜争吵歌德与贝蒂娜绝交)。[3]歌德把这些爱情上的经历写进了自己的 15首《十四行诗》(1807-1808)里。《十四行诗》是《亲合力》的序幕。

《亲合力》中的主人公是两男两女四元素。歌德借用化学里亲合力的公式,描写了四元素,即四位主人公爱德华、夏绿蒂、上尉、奥蒂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年轻时爱德华和夏绿蒂是宫廷里最漂亮的一对,他们彼此相爱,但遭到双方父母反对,未能成婚,只好各与另外一位年长的对象结婚。多年以后,年长的一方死去,二人才得以结合。他们虽然和睦相处,但感情却回不到从前般浓烈。在爱德华的朋友上尉与夏绿蒂的姨侄女奥蒂莉被邀请来到他们的大庄园后,四人之间发生了吸引和排斥的错综复杂的变化。爱德华爱上了奥蒂莉,而夏绿蒂也被上尉所吸引。

夏绿蒂不仅长得清秀,而且善良、聪明、审慎,善于应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引起了上尉对她的爱慕。但她是位富于理智而且十分矜持的女性,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在感情与习俗发生矛盾的时候,她宁愿放弃前者,也不愿违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她最终断绝了和上尉的关系。夏绿蒂不是自我中心主义者,她善良到在自己的婚姻里都能理解和同情别人。在小说的末尾,夏绿蒂甚至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意和爱德华解除婚约,苦劝断念的奥蒂莉接受爱德华。是她把伤情而逝的爱德华“安放在了奥蒂莉旁边,并且要求在这个拱顶小礼拜堂中不再安葬任何人。为此,她向教会和学校,向神甫和教师提供了巨额捐款”。[4]387夏绿蒂对爱德华的爱不是排他性极强的恋人之爱,而是一种给予型的体贴宠爱。社会属性高于自然属性的夏绿蒂内心里也应是浪漫主义爱情的支持者。

上尉是一位性格坚强、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男子。他最后毅然离开了朋友的家。他也认为,必须遵守社会和宗教认可的神圣的婚姻法则。

奥蒂莉认为,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必须过一种节制的生活,即取中庸之道,知足常乐。她对爱德华的爱柔情刻骨,感人肺腑。我们从演奏音乐和抄写手稿两节都可以看出少女对心中爱人默默深沉的爱恋。[4]193,220可是,奥蒂莉是命运的奴仆,她一方面始终爱着爱德华,另一方面又始终认为与他结合是不可能的,这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她试图离开爱德华,但在后者的坚持下又返回到他身边。然而,此时的奥蒂莉选择的不是与所爱之人幸福地生活,而是伴其左右而消逝。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进饮食,最终因体力耗竭而亡。年轻的奥蒂莉看重社会道德,她选择了断念——不是断了情感,而是放弃了对爱德华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的实现。

爱德华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尽管歌德曾说自己并不喜欢“把自己的任性偷换成性格”的爱德华,但却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着儿童般的天真性情、事业有成、有智有勇,特别是善于去爱的很富魅力的男人。卢梭有个有名的论断,他说夫妇共同生活六个月以后,美貌就不再被重视,甚至于不会令人留意。这一点在爱德华与夏绿蒂的婚姻中得到了映证。从爱德华念书时的习惯——因人而异这件小事我们就会很有感慨:发觉妻子——曾经是他眼中唯一闪亮的星辰——在看他念的书,“他的老脾气又犯了,变得不耐烦起来,相当粗暴地申斥她”;[4]165奥蒂莉同样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胜于相信别人的嘴唇,爱德华“每次念的时候总把灯推到她面前”,自己“也往她那边动一动,想方设法使她看起来舒服一些,甚至常常还不必要地作长时间的停顿,以便她看完最后一行才翻下面一页”。[4]192-193爱德华认为为爱而结婚并非奢侈,而是天经地义,哪怕是先必须离婚。他藐视当时的婚姻制度,也敢于抗拒命运。他是为爱而活的男人,他的爱是浪漫主义的无条件的爱。奥蒂莉死后,他仿效她不进饮食,也因体力衰竭而死去,之后被葬在了奥蒂莉的旁边。

在第一部第四章的结尾,歌德借用爱德华、夏绿蒂和上尉的对话,说出了他之所以用“亲合力”这一化学名词命名自己小说的理由:如同化学反应,人与人之间的聚合和离异是一种自然的必须。那么,人们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立时的归属选择上,到底何去何从呢?

歌德曾特别谈到《亲合力》米特勒这个人物深深打动了一位读者,说“米特勒这个人物想必有几分真实性,而且在人世间不止一次地存在”。[2]382米特勒是小说中的婚姻调解员,传统婚姻的维护者。他喜欢张罗别人的事情,哪儿发生问题,他就骑马奔去,为之斡旋。在第一部第九章,歌德让造访庄园的米特勒说了这样一段话:“谁攻击婚姻关系,谁想通过言语,甚至通过行动,给我把整个道德社会的这一基础破坏掉,谁就得跟我打交道。或者说,我要是不能说服他,我也就不会再理睬他。婚姻是一切文明的起点和顶峰。它使野蛮人变得文明起来;除非通过婚姻,不然最有教养的人也无法证明自己是文明的。婚姻必须牢不可破,因为它将带来许多的幸福;一切小的不幸加在一起,与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任何理由证明非离婚不可。”[4]202-203

米特勒出场后,被他认为只会带来祸害、如“会让别的面也跟着发酵的”“一团老面”一样[4]202的伯爵和男爵夫人随之而来,米特勒不愿意与他们呆在一个房顶下,气冲冲地避开离去。

伯爵和男爵夫人过去各自有过不成功的婚姻,而且和自己的对象离异了;而今,人到中年的他俩心心相印,结合在一起,但没有举行正式的婚礼。“尽管他们已失去一部分青春的艳丽光彩”,可是“比年轻时更加风姿绰约”,行事自由不羁、谈吐自由爽快的他们,“整个风度,都在高雅、端庄的范围内”,“并不显出有任何的拘束、勉强”。在谈到婚姻问题时,伯爵坚决主张离婚,他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总喜欢把尘世上的事情,尤其是把夫妻的结合,想象成持久不变的。而涉及到婚姻问题,我们总是受了那些我们经常看的(以结婚而告终的)喜剧的蛊惑”;世界上的众多事物灵活多变,在婚姻关系中要求实现绝对的、永久的稳定是不恰当的;应制定新的法律规定任何婚姻都只应生效五年,因为“五是一个美好的、神圣的奇数”,五年时间“刚好够夫妻俩互相了解,生儿育女,然后分道扬镳”且彼此和解。[4]203-205

米特勒和伯爵持两种截然不同的婚姻宣言。前者是传统保守的,后者是自由主义的。到底谁对谁错呢?歌德没有给读者做出直接回答,他把答案藏在了小说里,让读者自己去寻找发现。

主人公爱德华年轻时与夏绿蒂情投意合,经历曲折沧桑终于在多年之后与意中人结为眷属,但内心里却再也无法燃起年轻时相爱的那种炽热感情;当妻子的姨侄女奥蒂莉——从前夏绿蒂有心撮合他俩时被他视而不见(当时他满眼里只有欲求不得的夏绿蒂)的美丽少女——来到庄园后,情感胜于理智的他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奥蒂莉。爱德华所爱的不是某个特殊的人,而是他自己的梦想。或者可以说,他爱的就是爱,如同浪漫主义之爱的德国象征——蓝色的花——是某种无限遥远的东西。而歌德在小说结尾为男主人公安排他与新意中人的天上婚礼,无疑是对浪漫主义爱情的肯定与颂扬。真心相爱就应该在一起,就应结合,也就是说,有情人应成眷属,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这似乎是浪漫气质的歌德的婚姻爱情观。

在小说的人物当中,奥蒂莉是歌德着重刻画的形象。歌德通过塑造寄宿学校的男助理、建筑师和侍女南妮等另三个奥蒂莉的仰慕者,记录了圣洁的神性在她身上发展的三阶段。

寄宿学校的男助理不认为奥蒂莉是反应迟笨的学生、牧人的羔羊群里掉队的那一只,相反,却认为她是真正壮硕的“隐蔽起来的果实”,“迟早会焕发出美丽的光辉”,[4]106需要多多爱惜。他眼里的奥蒂莉是在世俗世界里苦干实干的女孩,心中给她的定位是将来能与他志同道合管理寄宿学校的妻子。他只看到作为一种形式的物存在的奥蒂莉,不能体会到奥蒂莉的圣洁的心灵,因为他“不喜欢使神圣的东西接近感官的东西”。[4]304

建筑师在和奥蒂莉修复小礼拜堂的天顶画时,很自然地把蔚蓝色天幕上的最后一张天使面孔绘成了奥蒂莉的面容;圣诞节需要圣母玛丽亚的扮演者,他觉得“缺了奥蒂莉这事便根本办不成”,[4]299因为在思想上他已经把她奉为圣母。扮演牧人的建筑师在圣诞表演的舞台上看到了一个圣洁的形象——怀抱圣婴的圣母、他创造出来的王国里最纯洁的女神。奥蒂莉在与作为艺术家的建筑师相处的日子里神圣的光芒日渐耀眼。

侍女南妮由于天性和兴趣相投,特别喜欢呆在奥蒂莉身边。奥蒂莉送葬的队伍经过时,南妮失足从阁楼上跌下,四肢都摔伤了。然而,“她颤抖着的四肢一触到奥蒂莉的衣服,她无力的手指一触到奥蒂莉那双叠放在胸前的手”,摔伤的身体就痊愈了。[4]383奥蒂莉的神性已从画中飘飞而出,能被普通人感受。

歌德世界观方面的主流是带有神秘气味的唯心主义,[5]他把非语言能描绘的世界和生命之谜称之为精灵,他认为大自然和人类都充满了神一样的东西。在叙述奥蒂莉与爱德华的爱情时,在读书、演奏音乐和抄写手稿等情节中歌德突出了来自自然力的神奇与不可解释性。[6]歌德对奥蒂莉的如此塑造,目的是证明奥蒂莉在这场感情恩怨中的无辜以及人的自然情感的神圣。

我们通过对小说创作背景和人物设置与塑造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年届花甲的歌德通过小说《亲合力》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充满自然魔力的世界,讨论的是人类婚姻宿命悲剧的根源——魔力无穷、生命有限。同时,他既肯定了中庸之道、勇于舍弃的婚姻态度,又颂扬了浪漫主义的爱情。

[1]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合力[M].洪天富,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艾克曼.歌德谈话录:全译本[M].洪天富,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3]歌德生平年谱[EB/OL].http://www.wisknow.com/version/author/goethe/02.htm.

[4]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和力[M].杨武能,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5]歌德.歌德自传[M].刘思慕,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875.

[6]谷裕.论歌德小说《亲合力》中的神秘主义色彩[J].外国文学评论,1999(4):99-105.

(责任编辑 周芷汀)

On the Theme of Goethe’sElective Affinities:A Reflection of Goethe’sAttitude towardsLove andMarriage

ZHONG Yan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China 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193,China; 2.Institute ofWorld Litera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 novel about human social relations,institution ofmarriage,and truth of life and nature,Elective Affinitiesi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works by Goethe.This paper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n ter ms of its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zation,arguing that Goethe has displayed a world per meated with natural magic and probed into the source of the tragedy of human marriage,and that,while taking a juste-milieu attitude towards the breakdown of the marriage,he is an ardent eulogist of romance.

Elective Affinities(Die Wahlver wandtschaften,1809);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romanticis m;attitude towards love and marriage

I109.9

A

1001-5035(2010)03-0055-04

2010-03-02

钟 燕(1975-),女,湖南衡阳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歌德爱德华婚姻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歌德的书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我要歌德的书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